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死局—大清江山靠谁守—“最高指示”

2015-03-16 08:50:45 社会热点

  老皇帝刚蹬腿儿那会儿,颙琰任命了十二个王公大臣组成治丧委员会,和珅排名第四,除了三个王爷就是他了。可到了第二天上午,新皇帝的脸子就变了。把和珅一脚踢出“常委会”,撤了他的军机大臣(清代军机大臣类似于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同时还撸了他的“京畿卫戍司令”的职务(即步军统领,俗称“九门提督”),派他和福长安在“治丧委员会办公室”里昼夜值班。大抵是觉得老皇帝“尸骨未寒”,新皇帝便如此翻脸到底有点不妥。所以,颙琰在初四日的这番举措在他身后官方编撰的“嘉庆年谱”(即《清仁宗实录》)中未予透露。我们现在也只能从朝鲜人当年的有关记载中才能管窥一二。

  颙琰的这招儿颇有“障眼法”的味道,因此,包括和珅在内的不少人都没有多想,否则日后当颙琰对和珅大打出手之际,和府上下竟慌乱成一团,连消息素来号称迅捷的固伦和孝公主(和珅的儿媳妇)也都蒙在鼓里以至于惊惶失色。

  还是在初四日这天,太上皇帝的遗诏被公开发布,紧接着,新皇帝又连续发布了一批自即位以来真正意义上的“最高指示”。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两份上谕,一份是“推恩”,给自己家里人晋封,给哥哥永璇进位亲王,给同母弟永璘进位郡王,还封了几个侄子,同时还把养育过自己的庆贵妃晋封为皇贵妃。这虽然是“一家人紧着一家人”、“血浓于水”的老把戏,但此番搞出来也别有一番深意。乾隆朝自从果亲王、庄亲王嗝屁以后,已经杜绝了近支亲贵出面掌权的局面,皇帝自己另外树立了一套班子。不过,此间的颙琰一直在乃父弘历的那棵大树下面“乘凉”,既不能自作主张,更不敢组建“小舰队”,如今事到临头,所能借重的也只有哥儿几个了,这也算是继承了满洲专制王朝的“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家训。

  另外一份上谕则明显有问责的意思。“此等教匪滋事。皆由地方官激成。即屡次奏报所擒戮者。皆朕之赤子。出于无奈为贼所胁者。若再加之朘削。势必去而从贼。是原有之贼未平。转驱民以益其党。无怪乎贼匪日多。辗转追捕。迄无蒇事之期也。”颙琰提到一个替罪羊永保,“其实各路纵贼窜逸者。何止永保一人。亦何止一次乎。”可见,他是用永保的例子敲打大小官员们,而更深层次的话,在最高指示的尾端给点了出来—“言出法随。勿谓幼主可欺也”,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儿童团”也不是随便可以忽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