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的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 1949年不可不知的134件大事件

时间:2017-10-27 09:41:18 来源:8794网 编辑:小霸气

  蒋介石发表元旦求和文告

  1月1日,国民政府总统蒋介石发表了新年文告。提出:“只要和议无害于国家的独立完整,而有助于人民的休养生息;只要神圣的宪法不由我而违反,民主宪政不因此而破坏,中华民国的国体能够确保,中华民国的法统不致中断,军队有确实的保障,人民能够维持其自由生活方式与目前最低水准”等条件,愿意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谈”。后称此文告为元旦“求和文告”。文告发表之时,正是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国民党反动派在军事上已面临全线崩溃之际。国民政府内外交困,向美国乞援连连碰壁,国内蒋、桂两派相争更趋激烈,要求和谈的呼声日趋高涨。蒋介石在三大战役的打击下,在美国主子和桂系势力的逼迫下,采取了以退为进的策略,妄图借和谈得以喘息,而后卷土重来。“求和文告”一发表,就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毛泽东先后撰写了《评战犯求和》和《关于时局的声明》两篇文章,揭露蒋介石的阴谋。在这种形势下,蒋介石不得不于1月19日宣布“引退”。

  北平军管会成立

  1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叶剑英任主任。军管会发布的第一号布告指出:为保障全体人民生命财产,维护社会安宁,确立革命秩序,着令在北平城郊东至通州,西至门头沟,南至黄村,西南至长辛店,北至沙河的辖区内,实行军事管制。同日,成立了北平市人民政府,叶剑英任市长,徐冰任副市长。在解放初期,实行军事管制是很有必要的,它对于肃清反革命势力,安定社会秩序,帮助建立革命政权起了很大作用。而后随着地方各项工作走上正轨,军事管制委员会宣告撤销。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

  1月6日至8日,中共中央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举行政治局会议。讨论并通过《目前形势和党在1949年的任务》的决议。决议指出:1949年和1950年将是中国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取得胜利的两年。在1949年应争取占领湘、鄂、赣、苏、皖、浙、闽、陕、甘九省大部,其中有些省则是全部。会议提出“召开没有反动派代表参加的以完成中国人民革命任务为目标的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政治协商会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组织共和国的中央政府、并通过共同纲领”。会议还决定将于年内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

  毛泽东《关于时局的声明》发表

  1月14日,毛泽东发表《关于时局的声明》。这是针对国民党政府总统蒋介石1月1日发表的《元旦求和文告》而作出的反应。声明揭露了蒋介石所谓“和平”建议的虚伪性和反动性,强调指出:“虽然中国人民解放军具有充足的力量和充足的理由,确有把握,在不要很久的时间之内,全部地消灭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残余力量。但是,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实现真正的和平,减少人民痛苦,中国共产党愿意和南京国民党政府及其他任何国民党地方政府和军事集团进行和谈……”。声明同时提出了进行和谈的“八项条件”。声明还号召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大指战员提高警惕、坚持不懈,消灭一切敢于顽抗的敌人。声明的发表,使广大人民认清了蒋介石妄图利用和谈保存反革命实力,继续内战的本来面目,揭穿了他的“和谈”阴谋,使中国共产党牢固地掌握了斗争的主动权。声明中所提出的“八项条件”,成为后来国共北平和谈的基础。

  中共和谈“八项条件”

  1月14日,毛泽东发表《关于时局的声明》,提出了国共和谈“八项条件”。详见4月1日“北平和谈”条。

  天津市军管会成立

  1月15日,天津解放的当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天津区军事管制委员会宣告成立,黄克诚为主任,谭政、黄敬为副主任。同日,天津市人民政府成立,黄敬为市长,张友渔为副市长。军管会发布的第一号布告指出:着令天津市、东至塘沽之大沽,南至静海,西至杨柳青,北至杨村所辖区,奉行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城市政策,遵照“约法八章”,对上述地区从即日起实行军事管制。同日,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开始播音。次日,中国银行天津分行成立,新华社天津分社成立。城市生活逐步走上正轨。

  蒋介石第三次“下野”

