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禁忌 茯苓的食用方法

2016-12-26 11:42:00 健康养生

相关食用菌类:蜜环菌香菇树舌灵芝紫芝灵芝云芝灰树花雷丸桑黄榆耳猴头菌鸡油菌竹黄马粪包红鬼笔竹荪平菇梨菇变绿红菇大红菇黄粉末牛肝菌褐环乳牛肝菌牛肚菌雷蘑杨树菇墨汁鬼伞毛头鬼伞(鸡腿菇)松口蘑双孢蘑菇(白蘑菇)蘑菇寒菌草菇口蘑亚侧耳长根菇紫丁香蘑冬菇(香菇)血耳(红木耳)金木耳(黄木耳)银耳(雪耳)毛木耳黑木耳羊肚菌黑柄炭角菌(乌灵参)蝉花北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猪苓茯苓鸡枞菌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禁忌 茯苓的食用方法

  [茯苓别名]茯莬,云苓,松苓,松薯,松腴。

  [茯苓基原]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Poria cocos (Schw) Wolf.的菌核。

  [茯苓采制]通常栽后8~10个月茯苓成熟,其成熟标志为苓场再次出现龟裂纹,扒开观察菌核表皮颜色呈黄褐色,未出现白色裂纹,即可收获,选晴天挖出后去泥沙,堆在室内盖稻草发汗,等水气干了,苓皮起皱后削去外皮,干燥。

  [茯苓性味归经]甘、淡,平。入心、脾、肺、肾经。

  1.《神农本草经》:“味甘,平。”

  2.《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性温,味淡。”

  3.《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小肠三经。”

  4.《本草蒙筌》:“入膀胱、肾、肺。”

  5.《汤液本草》:“白者(指白茯苓)入手太阴经,足太阳经、少阳经。”

  6.《本草经疏》:“入手、足少阴,手太阳,足太阴、阳明经。”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禁忌 茯苓的食用方法

  [茯苓功效主治]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主治脾虚水肿,小便不利,痰饮咳嗽,呕吐泄泻,心悸、失眠、健忘,遗精、淋浊、白带。

  1.《神农本草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2.《伤寒明理论》:“渗水暖脾。”

  3.《名医别录》:“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

  4.《药性论》:“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治小儿惊痫,疗心腹胀满,妇人热淋。”

  5.《日华子诸家本草》:“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

  6.《药征》:“主心悸及肉目闰筋惕,旁治头眩烦躁。”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入丸散,6~15g;炖汤、煮粥,或烙饼、蒸糕,15~30g。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1.治水湿内停所致水肿、小便不利:茯苓、猪苓、白术各9g,泽泻15g,桂枝6g。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米汤)和服方寸匕(6g),每日服3次。(《伤寒论》五苓散)

  2.治痰饮内停之咳嗽气促:茯苓12g,桂枝9g,白术、甘草各6g。水煎,分2次服。(《金匮要略》苓桂术甘汤)

  3.治饮停于胃而心下痞满、恶心呕吐:半夏15g,生姜10g,茯苓12g。水煎,分3次温服。(《金匮要略》小半夏加茯苓汤)

  4.治脾虚湿盛之泄泻:党参、茯苓、白术、山药各15g,白扁豆12g,薏苡仁、莲子肉、炙甘草各9g,砂仁、桔梗各6g。上为细末,每服6g,大枣汤调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参苓白术散)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禁忌 茯苓的食用方法

  5.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心悸、失眠、健忘:黄芪、龙眼肉、酸枣仁各12g,白术、当归、茯神各9g,人参、远志、木香各6g,炙甘草3g。上药粉碎,每取12g,加生姜5片、大枣1枚,水煎分服。(《济生方》归脾汤)

  6.治心神不安、健忘失眠、心悸怔忡:茯神(去皮)60g,沉香15g。两者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每服30丸,食后人参汤送下。(《百一选方》)

  7.治遗精白浊:白茯苓6g。研末,米汤调下,每日2次。(《仁斋直指方》)

