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米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薏米的营养价值成分 [薏苡仁别名薏米]

2016-12-12 21:31:28 健康养生

相关粮食类:玉米小麦高粱糯米小米粳米荞麦粘米大麦麦芽黄粱米雀麦薏米浮小麦谷芽青粱米红粟米黍米米皮糠青稞

  [薏苡仁别名]解蠡,起实,感米,薏珠子,回回米,草珠儿,菩提子,赣珠,薏米,苡仁,薏仁,米仁。

  [基原]为禾本科植物薏苡 Coix lacryma-jobi L.的成熟种仁。

  [采制]9~10月茎叶枯黄,果实呈褐色,大部分成熟(85%成熟)时,割下植株,集中立放3~4d后脱粒,筛去茎叶杂物,晒干或烤干,用脱壳机械脱去总苞和种皮,即得薏仁。

  [性味归经]甘、淡,微寒。入脾、胃、肺、大肠经。

  1.《神农本草经》:“味甘,微寒。”

  2.《名医别录》:“无毒。”

  3.《食疗本草》:“性平。”

  4.《本草经疏》:“味甘、淡,微寒。”“阳中阴,降也。”

  5.《本草汇言》:“入足阳明,手太阴经。”

  6.《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肝、胃、大肠五经。”

  [薏苡仁功效主治]利湿健脾,舒筋除痹,清热排脓。主治水肿,脚气,小便淋沥,湿温病,泄泻,带下,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肺痈,肠痈,扁平疣,癌肿。

  [使用注意]脾虚无湿,大便燥结及孕妇忌服。

  1.《神农本草经》:“主筋急拘挛,不可曲伸,风湿痹,下气,久服轻身益气。”

  2.《名医别录》:“除筋骨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

  3.《药性论》:“主肺痿肺气,吐脓血,咳嗽涕唾上气。破五溪肿毒。”

  4.《本草纲目》:“健脾益胃,补肺清热,去风胜湿。炊饭食,治冷气。煎饮,利小便热淋。”

  5.《本草再新》:“补脾土,泻脾火,清肺热,益肺气,追风去湿,下气宽中。”

  6.《食疗本草》:“去干湿脚气。”

  7.《本草拾遗》:“主不饥,温气,轻身。”“煮汁饮之,主消渴。”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或入丸、散,浸酒,煮粥,作羹。本品力缓,宜多服久服。健脾益气宜炒用;利水渗湿,消痈排脓,舒筋除痹宜生用。

  [薏苡仁成分]


  化学成分:薏苡种仁含薏苡仁酯,粗蛋白,脂类。脂类中有甘油三酯,甘油二酯,甘油一酯,固醇酯,游离脂肪酸。种仁还含具有抗补体作用的葡聚糖和酸性多糖及降血糖作用的薏苡多糖。种子挥发油含69种成分。其中主要的有己醛,己酸,2-乙基-3-羟基丁酸己酯,γ-壬内酯,壬酸,辛酸,棕榈酸乙酯,亚油酸甲酯,香草醛及亚油酸乙酯等。

  营养成分:薏米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以及亮氨酸、赖氨酸、精氨酸、酪氨酸等多种氨基酸,其脂肪油中所含的薏苡仁酯、薏苡仁内酯等,都是人们通常吃的食物中所缺乏的,因此营养价值很高。

 

  [薏苡仁食疗方选]


  1.苡仁粥

  原料:薏苡仁150g,薄荷15g,荆芥15g,葱白15g,豆豉50g。

  制法:将薄荷、荆芥、葱白择洗干净,投入锅内,注入清水约1500ml,烧沸后,用小火煎约10min,滗出药汁。将薏苡仁、豆豉加入药汁中,置小火上煮熬成粥。食用时,加食盐调味即成。

