小米的营养价值及功效 小米的营养成分

2016-12-12 20:16:23 健康养生

相关粮食类:玉米小麦高粱糯米小米粳米荞麦粘米大麦麦芽黄粱米雀麦薏米浮小麦谷芽青粱米红粟米黍米米皮糠青稞

  [异名]白粱粟,粢米,粟谷,粟米,硬粟,籼粟,谷子、寒粟。

  [基原]为禾本科植物粱 Setarie italica (L.) Beauv.[Panicum italicum L.]或粟Setaria italica (L.) Beauv.var.germanica (Mill.) Schred.的成熟种仁。其储存陈久者名陈粟米或粢。

  [采制]秋季果实成熟后采收,打下种子,去净杂质,晒干。

  [性味归经]甘、咸,凉;陈粟米苦,寒。入肾、脾、胃经。

  1.《名医别录》:“味咸,微寒,无毒。陈者:味苦。”

  2.《本草衍义》:“陈粟米:性冷。”

  3.《太乙仙制本草药性大全》:“陈则味苦,气平微寒,无毒。”

  4.《本草备要》:“甘、咸,微寒。”

  [功效主治]健脾胃,除热渴,补肾气,解诸毒。主治脾胃虚弱,食不消化,呕吐泻痢,胃热消渴,腰痛脚弱,烫伤。陈粟米:除烦热,止泻痢,利小便。主治胃热烦渴,痢疾,小便不利。

  1.《名医别录》:“主养肾气,去胃脾中热,益气。陈者主胃热,消渴,利小便。”

  2.《本草经集注》:“陈者以作粉,尤解烦闷。”

  3.《千金·食治》:“去骨痹。”

  4.《本草拾遗》:“粟米粉解诸毒,水搅服之;亦主热腹痛,鼻衄,并水煮服之。”

  5.《日用本草》:“和中益气,止痢,治消渴,利小便,陈者更良。”

  6.《本草元命苞》:“炊饭和胃,疗胃弱饮食不消。”

  7.《滇南本草》:“主滋阴,养肾气,健脾胃,暖中。反胃服之如神。治小儿肝虫,或霍乱吐泻,肚疼痢疾,或水泻不止。”

  8.《本草纲目》:“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

  9.《本草省常》:“大补气血,除湿止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煮粥。外用:适量,研末撒或熬汁涂。

  [临床应用]

  1.治脾胃气弱,食不消化,呕逆反胃,汤饮不下:粟米半升。杵如粉,水和丸,如梧子大。煮令熟,点少盐,空心和汁吞下。(《食医心镜》)

  2.治老人肾虚,脚气无力,困乏以行:生粟一斤,透风处悬令干,每日空心食十颗。(《古今医统》)

  3.治孩子赤丹不止:研粟米敷之。(《兵部手集方》)

  4.治痱疮:粟米浸累日令败,研澄,取之敷疮。(《普济圣陀方》)

  5.治汤火灼伤,能止痛,灭瘢痕:粟米炒焦,投水,澄取汁,煎稠如糖,频涂之。一方半生半炒,研末,酒调敷之。(《崔氏方》)

  6.治赤白痢,下水谷,食不消:煮粟米粥,和曲末方寸匕,日四五服。(《卫生易简方》)

  [成分]

  化学成分:种子含脂肪,蛋白质,灰分,淀粉,还原糖;种子油中含不皂化物,固体脂肪酸,液体脂肪酸。蛋白质有谷蛋白、醇溶蛋白、球蛋白等;种子蛋白质含多量谷氨酸、脯氨酸、丙氨酸、甲硫氨酸和少量赖氨酸。

  营养成分:每100g含水分 11.1g,蛋白质9.7g,脂肪3.5g,碳水化合物72.8g,能量1514.608kJ,膳食纤维1.6g,灰分1.3g,胡萝卜素0.19mg,维生素B10.57mg,维生素B2 0.12mg,维生素PP1.6mg,钙29mg,磷240mg,铁4.7mg。

