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2-28 17:36:00 来源:8794网 编辑:小霸气
[柿子基原]为柿科植物柿 Diaspyros kaki Thunb.的果实。
[柿子采制]霜降至立冬间采摘,经脱涩红熟后,食用。
[柿子性味归经]鲜柿:甘、涩,凉。入心、肺、大肠经。柿饼:甘、平,微温。柿霜:甘,凉。
[柿子功效主治]鲜柿:清热润肺,生津止渴,解毒。主治肺热咳嗽、吐血,热病口渴、口疮,热痢,便血。柿饼:润肺,止血,健脾,涩肠。主治咯血、吐血、便血、尿血、脾虚消化不良、泄泻、痢疾、咽干声音嘶哑、颜面黑斑。柿霜:润肺止咳,生津利咽,止血。主治肺燥干咳、咽喉干痛、口舌生疮、吐血、咯血、消渴。
[用法用量]内服:鲜吃,100~200g;或制成柿饼,则寒性消失,可炖食。
[柿子的功效与作用]
1.治痰嗽带血:青州大柿饼,饭上蒸熟,批开,每用一枚,掺真青黛一钱。卧时食之,薄荷汤下。(《丹溪纂药》)
2.治热淋涩痛:干柿、灯心等分。水煎日饮。(《本草纲目》)
3.治小儿秋痢:柿饼适量,作饼及糕,与小儿食;或以粳米煮粥,熟时入干柿末,再煮三两食之。奶母亦食之。(《食疗本草》)
[柿子成分]
营养成分:含丰富的果糖、葡萄糖、蔗糖,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及无机盐,如磷、铁、钙、钾。还含果胶、胰蛋白酶、淀粉酶、单宁酸等。未成熟的含鞣质,新鲜柿子含碘量大,每100g 49.7mg。
[柿子现代临床研究]治慢性气管炎:用柿子浸出液制成无菌水溶液(每2ml含柿子 0.6g),于膻中、定喘、肺俞、天突穴行穴位注射。每穴注0.3~0.5ml,每次取1~2穴,交替取穴,每日或隔日1次,7次为1疗程。治疗194例,近期控制71例(36.5%),显效66例(34%),好转51例(26.2%),无效6例,总有效率96.7%。据观察,本品具有祛痰、镇咳作用,且祛痰强于镇咳。但注意时有疼痛感,去除蛋白后则疼痛轻微。
[药论]论柿子涩汤止血。①李时珍:“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气平,性涩而能收,故有健用涩肠,治嗽止血之功。”(《本草纲目》)②缪希雍:“鼻者肺之窍也,耳者肾之窍也,二脏有火上火,则外窍闭而不通,得肺甘寒之气,俾火热、下行、窍自清利矣。肺与大肠相表里,湿热伤血分,则为肠澼不足,甘能益血,寒能除热,脏气清而腑病亦除也。”(《本草经疏》)
[柿子食用禁忌]
柿子性寒,阳虚体弱的人,或妇女产后,便秘、血虚、脾胃虚寒的人,不宜食用。不可过量食用,以免引起腹胀。柿子含鞣质,多食则感口涩、舌麻,还会使肠液分泌减少而引起便秘。鞣质易与铁结合而妨碍人体对食物中铁的吸收,所以缺铁性贫血患者更不能过食柿子。红薯不可以与柿子同食。与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如螃蟹等,不宜同时吃。
[医家论述]
1.《名医别录》:“软熟柿解酒热毒,止口干,压胃间热。”
2.《日华子诸家本草》:“润心肺,止渴,涩肠,疗肺痿,心热,嗽,消痰,开胃。亦治吐血。”
3.《图经本草》:“凡食柿不可与蟹同,令人腹痛大泻。”
4.《随息居饮食谱》:鲜柿“养肺胃之阴,宜于火燥津枯之体”,柿霜“清肺,治吐血、咯血,劳嗽,上消。”
[柿子食疗方选]
1.黄桂柿子饼
原料:火晶柿子、面粉、白糖、桂花、核桃仁、青红丝、橘饼、冰糖、油。
制法:用火晶柿子拌上面粉烙成柿子面饼。
2.干柿去斑方
原料:干柿子。
制法:干柿子,天天食之,久食有效。
此菜润心肺,去黑斑。治面部黑斑、雀斑。
相关鲜果类:苹果、桃子、梨、菠萝、草莓、香蕉、西瓜、甜瓜、芒果、杏、猕猴桃、葡萄、金桔、橘子、青梅、甜石榴、番石榴、石榴、无花果、枇杷、柿子、杨桃、沙棘、金樱子、黄皮果、覆盆子、薜荔果、枳椇子、林檎、香橼、乌梅、柑、槟榔、余甘子(学名柚柑)、番木瓜、木瓜、刺梨、荔枝、柚子、橙子、杨梅、李子、荸荠、桂圆、桑葚、罗汉果、甘蔗、橄榄、椰子、柠檬、樱桃、山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