  此粥健脾,除湿,除痹。正常人的滋补保健;风湿阻络、筋脉挛急、关节屈伸不利等病症的食疗。

  2.珠玉二宝粥

  原料:生山药60g,生薏苡仁60g,柿霜饼24g。

  制法:将生山药、生薏苡仁捣碎,放入铝锅内,加水适量,置小火上烧沸,用小火熬煮至熟。将柿霜饼切碎,倒入粥锅内,拌匀,继续用小火熬至熟即成。

  此粥清补脾肺,甘润益阴。正常人可滋补保健;治脾肺气阴亏损引起的午后低热、骨蒸盗汗、咳嗽等。

  3.薏苡仁酒

  原料:薏苡仁2500g,曲、米适量。

  制法:将薏苡仁磨成粉,同曲、米按常法酿酒。或袋盛煮酒,去渣备用。适量饮用。

  此酒健脾,利水渗湿,清热。治腹胀,泄泻,水肿,小便不利,四肢痹痛拘挛等。

  4.薏苡饼

  原料:薏苡仁粉2500g、枣肉、乳汁适量。

  制法:将薏苡仁粉与枣肉、乳汁拌和,作团如蒸饼大,依法蒸熟。随性食之。

  此饼益气补虚。治虚劳。

  5.薏苡汤

  原料:苡仁30g,黑豆50g,乌梅10g。

  制法:上洗净,水煎30min,入透明胶、生蒲黄各3g,再煎沸即成。食后服,连服数日。

  此汤补肾健脾,止血消痈。治肺痈,唾吐脓血。

  [药理作用]本品具有抗肿瘤、抑制骨骼肌收缩、镇痛、解热、抗炎、降血糖、调节心血管、促进排卵等作用。

  [现代临床研究]


  1.治扁平疣:①用薏苡仁作煎剂内服,每次10~30g,每日1次,连续服用2~4周。治疗27例,结果9例痊愈,11例显著有效,7例无效,有效率为74.1%。②用薏苡仁60g(小儿为30g),同大米混合煮饭或粥吃,治疗23例。每日1次,连续服食(总量在700~1000g),其中11例在服药7~16d内痊愈,6例效果不明显,6例试服3周以上无效,治愈率为47%。③用薏苡仁500g,研细末,加白砂糖500g拌匀,每次1匙,每日2~3次,连续服用7~14d后皮疹逐渐消失,乃至痊愈。共治疗19例,治愈6例,无效3例。另用本法治疗扁平疣97例,其中痊愈73例,显效5例,有效7例,无效12例。④生薏苡仁900g。粉碎后过80目筛。每次温开水送服15g,每日早、晚各1次,1个月为1疗程。治疗96例,总有效率86.5%。

  2.治传染性软疣:用生薏苡仁10g,碾成细粉,加白砂糖适量,开水冲服。每日3次,20d为1疗程,1个疗程不愈者,可连续服用第2个疗程。共观察42例,其中治愈39例,好转3例,有效率为100%。认为本品研粉冲服比水煎剂效果妤。

  3.治坐骨结节滑囊炎:将生薏苡仁60g,加水300ml,分2次口服。共用于25例老年缠足妇女之坐骨结节滑囊炎。囊肿最大8cm×8cm,最小4cm×4cm,质软,局部有胀痛感。服药26~45d,25例囊肿完全吸收,症状消失。经3~10年随访,无1例复发。

  [药论]


  1.论薏苡仁健脾除湿之功。①缪希雍:“薏苡仁,性燥能除湿,味甘能入脾补脾,兼淡能渗泄,故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及风湿痹,除筋骨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久服轻身。总之,湿邪去则脾胃安,脾胃安则中焦治,中焦治则能荣养乎四肢,而通利乎血脉也。甘以益脾,燥以除湿,脾实则肿消,脾强则能食,湿去则身轻。如是则已上诸疾不求其愈而自愈矣。”(《本草经疏》)②刘若金:“薏苡仁,除湿而不如二术助燥,清热而不如芩、连辈损阴,益气而不如参、术辈犹滋湿热,诚为益中气要药。然其味淡,其力缓,如不合群以济,厚集以投.冀其奏的然之效也能乎哉?”(《本草述》)