  8.治男子元阳虚惫、精气不固之余沥常流、小便白浊、梦寐频泄,及妇女血海久冷,白带、白淫、下部常湿、尿如米泔、或无子息:黄蜡、白茯苓(去皮,作块,用猪苓3g,同于瓷器内煮二十余沸,出,日干,不用猪苓)各12g。以茯苓为末,溶黄蜡为丸,如弹子大,空腹细嚼,满口生津,徐徐咽服,以小便清为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威喜丸)

  [茯苓成分]


  化学成分:菌核含β-茯苓聚糖,约占干重的93%,并含三萜类化合物乙酰茯苓酸、茯苓酸和3β-羟基羊毛甾三烯酸。

  营养成分:茯苓含有蛋白质 0.64%~1.06%,脂肪0.35%~0.51%,此外还含有卵磷脂、葡萄糖、组氨酸、无机盐、蛋白酶、脂肪酶以及β-茯苓聚糖分解酶等成分。

  [药理作用]本品具有利尿、增强免疫、抗肿瘤、镇静、抗菌、抗辐射、抗消化性溃疡、保肝等作用。

  [茯苓现代临床研究]


  1.治水肿:以茯苓制成含量为30%的饼干(每片含生药约3.5g),成人每次服8片饼干,儿童每次服4片饼干,均为每日3次,一星期为1疗程,停用一切其他利尿药,治疗30例水肿患者(20例为非特异性水肿患者,10例为器质性疾病如心、肾疾病致水肿患者)。结果:显效(浮肿全部消退,体重恢复正常)23例,有效(浮肿减轻,体重有所下降)7例。对非特异性水肿患者服饼干后一星期,尿量明显增加,此后浮肿渐次消退;对器质性疾病水肿患者一般在服饼干后第2天尿量增加,一星期左右排尿量高于正常量的峰值,此后浮肿明显消。据观察,茯苓饼干的疗效比同等剂量茯苓水煎剂的疗效满意。

  2.治婴幼儿秋冬季腹泻:以单味茯苓研细过筛成粉末,炒后盛入瓶内备用。1岁以内每次0.5g,1~2岁每次1g,每日3次口服。据99例观察,治愈(体温正常,呕吐停止,大便减少至每日2次以下,小婴儿为每日4次以下,大便性状恢复正常)79例,好转(体温正常,一般情况明显好转,脱水纠正,大便次数减少一半,性状明显好转)8例,无效(治疗2天仍发热,腹泻每日6次以上,大便性状依旧)6例,有效率达93.7%,与对照组(普通西药治疗)有效率无明显差异,但在控制症状、缩短病程方面,茯苓组优于对照组。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禁忌 茯苓的食用方法

  3.治精神分裂症:用茯苓60g水煎,每日1剂,连续服药1~3个月。治慢性精神分裂症53例。3个月后,不仅使血清铜蓝蛋白与免疫球蛋白IgA明显下降,而且还使其磷酸肌酸酶(CRK)亦明显下降,同时还与临床症状的好转有密切关系。临床疗效痊愈3例,显效11例,好转16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为56.60%。

  4.治呼吸、消化等系统多种疾病:以茯苓等为主药的二陈丸(茯苓、陈皮、半夏、炙甘草),其药理作用为抗菌、抗炎、抗变态反应、镇咳、祛痰、平喘、止呕、调整胃肠功能,主要用于治疗呼吸、消化等系统多种疾病而具有湿痰之证者,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腹泻、胃肠神经官能症、美尼尔氏综合征等。

  5.治盆腔炎:用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桃仁、丹皮、芍药)治疗盆腔炎50例,其中慢性盆腔炎35例,治愈27例,疼痛消失平均为16.4天,附件压痛消失平均为18.9天;亚急性盆腔炎10例,治愈8例,疼痛消失平均为6.8天,附件压痛消失平均为11.1天;急性盆腔炎5例,治愈4例,急性期治疗合并使用抗生素。其余例数均为无效。

  [药论]

