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拳发展史介绍 意拳站桩功的三个阶段

2016-12-26 21:19:00 体育

  中国拳术之一。又名“大成拳”、“心意把”。是在形意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无拳套及固定招法。强调意念引导动作;故名意拳。据传为王芗斋所创。王芗斋在清光绪年间,从学于形意名手郭云深,后遍游长江南北诸省,前后二十余年,专心研究拳理,遂在形意基础上,吸收各家所长创立意拳。

  意拳主要由站桩、试力、发力、摩擦步、推手、散手等组成。重在健身和实用两个方面。在锻炼的全过程中,始终强调意念诱导,以意念统帅肢体,要求精神集中,呼吸自然,周身放松,使肢体各部连成一个整体,进而运用精神假借,使全身处处建立争力,并且本体与外界建立争力,名之曰浑元力。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身体各部松紧的互相交替,可使精神和肢体、肢体和外界达到高度的协调统一,从而在运动中充分发挥精神和身体的能量。意拳认为“松”、“紧”是构成人体运动的基本矛盾。诸如力量、速度、耐力、灵活、协调等身体素质都是派生的,无不受人体肌肉松紧的制约。所谓松紧既是肌肉的松紧,又是意念上的松紧,而首先是意念上的松紧,因此意拳要突出一个“意”字。

  意拳以站桩为基本功,训练从精神到肢体的松紧。一般先练放松,进一步再练松紧的相互转换,以达到松紧协调。人体精神和肢体放松,可促使气血通畅,新陈代谢旺盛,调整内脏器官的各项功能,使其匀整平衡,从而增强体质。站桩还能使精神和肢体达到高度统一,肢体间处处相互通连,构成一个整体,相互呼应,即所谓“一动无不动”,使本体感觉高度灵敏协调。此外通过松紧转化,训练整体的弹力,做到“无点不弹簧”。通过站桩的锻炼,为拳术的各项训练打下基础。“试力”是体验在站桩中所培养的浑元力,体验在肢体有位移的情况下是否仍能匀整得力和运用自如。“发力”是拳术有效打击力量的动力,站桩、试力都是为发力而创造条件,以便能够在不同情况下,随机随势发力,这是意拳之所长。摩擦步是结合试力进行步法训练,其原则要求是“上动下自随,下动上自领,在前后、左右、进退转换中都能保持身体重心的平稳和整体协调,以有利于随时发力。推手、散手是意拳技击训练的两种形式。可以做为散手的辅助练习,要求在与对方肢体接触时善于体查对方的虚实、强弱和力量的方向,并善于控制对方,施以有效打击。

  意拳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广为流传于全国各地。在香港、日本、东南亚各地以及英美等国家也有不少人练习。

相关拳法:蛇拳杨式太极拳地趟拳陈式太极推手武式太极拳梅花桩鹰爪拳硬门拳孙膑拳心意六合拳五势梅花桩临清潭腿鸡拳猴拳螳螂拳邬家拳两仪拳绵拳火龙拳八极拳翻子拳劈挂拳高家拳短拳醉拳戳脚查拳西凉掌陈式太极拳秘踪拳四象拳擒拿字门拳拦手长拳华拳意拳内家拳通背拳(通臂拳)南拳八卦掌太极推手岳式连拳形意拳太极拳少林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