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红豆的营养价值 红豆的营养成分

2016-12-13 19:32:53 健康养生

相关豆类:红豆黑豆黄豆蚕豆绿豆绿豆芽豌豆刀豆豇豆扁豆豆腐豆腐浆豆腐乳豆腐皮

  [红豆别名]小豆,赤豆,赤小豆,红小豆,猪肝赤,杜赤豆,朱赤豆。

  [红豆基原]为豆科植物赤小豆 Vigna umbellata (Thunb.) Ohwi et Ohashi 和赤豆 Vigna angularis (Willd.) Ohwi et Ohashi的成熟种子。

  [红豆采制]秋季荚果成熟而未开裂时拔取全株,晒干并打下种子,去杂质,晒干。

  [红豆性味归经]甘、酸,微寒。入心、小肠经。

  1.《名医别录》:“甘、酸,平,无毒。”

  2.《食性本草》:“微寒。”

  3.《汤液本草》:“气温,味辛、甘、酸。阴中之阳。”

  4.《得宜本草》:“入手少阴、太阳经。”

  [红豆功效主治]利水消肿退黄,清热解毒排脓。治水肿,黄疸,脚气,淋证,小便不利,痄腮,乳痈,肠痈,痔疮便血,热毒疮肿,丹毒,风癣瘾疹,难产,产后乳汁不下。

  1.《神农本草经》:“主下水,排痈肿脓血。”

  2.《名医别录》:“主寒热,热中,消渴,止泄,利小便,吐逆,卒澼,下胀满。”

  3.《药性论》:“能消热毒痈肿,散恶血不尽,烦满。治水肿皮肌胀满。捣薄涂痈肿上。主小儿急黄、烂疮,取汁令洗之,不过三度差。能令人美食。末与鸡子白调涂热毒痈肿。通气,健脾胃。”

  4.《食疗本草》:“和鲤鱼烂煮食之,甚治脚气及大腹水肿。散气,去关节烦热,令人心孔开,止小便数。”

  5.《食性本草》:“坚筋骨,疗水气,解小麦热毒。”

  6.《日华子诸家本草》:“赤豆粉,治烦,解热毒,排脓,补血脉。”

  7.《医学入门·本草》:“催难产,下乳汁,及产后心闷烦满不食。乃行水通气健脾之剂。”

  8.《本草纲目》:“辟温疫。”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生研调敷;或煎汤外洗。

  [红豆的功效与作用]


  1.治急黄身如金色:赤小豆一两,丁香一分,黍米一分,瓜蒂半分,熏陆香一钱,青布五寸(烧灰),麝香一钱。上为细散,都研令匀。每服不计时候,以清粥饮调下一钱;若用少许吹鼻中,当下黄水。(《太平圣惠方》赤小豆散)

  2.治水肿从脚起,入腹则杀人:赤小豆一升,煮令极烂,取汁四五升,温渍膝以下;若已入腹,但服小豆,勿杂食。(《集验独行方》)

  3.治脚气:赤小豆五合,葫一头,生姜一分,商陆根一条。同水煮豆烂汤成,适寒温,去葫等,细嚼豆,空腹食之,旋旋啜汁令尽,肿立消便止。(《本草图经》)

  4.治妇人吹奶:赤小豆三合。酒研烂,去渣温服,留渣敷患处。(《急救良方》)

  5.治肠痈便毒,能食,脓已成,或先血后便之近血:赤小豆三升(浸令芽出,暴干),当归三两。上为散。浆水服方寸匕,日三服。(《金匮要略》赤小豆当归散)

  6.治大小肠痈,湿热气滞瘀凝所致:赤小豆、薏苡仁、防风、甘草。煎汤服。(《疡科捷径》赤豆薏苡仁汤)

  7.治肠痔大便常血:小豆一升,苦酒五升。煮豆熟,出干,复纳清酒中,候酒尽止,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度。(《肘后备急方》)

  8.治腮颊热肿:赤小豆末,和蜜涂之,一夜即消;或加芙蓉叶末尤妙。(《本草纲目》)

  9.治痄腮及痈疽发背,疮疖:赤小豆为细末。以新汲水调敷疮上及四边赤肿处,干则再敷之。(《证治准绳》)

  10.治妇人乳肿不得消:小豆、莽草等分。为末,苦酒和敷之佳。(《梅师集验方》)

  11.治风瘙瘾疹:赤小豆、荆芥穗等分。为末,鸡子清调涂之。(《本草纲目》)

  [红豆成分]


  红豆化学成分:赤小豆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三萜皂苷、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PP及钙、磷、铁等无机元素。赤豆含3种黄烷醇鞣质,6个齐墩果烯低聚糖苷,还含3-呋喃甲醇-β-D-吡喃葡萄糖苷,右旋儿茶精-7-O-β-D-吡喃葡萄糖苷。新鲜种子中含原矢车菊素B1、B3。

  红豆营养成分:每100g含水分 9.0g,蛋白质21.7g,脂肪0.8g,碳水化合物60.7g,能量1410.008kJ,膳食纤维4.6g,灰分3.2g,维生素B10.43mg,维生素B20.16mg,维生素PP2.1mg,钙76mg,磷388mg,铁4.5mg。