  1月21日,蒋介石第三次“下野”。是日,南京中央社播发了蒋介石1月19日在行政院会议上发表的声明,声明说:“战事仍然未止,和平之目的不能达到……本人因故不能视事……决定身先引退,由副总统李宗仁代行总统职权”。同日,蒋介石由南京飞往杭州,次日抵溪口退居幕后。蒋介石的“下野”是由国内与国际环境造成的。国际上,美国对蒋介石越来越失望,想另立代理人。在国内,人民解放军节节胜利,国民党在军事上全面崩溃;人民群众希望和平的呼声高涨;国民党内倒蒋活动愈演愈烈。特别是蒋介石的新年“求和”文告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因此,蒋介石不得不以“下野”做为以退为进的手段。事实上,“下野”后,他一直在幕后控制着南京政府。军事上,他策划长江布防,企图顽抗。渡江战役后,他又亲自指挥京沪杭防御作战。政治上,他时时牵制李宗仁,破坏“和谈”,使李宗仁的七项“和平”措施得不到实施,成为白纸一张。李宗仁也成了他放在幕前的一个傀儡。经济上,他亲自下令将上海存有的3亿美元黄金白银运到台湾,为其兵败出逃打好基础。这都证明蒋介石“引退”是假,在幕后继续操纵国民党军政大权、千方百计妄图垂死挣扎是真。

  国民党总统李宗仁七项“和平措施”

  1月23日,南京国民党政府代总统李宗仁命令国民党政府行政院执行七项“和平措施”,与其前一天发表的接受中共和谈八项条件的文告相呼应,并以此制造所谓和平气氛。七项和平措施的内容为:①改“剿匪”总部为军政长官公署;②取消全国戒严令;③裁撤戡建大队,交归国防部另行安置;④释放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及全国政治犯;⑤启封因违反戡乱法而被查封的报刊、杂志;⑥废除特种刑庭及特殊刑事条例;⑦停止特务活动等。但是,李宗仁的种种和平措施,仅仅是一种“和平空气”,因为蒋介石仍是幕后操纵者,仍掌握着南京政府的实权,七项“和平措施”遂成白纸。

  国民政府军事法庭遣返日本战俘

  1月26日,国民党政府军事法庭在上海宣判日本侵华战争罪犯冈村宁次以及其余260名日本侵华战犯“无罪”,并于31日将他们“遣返日本”。国民党政府的行为,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为此,中共中央发言人于28日就此事发表严正声明,警告南京政府“必须立即将冈村宁次重新逮捕监禁,不得违误”。由于国民党政府无视中国共产党的声明及全国人民的呼声,终使日本侵华战犯逍遥法外。

  北平和平解放

  1月31日,人民解放军和北平市人民政府工作人员入城接受防务和市政,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天津解放之后,人民解放军兵临北平城下。为了维护古都风貌,使人民免遭战火涂炭,平津前线司令部向北平守敌——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发出通牒,争取和平解放北平。迫于形势,傅作义同意进行谈判。经过我方代表陶铸与敌方代表邓宝珊、周北峰等人商谈,1月15日双方基本达成了协议。21日,双方在《和平解放北平问题具体实施方案》上签字。22日,傅作义率部起义,北平守军开始按协议撤离市区,北平又回到人民手中。北平的和平解放,对于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加快解放战争的进程,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民解放军进驻北平举行入城式

  2月3日,人民解放军举行庄严盛大的入城式,庆祝北平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北平区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叶剑英等领导在前门箭楼上检阅了人民解放军步兵、炮兵、骑兵队伍。入城式的举行,标志着这座历史悠久的古都又回到人民怀抱。毛泽东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北平入城式是两年半战争的总结,北平解放是全国打出来的,入城式是全部解放军的入城式。

  国民政府南迁广州、重庆

  2月4日,南京政府行政院作出决议,国民政府南迁至广州。行政院长孙科、副院长吴铁城以及沈鸿烈、钟天心、郑彦棻、刘传文等同日飞抵广州。2月5日,行政院正式于穗开始办公。2月7日,国民政府外交、财政、内政、粮食等12个“部会首长”和立法、监察院长到达广州。同年4月22日,南京解放前夕,南京政府各院、部、会均迁至广州。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奋勇向前,解放大片国土。10月10日,接近广州。迫于形势,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宣布南京政府由广州迁至重庆。10月14日,李宗仁飞抵重庆,当日夜,广州解放。同年11月30日,人民解放军解放重庆。“国民政府”逃往台湾。

  戴传贤自杀

  2月11日,国民党政府委员、考试院院长戴传贤,因对前途失望,在广州服用安眠药自杀。戴传贤本名良弼,字选堂,又字季陶,号天仇,晚号孝园。原籍浙江吴兴,1890年生于四川广汉。早年曾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在上海参与创办了《民权报》,并曾撰文揭露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阴谋。1917年任护法军政府法制委员会委员长。次年2月兼任大元帅府秘书长。1920年曾参加筹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后退出。1924年后曾历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和宣传部长、黄埔军校政治部长和大本营法制委员会委员长、中山大学委员长、校长等职。孙中山逝世后,戴传贤积极参加西山会议派,进行反革命活动。曾发表了《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孙文主义之哲学基础》等文章,反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所谓“戴季陶主义”。他曾积极参与策划了1927年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犯下滔天罪行。是中国共产党1月底公布的需惩戒的内战罪犯之一。

