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其实是害虫

2017-06-01 22:19:00 探索未解之谜

  蟋蟀看似讨人喜欢,但对于农作物来说,其实是有害的。我国蟋蟀的品种很多,如普通蟋蟀、油葫芦、大棺头蟋蟀、小针蟋蟀、灶马蟋蟀、铁弹子蟋蟀、大蟋蟀、树蟋蟀、中华蟋蟀,等等。但数量最多、为害最大的,主要有三种,即油葫芦、大棺头蟋蟀和中华蟋蟀。

  油葫芦成虫体长18—24毫米,黑褐色,有油光,分布广泛,野外田间几乎处处可见,为害多种农作物,特别是油料作物。

  大棺头蟋成虫体长15—20毫米,头较宽阔,雄性的头呈棺材头状,故名曰:大棺头,是秋苗的大敌。

  中华蟋蟀就是俗称的蛐蛐、斗蟋,成虫体长14—18毫米,为害多种农作物,田间和村落周围砖缝中均可见到。以上这三种蟋蟀占蟋蟀总发生量的70%以上。

  根据专家们几年来的观察与研究,发现这三种蟋蟀的生活史极为相似,都是一年只繁殖一代,卵在土壤中越冬。在河北省南部地区,油葫芦的幼虫每年4月下旬开始孵化出土,5月中下旬达到出土盛期;大棺头蟋和中华蟋蟀5月中旬开始出土,5月下旬至6 月上旬为出土盛期。这三种蟋蟀的若虫均为6龄(即脱皮6次而羽化为成虫)。羽化的盛期,油葫芦在8月上中旬,其他两种在8 月中下旬。成虫交尾后产卵,油葫芦的产卵盛期在9月中上旬,其他两种在9月中下旬。到10月份天气渐寒,田间的蟋蟀逐渐死亡。这三种蟋蟀成虫的寿命,平均都在2个月左右。

  蟋蟀交尾后次日即产卵。产卵时选择少杂草而向阳的渠坡、田埂、畦背等处,土质稍硬、温度适宜的地方。

  蟋蟀的栖息场所,春季在温暖向阳、杂草早萌的地方。炎热的夏季,白天多藏于阴暗潮湿的处所,如柴草堆下、石块下或砖缝中,成虫还能在潮湿的地面挖土营穴。夜间从栖息地出来取食鸣叫,交尾产卵。

  蟋蟀以植物为食,食物缺乏时可自相残杀。3龄以前的若虫食量小,以嫩草和早播的秋苗为食;4龄以后食量增大,活动范围也扩大,严重危害秋作物和秋菜。成虫不仅为害农作物的根茎,还为害花果和籽粒。

  由于蟋蟀的繁殖力较强,食性杂而自然天敌又较少,所以环境适宜时容易大量发生而造成对农业作物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