  1.据茯苓性味论其补脾利窍之功用。①李东垣:“茯苓,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之圣药也。味甘平补阳,益脾逐水。湿淫所胜,小便不利,淡味渗泄,阳也。治水缓脾,生津导气。”(《用药心法》)②张景岳:“茯苓,能利窍去湿,利窍则开心益智,导浊生津,去湿则逐水燥脾,补中健胃,祛惊痫,厚肠藏,治痰之本,助药之降。以其味有微甘,故曰补阳,但补少利多,故多服最能损目,久弱极不相宜。”(《本草正》)

  2.对阴虚及下元不足不宜使用茯苓之论说。①朱丹溪:“茯苓,仲景利小便多用之,此治最新病之要药也,若阴虚者,恐未为宜。”(《本草衍义补遗》)②贺岳:“(茯苓)《衍义补遗》以为阴虚未为相宜,盖以其渗淡也。殊不知气重者主气,味重者助血,茯苓虽曰渗淡而其味尚甘,于阴虚者亦无害也。其佐人参等补剂下行亦能补虚而固肾矣,特猪苓一剂诚为渗淡而阴虚者为当忌也。”

  3.论用人乳制茯苓之宜与不宜。①张景岳:“(茯苓)若以人乳拌晒,乳粉既多补阴,亦妙。”(《本草正》)②陈士铎:“今人用茯苓多用人乳浸泡,久制则白色变红,其有益于人平?夫补药中而用茯苓者,恐纯补之腻滞,故用之通达,使于泻之中以助补之力也。若过用乳制,则通利之性全失,一味呆补,反不能助补药以成功,而妄为制度,不可以为法也。”(《本草新编》)

  [茯苓食用禁忌]阴虚而无湿热,虚寒滑精,及气虚下陷者慎用。

  1.《本草经疏》:“患者肾虚,小水自利或不禁或虚寒精清滑,皆不得服。”

  2.《医学启源》:“如小便利或数服之,则损人目;如汗多人服之,损元气,夭人寿。”

  [医家论述]

  1.《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其用有五:止泻一也。利小便二也。开腠理三也。除虚热四也。生津液五也。”

  2.《世补斋医书》:“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行水。痰之动,湿也,茯苓又可行湿。”

  3.《珍珠囊》:“小便多则能止之,涩则能利之。”

  [茯苓食疗方选]


  1.茯苓葵花子汤

  原料:茯苓30g,葵花子9g。

  制法:加水煮汤。分2次服用。

  此汤健脾行气,理湿清热。治妊娠全身浮肿。

  2.苓贝秋梨膏

  原料:茯苓、川贝各63g,梨1500g,蜂蜜500g。

  制法:茯苓、川贝加水两碗,煮成一碗,取汁备用。梨切片,加水煎煮1h,取汁备用。将以上两汁合并,加入蜂蜜,小火熬成稠膏。每次服1汤匙,温开水送下,每日3次。

  此膏祛风除湿,化痰止咳。治小儿伤风咳嗽。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禁忌 茯苓的食用方法

  3.茯苓饼

  原料:茯苓细粉、米粉、白糖各等份。

  制法:以上各粉混匀,加水适量,调成糊状,以小火在平锅内摊烙成薄饼。

  此饼健脾益胃。治脾胃虚弱之神疲体倦、食欲不振、大便稀溏。

  4.莲子茯苓糕

  原料:莲子、茯苓、麦冬各等份,白糖、桂花各适量。

  制法:前三者共研细粉,加白糖、桂花拌匀,用水和粉,放模具或碗内上笼蒸熟。

  此糕养心健脾,安神定志。治心脾两虚之心悸怔忡、失眠多梦、食少形瘦等症。

  5.茯神鸡子黄汤

  原料:茯神15g,鸡子黄1个。

  制法:茯神煎浓汤,兑入鸡子黄,搅匀。睡前趁热服。

  此汤补血养心,宁神定志。适用于阴血不足、心神失养之心悸怔忡、失眠多梦。

  6.芡实茯苓粥

  原料:茯苓10g,芡实15g,粳米60g。

  制法:前两味捣碎,水煎至软烂时加米煮粥。分次食用。

  此粥健脾,益肾,涩遗。治遗精,带下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