  北平国民党特务案

  2月15日,北平市人民政府公安局破获国民党军事特务案。伪华北敌后游击策动委员会主任兼伪华北民众自救会主任张荫梧、伪华北敌后游击策动委员会副主任佟寿山、伪华北敌后游击策动军第四总队司令马希援、第六总队司令李国昌、第七总队司令赵毅然、第九总队司令金明甫等被擒获。3月7日,北平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又破获国民党军统特务案,主犯“民众别动军总指挥”吴雷远、副总指挥李冠群等被捕归案。

  华北人民政府第二次会议召开

  2月21日至25日,华北人民政府在北平举行第二次会议。董必武、聂荣臻、薄一波、滕代远、蓝公武、杨秀峰、范文澜、成仿吾、陈瑾昆、谢觉哉等政府委员24人出席会议。会议决定今后全区工作中心任务为积极支援全国人民解放事业及进行华北的各种建设。会议还任命潘复生为冀鲁豫行署主任、王任重为冀南行署主任、罗玉川为冀中行署主任、牛佩琮为太岳行署主任、吕鸿安为太行行署主任、李耕涛为冀东行署主任、张苏为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同时任命张曙时为华北人民政府监察院副院长。

  平津铁路局成立

  2月22日,平津铁路局在北平正式成立。总局设在北平,另设天津及张家口两个分局,原解放区各路机构均告撤销。

  新疆省轮台、库车地震

  2月24日,新疆轮台、库车克日西村东北发生7.3级地震。

  “重庆号”起义

  2月25日晨,国民党海军中最大的战斗舰——“重庆号”巡洋舰举行起义,驶离吴淞口,奔向解放区,起义成功。该舰是1948年2月从英国租借的,排水量5270吨,舰员600人,是国民党海军中装备精良,火力最强,航速最快,排水量最大的一艘,曾参与内战。淮海战役后,该舰受命调防长江,停泊于上海吴淞口,妄图阻止解放军南下。舰上官兵早已不满国民政府依附帝国主义推行的内战政策,在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影响下,在中共党员毕重远领导的“重庆舰士兵解放委员会”的领导下,舰长邓兆祥率全舰官兵547人举行起义,之后,突破国民党海上封锁,26日到达解放区——烟台,加入人民解放军,受到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嘉奖。“重庆号”的起义,震惊中外。国民党海军司令桂永清受撤职留任处分,英国政府也收回了租借给国民党政府的另一艘军舰。同年3月19日,该舰被国民党空军炸沉于辽西葫芦岛附近渤海湾内。起义官兵被送到解放军海军学校学习,后大多成为建设新中国人民海军的有用之材。

  中华全国学生第十四届代表大会召开

  3月1日至6日,中华全国学生第十四届代表大会在北平举行。出席会议的有各地代表204人。会上正式成立了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讨论制定了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章程。选举刘希圣、冯文彬、周寿昌等36人组成全国学联执行委员会。会议确定了全国学生联合会的任务是在党的领导下,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同学德智体全面发展,进行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宣传教育,帮助同学进步和成长,做党和政府联系同学的桥梁和纽带,维护同学正当利益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课余活动,努力为同学服务。加强各民族同学团结,发展同各国学生和学生组织的友谊和合作,支持各国人民和学生的正义斗争。全国学联实行团体会员制,凡承认全国学联章程的高等和中等学校学生会,均可成为全国学联会员。全国学联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学联代表大会。代表大会每5年举行一次,选举全国学联委员会,执行代表大会决议,决定全国学联的重大问题。秘书处负责全国学联的日常工作,对外代表全国学联。

  中原解放区临时政府会议召开

  3月3日至6日,中原解放区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各区域工、农、商、妇、学、兵及民族资本家和开明绅士等81人参加。会议决定成立中原解放区临时政府,选举了刘伯承、李先念、邓子恢、吴芝圃、李一清等21人为政府委员。同日,中原人民临时政府举行临时会议,选举邓子恢为政府主席,吴芝圃、李一清为副主席,并确定以支援解放战争,发展生产和整顿财政做为今后的三大中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