  2.论薏苡仁治肺痿肺痈作用。缪希雍:“独用(薏苡仁)数两,淘净,煮浓汤顿服。可治肺经因湿火所伤吐脓血,一切肺痿肺痈,咳嗽涕唾上气。经曰:治痿独取阳明。阳明者,胃与大肠也。二经湿热盛,则成痿,熏蒸于肺,则发肺痈及吐血咳嗽、涕唾秽浊。盖肺与大肠为表里,腑热必传于藏,大肠与胃家之湿热散,则痿自愈,吐脓血、咳嗽亦并止矣。”(《本草经疏》)

  3.论慧苡仁宜治因热所致之拘挛。寇宗奭:“薏苡仁,《神农本草经》云,微寒,主筋急拘挛。拘挛有两等:《素问》注中,大筋受热,则缩而短,缩短故挛急不伸,此是因热而拘挛也.故可用薏苡仁;若《素问》言因寒即筋急者,不可更用此也。凡用之,须倍于他药。此物力势和缓,须倍加用即见效。”(《本草衍义》)

  4.论薏苡仁有补而不滞,利而不克之特点。倪朱谟:“薏苡仁,养胃健脾,清肺导肾之药也。缪氏曰,此药得天地冲和沉厚之气以生。色白体重,质疑味甜,为脾、胃、肺、肾调和水火之剂。寒而不泄,温而不燥,补而不滞,利而不克,至和至美之品也。”(《本草汇言》)

  5.论薏苡仁与术药性、功用之异。邹澍:“论者谓益气、除湿、和中、健脾,薏苡与术略相似,而不知其有毫厘之差,千里之谬也。盖以云乎气,则术温而薏苡微寒;以云乎味,则术甘辛而薏苡甘淡。且术气味俱厚,薏苡气味俱薄,为迥不相侔也。”(《本草疏正》)

  [临床应用]


  1.治筋脉拘挛,久风湿痹,下气,除肾中邪气,利肠胃,消水肿。久服轻身益气力:薏苡仁一升。捣为散。每服以水二升,煮两匙末作粥,空腹食之。(《食医心镜》)

  2.治中风言语謇涩,手足不遂,大肠壅滞,筋脉拘急:薏苡仁三合,冬麻子半升。上件药,以水三大盏,研滤麻子取汁,用煮薏苡仁作粥。空腹食。(《太平圣惠方》薏苡仁粥)

  3.治风肿在睥,唇口动,或生结核,或为浮肿:薏苡仁(炒)、防己、赤小豆(炒)、甘草(炙)各等分。上口{{{{KG-*3}}}}父。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济生方》薏苡仁汤)

  4.治胸痹缓急:薏苡仁十五两,大附子(炮)十枚。上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金匮要略》薏苡附子散)

  5.治肺痈唾吐脓血:薏苡仁二合,黑豆百粒,乌梅一个。上,水二盏,入透明阿胶、生蒲黄各一钱,再煎沸。食后服。(《仁斋直指方》薏苡仁汤)

  6.治肠痈,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上三味,杵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小便当下。(《金匮要略》薏苡附子败酱散)

  7.治肠痈:薏苡仁一升,牡丹皮、桃仁各三两,瓜瓣仁二升。上四味口{{{{KG-*3}}}}父。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再服。(《千金要方》)

  8.治咽喉卒生痈肿,饮食不通:薏苡仁一两。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顿服。(《太平圣惠方》)

  9.治鼻中生疮:用薏米、冬瓜煎汤当茶饮。(《吉人集验方》)

  10.治黄病:薏苡仁捣汁和酒服。

  11.治乳岩:延胡索、薏苡仁各五钱。黄酒二盅,煎一盅。空心服,出汗即验。(《外科大成》乳岩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