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发展史介绍 太极拳的功法特点

2016-12-26 20:50:00 体育

  中国拳种之一。创始于清初。乾隆年间,山西民间武术家王宗岳用《周子全书》阐发《易经》太极阴阳的哲理,并用来解释拳理,写成《太极拳论》,太极拳这名称才确定下来。

  清末和辛亥革命后的一个时期,在太极拳起源问题上,产生过一些附会传说。其中有:太极拳是元末明初(十四世纪)武当山道士张三丰创造的;也有人传是宋徽宗时(十二世纪),武当山丹士张三峰夜梦玄武大帝授拳,创造了太极拳;又有人传是八世纪中期唐代许宣平创造;还有人说是明初河南陈家沟陈卜所创造。

  据中国武术史学家唐豪等考证:太极拳最早传习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姓家族中。陈氏太极拳的创编人是陈王廷。他是一位卓有创见的武术家。太极拳的来源主要有下列三方面:①综合吸收了明代名家拳法。明代武术极为盛行,出现了很多名家、专著和新拳种,太极拳就是吸取了当时各家拳法之长,特别是戚继光的三十二势长拳而编成的。②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之术。太极拳讲究意念引导,气沉丹田,讲究心静体松重在内壮,所以被称为“内功拳”之一。③运用了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和中医经络学说。陈氏太极拳要求按经络通路,螺旋缠绕,以意行气,通任督二脉,练带脉、冲脉。各式传统太极拳也皆以阴阳五行学说来概括和解释拳法中的各种矛盾变化。

  随着历史的发展,武术逐渐从战场搏杀转为体育健身,太极拳也正是如此。一百多年前,太极拳家在《十三势行功歌》中就有“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的提法。

  太极拳经过长期流传,演变出许多流派。其中流传较广,特点较显著的有陈、杨、吴、武(郝)、孙五式太极拳。它们的风格、姿势虽不相同,但是套路结构和动作顺序基本一致,练拳目的皆为健身治病。五式太极拳除拳套外,又各有推手和器械套路练法,如太极剑、太极刀、太极棍、太极枪,也有对练,如太极散手、双人粘枪等。

  各式太极拳练习,尽管形式、风格各具特点,但在练拳要领上有许多是共同的。例如:①静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练太极拳都要求思想安静集中,专心引导动作,呼吸平稳,深匀自然,与动作协调配合,不可勉强憋气;②中正安舒,柔和缓慢,即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如行云流水,轻柔匀缓;③动作弧形,圆活完整,即太极拳动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转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作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④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即动作要连绵不断,衔接和顺,处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⑤轻灵沉着,刚柔相济,即每一动作都要轻灵沉着,不浮不僵,外柔内刚,发劲要完整,富有弹性,不可使用拙力。

  太极拳对人体各部位姿势的要求如下:头——保持“虚领顶劲”,有上悬意念,不可歪斜摇摆。眼要自然平视,嘴要轻闭,舌抵上颚;颈——自然竖直,转动灵活,不可紧张;肩——平正松沉,不可上耸、前扣或后张;肘——自然弯曲沉坠,防止僵直或上扬;腕——下沉“塌腕”,劲力贯注,不可松软;胸——舒松微含,不可外挺或故意内缩;背——舒展伸拔,称为“拔背”,不可弓驼;腰——向下松沉,旋转灵活,不可前弓或后挺;脊——中正竖直,保持身体端正自然;臀——向内微敛,不可外突,称为“溜臀”、“敛臀”;胯——松正含缩,使劲力贯注下肢,不可歪扭、前挺;腿——稳健扎实,弯曲合度,转旋轻灵,移动平稳。膝部松活自然,脚掌虚实分清。

  打太极拳时要求松静自然,这使大脑皮层一部分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而得到休息。同时,打拳可以活跃情绪,对大脑起调节作用,而且打得越是熟练,越要“先在心,后在身”,专心于引导动作。这样长期坚持,会使大脑功能得到恢复和改善,消除由神经系统紊乱引起的各种慢性疾病。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有意地运用腹式呼吸,加大呼吸深度,因而有利于改善呼吸机能和血液循环。通过轻松柔和的运动,可以使年老体弱的人经络舒畅,新陈代谢旺盛,体质、机能得到增强。

  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为此,太极拳特别讲究“听劲”,即要准确的感觉判断对方来势,以作出反应。当对方未发动前,自己不要冒进,可先以招法诱发对方,试其虚实,术语称为“引手”。一旦对方发动,自己要迅速抢在前面, “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体现在推手训练和套路动作要领中,不仅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而且在攻防格斗训练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太极拳发展很快,打太极拳的人遍及全国。卫生、教育、体育各部门都把太极拳列为重要项目来开展,出版了上百万册的太极拳书籍、挂图。太极拳在国外,也受到普遍欢迎。欧、美、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有太极拳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仅美国就已有三十种太极拳书籍出版。许多国家成立了太极拳协会等团体,积极与中国进行交流活动。

相关拳法:蛇拳杨式太极拳地趟拳陈式太极推手武式太极拳梅花桩鹰爪拳硬门拳孙膑拳心意六合拳五势梅花桩临清潭腿鸡拳猴拳螳螂拳邬家拳两仪拳绵拳火龙拳八极拳翻子拳劈挂拳高家拳短拳醉拳戳脚查拳西凉掌陈式太极拳秘踪拳四象拳擒拿字门拳拦手长拳华拳意拳内家拳通背拳(通臂拳)南拳八卦掌太极推手岳式连拳形意拳太极拳少林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