  [药理作用]本品具有抑制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作用。

  [现代临床研究]治烧烫伤:取小米500g置铁铁锅内炒成炭状,加冰片6g共研极细末,即成“小米散”。用时配入适量麻油,调成糊状。先用灭菌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对起泡末破者,可剪破泡皮,排出渗液,并去掉部分或全部泡皮。创面周围皮肤用75%酒精消毒,涂敷“小米散”厚约2mm左右,以不露创面为度,盖上油光纸,再用5~6层纱布覆盖,以绷带包扎固定。开始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以后每2~3d换药1次。据30例临床观察,经用本法治疗后,局部症状得以迅速改善。对I度伤皮肤发红或有极少小水泡者,能促使及早痊愈;Ⅱ度伤一般换药5~7次痊愈。均未用抗生素和其他药物,全部治愈。“小米散”有显著的镇痛、收敛和消炎作用,并具有愈合快、疗程短、无副反应的特点。

  [药论]

  1.论粟米之药性及功效。李时珍:“粟之味咸、淡,气寒下渗,肾之谷也。肾病宜食之,虚热、消渴、泄痢,皆肾病也。渗利小便,所以泄肾邪也。降胃火,故脾胃之病宜食之。”(《本草纲目》)

  2.论粟米功用与籼秫略同。王士雄:“粟米功用与籼、秫二米略同,而性较凉,患者食之为宜。”(《随息居饮食谱》)

  3.粟米与陈粟米之异。朱丹溪:“粟属水与土,陈者最硬难化,得浆水乃化也。”(《本草衍义补遗》)王文洁:“新粟米养肾气不亏,去脾热,常益中脘;陈粟米止泄痢分渗,却胃热,大解消渴。”(《太乙仙制本草药性大全》)

  [使用注意]《日用本草》:“与杏仁同食,令人吐泻。”

  [医家论述]

  1.《食疗本草》:“颗粒小者是。今人间多不识耳。粱米粒粗大,随色别之。南方多畲田,种之极易。舂粒细,香美,少虚怯,只为灰中种之,又不锄治故也。得北田种之,若不锄之,即草翳死;若锄之,即难舂。都由土地使然耳。但取好地,肥瘦所得由,熟犁。又细锄,即得滑实。”

  2.《食性本草》:“粳粟米,五谷中最硬,得浆水即易化解。”

  3.《本草纲目》:“粟,即粱也,穗大而毛长粒粗者为粱,穗小而毛短粒细者为粟。苗俱似茅,种类凡数十,有青赤黄白黑诸色,或因姓氏地名,或因形似时令,随义赋名。故早则有赶麦黄,百日粮之类,中则有八月黄,老军头之类,晚则有雁头青,寒露粟之类。按贾思勰《齐民要术》云:粟之成熟有早晚,苗秆有高下,收实有息耗,质性有强弱,米味有美恶,山泽有异宜。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性返道,劳而无获。大抵早粟皮薄米实,晚粟皮厚米少。”

  [食疗方选]

  1.粟米羊肉粥

  原料:粟米100g,羊肉120g(去脂膜,细切)。

  制法:以水适量,下米、羊肉同煎,欲熟,入盐、醋、椒、葱,更煮粥令熟,空心食之。

  此粥补中,益气,养血。治产后气血虚弱,不能下食。

  2.粟米姜汁粥

  原料:粟米60g,生姜汁30ml。

  制法:同煮服之。

  此粥和中养胃,降逆止呕。治胃虚呕吐。

  3.粟米白面粥

  原料:粟米、白面各30g。

  制法:和匀作粥,空心食,日一食。

  此粥健脾胃。治老人胃弱呕吐,不下食,渐瘦。

  4.粟米人参姜汁粥

  原料:粟米60g,人参末6g,姜汁10ml。

  制法:粟米煮粥,入人参末、姜汁,和匀,空心食。

  此粥益气健脾,降逆和胃。治翻胃吐酸,及病后脾虚。

  5.陈粟米粥

  原料:陈粟米适量。

  制法:煮粥或炊饭,日常食之。

  此粥除烦热,利小便。治胃中热,消渴。

  6.粟米绿豆猪肝粥

  原料:粟米、绿豆各30g,猪肝50g。

  制法:三味煮作粥食之。切忌气恼、生冷之物。

  此粥健脾补肾,利小便。治腰肾虚,腰疼脚肿,小便不利,或肚腹胀痛,四肢浮肿。

  7.粟米丸

  原料:粟米120g。

  制法:将粟米杵粉,水和丸如梧子大,煮令熟。放入盐少许,空心食之。

  此丸益气,健脾,和中。治脾胃气弱,食不消化,呕逆反胃,汤饮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