  [药理作用]本品具有抑制胰蛋白酶、抑制精子顶体酶等作用。

  [红豆的作用]


  1.治扭伤及血肿:将赤小豆磨成粉,用凉水调成糊,涂敷受伤部位,厚0.2~1.0cm,外用纱布包扎,24h后解除。共治52例,均敷1~2次而愈。受伤后速敷者效高,当天涂敷者,血肿范围<5cm×7cm者,1次治愈;伤后多日的血肿,2次治愈;拇、掌、腕、肘踝关节扭伤后当日涂敷,2次治愈。

  2.治外伤性血肿及疔疮:赤小豆碾研细末,加鸡蛋白调成糊状,涂满患处,再用棉垫固定,每日1~2次。治疗皮下组织、肌腱等闭合性外伤及疔疮86例,其中疔疮18例,外伤68例,结果临床效果良好。86例除3例疔疮因并发感染加用抗生素外,其余83例,均在3~6d内收功。

  3.治顽固性呃逆:取鲜猪苦胆1个,放入赤小豆20粒,挂房檐下阴干后共研细粉,即成胆豆散。用法:每日服2g,分2次用白开水冲服。共治26例,其中首次发病者24例,2次发病者2例,病程1个月以上者21例。结果:2d内治愈者22例,其余4例均在4d内治愈。

  4.治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赤小豆(赤饭豆)50g,带衣花生仁30g,冰糖20g。加水适量,隔水炖至豆熟烂,吃渣喝汤。每日1次,30d为1个疗程。连服2~3个疗程。治疗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0例,总有效率92%。

  [红豆食用禁忌]本品渗利伤津,阴虚津伤者慎服。

  1.《本草经集注》:“性逐津液,久食令人枯燥。”

  2.《本草省常》:“同羊肉食伤人。”

  3.《随息居饮食谱》:“蛇咬者百日内忌之。”

  [医家论述]

  1.王好古:“治水者唯知治水,而不知补胃,则失之壅滞。赤小豆消水通气而健脾胃,乃其药也。”(引自《本草纲目》)

  2.《本草纲目》:“赤小豆,其性下行,通乎小肠,能入阴分,治有形之病。故行津液,利小便,消胀除肿,止吐而治下痢肠澼,解酒病,除寒热痈肿,排脓散血而通乳汁,下胞衣产难,皆病之有形者。久服则降令太过,津液渗泄,所以令肌瘦身重也。其吹鼻瓜蒂散及辟温疫用之,亦取其通气除湿散热耳。”

  3.《本草经疏》:“凡水肿,胀满,泄泻,皆湿气伤脾所致。小豆健脾燥湿,故主下水肿胀满,止泄,利小便也。《十剂》云燥可去湿,赤小豆之属是矣。”“陶弘景云,小豆逐津液,利小便,久服令人枯燥。凡水肿胀满,总属脾虚,当杂补脾胃药中用之,病已即去,勿过剂也。其治消渴,亦借其能逐胃中热从小便利去,若用之过多,则津液竭而渴愈甚,不可不戒也。”

  4.《本经疏证》:“痈肿脓血,是血分病,水肿是气分病,何以赤小豆均能治之?盖气血均源于脾,以是知血与水同源而异派,浚其源,其流未有不顺者矣。然凡物之与人,能抑其盛者,必不能起其衰,能起其衰者,必不能抑其盛,痈肿脓血为火之有余,水肿则火之不足,赤小豆两者兼治,既损其盛,又补其衰。”

  [红豆食疗方选]


  1.桑皮豆

  原料:赤小豆60g,桑白皮10g。

  制法:上两味以水同煮至软烂,去桑白皮,只服吃赤小豆,未已再服。

  此菜利水消肿。治水肿,小便不利。

  2.桑柴灰赤小豆

  原料:赤小豆适量。

  制法:桑枝烧灰淋汁,煮赤小豆,空心食令饱,饥即食尽,不得吃饭。

  此菜利水消肿。治水肿坐卧不得,头面身体悉肿。

  3.赤小豆茅根汤

  原料:白茅根一大把,小豆60g。

  制法:上两味共煮至都熟,去茅根食豆。水随小便下。

  此汤利水消肿,清热解毒。治卒大腹水病。

  4.赤小豆散

  原料:赤小豆适量。

  制法:赤小豆小火炒熟,为末。煨葱(细锉)一茎,暖酒调6g服。

  此散清热,解毒,利尿。治热淋、血淋。

  5.赤豆鲤鱼

  原料:鲜鲤鱼1条(约1000g),赤小豆100g,陈皮6g,花椒6g,草果6g。

  制法:先将鱼去鳞、鳃、肠肚内脏洗净,次将赤小豆、陈皮、花椒、草果洗净后塞入鱼腹中,另将适量葱、姜、胡椒、精盐、香油入鱼腹内,缝合,再将鱼上笼蒸熟,取出去药食鱼。

  此菜健脾化湿,利水消胀。治水肿,小便不利,以及脾虚食少,消化不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