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操介绍 中国体操分类 体操特点

2017-01-11 14:49:00 体育

  一、中国近代体操


  中国近代体操的发展是十分缓慢的。

  近代体操的传入及其发展:据史料记载,中国近代体操项目,主要是从国外传入。传入的途径有教会系统和军事学堂。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美、英等国先后在上海、天津、北京等地开办教会学校,成立青年会,并设置健身房和体操器械,出现了早期的现代体操活动。另一途径是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开始编练新兵,开办军事学堂,引进了西方的“军操”,废除了过去传统的骑射、弓、刀、石、技、勇等练兵方法。聘请的是英、美等国的教练,训练内容是英、美等国的体操内容。随后改为德、日军操,聘请德国人作军操教练。德国体操自1894年传入中国。如当时北洋水师学堂体育课的内容有木棒、哑铃、平台、木马、单杠、双杠等,属于德、日军操中的有关内容。清政府为了维护其没落的封建王朝,实行了所谓的“新政”编练新军,1902年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第2年又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公立“各学堂一律练习兵式体操,以肆武事”。当时体操内容是根据瑞典、德国体操和一些轻器械体操编成的。由于各级学堂都开设体操课,亟需培养体操师资,于是清廷学部通令各省师范学堂办“体操专修科”。最早的是1905年由徐锡麟在大通师范学堂开设了“体操专修课”。1906~1908年创办了江苏两级师范体操专修科、河南体操专修学堂、上海中国体操学校和中国女子体操学校等。教学内容有体育学、教育学、解剖生理学、音乐、舞蹈、普通体操、徒手体操、器械体操、兵式体操、游戏等。办学时间最长的是中国体操学校,1908~1927年共办了36届,毕业生达1500多人,对推动体操运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旧中国时期的体操开展情况:1912年颁布的“新学制”规定中、小学每周3学时体操必修课,“兵式体操尤宜注重”。体操项目有吊环、飞环、肋木、平梯、单杠、木马、平台、天桥、平行杠等。当时办学时间最长的是1916年南京高师体育科(后来的中央大学体育系),第一任体育科主任是美国人麦克乐。1942年和1944年在重庆举行专科以上学校运动会,参加体操比赛的人数两次共20多人。男子有单杠、双杠、垫上;女子有垫上和跳箱。1948年5月在上海举行“第7届全国运动会”,第1次把体操列为表演项目,只有男子单杠、双杠、跳箱3项。参加表演者只有十几个人,技术水平很低。

  解放区体操开展情况:虽然经济生活很紧张,但注意开展体育活动,当时开展的体操项目有木马、单杠、双杠、爬竿和打秋千等。1933年在江西宁都举行的“八一”江西全省运动会上有团体操表演。1940年5月4日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下的体育组织“延安体育会”、“延安新体育学会”。1942年9月1日召开了扩大的延安“九一”运动大会,有1300多人参加,体操项目有单杠、双杠、木马和垫上运动,为以后的体操开展起到了积极宣传和推动作用。

  二、中国现代体操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中国的体操运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广播体操、生产体操、团体操、技巧运动、竞技体操的发展方面。

  广播体操的广泛开展。1951年11月24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委会、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等8个单位,联合发出关于推行“广播体操”(成人、少年、儿童各一套)的通知。从此,中国第1套广播体操在全国各地很快普及起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1954年3月1日发出《关于在政府机关中开展工间操和其它体育活动的通知》,正式规定每天上午和下午的工作时间各抽出10分钟做工间操。40多年来国家已公布19套广播体操。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做广播体操,对增进人民健康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生产体操的开展。1960年3月,国家体委根据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凡能做到,都要提倡,做体操、打球类、跑跑步、爬山、打太极拳及各种各色的体育活动”,提出编制和推行适合各行各业生产特点的生产体操。一些体操工作者,深入到厂矿、农村及服务行业,结合不同工种的特点、劳动条件、年龄、性别,编制了上百套的生产操。如钢铁工人操、煤矿工人操、纺织工人操、田间操等等,受到广大劳动人民的欢迎。

  团体操的发展。从20世纪初期,团体操表演已在我国少数省、市出现,但规模小,内容简单,仅限于徒手操、叠罗汉和组字等。大型团体操表演,是在建国以后才逐渐开展起来的。1959年,第1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上表演了《全民同庆》的大型团体操,参加表演的人数为八千多人;1965年第2届全运会上表演了《革命赞歌》大型团体操;1975年第3届全运会上表演了《红旗颂》,参加表演的人数达二万三千多人;1979年第4届是《新的长征》;1983年第5届是大型文体表演,包括《蓝天彩虹》、《群龙同飞》、《蓓蕾初放》、《健美青春》、《巧织锦绣》、《百花迎春》等;1987年第6届表演了《凌云志》以及1990年第11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表演的《相聚在北京》。这些大型团体操表演得都很成功,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反映出了中国的团体操水平,受到了国内外专家们的好评和赞赏。

  技巧运动的大发展。中国技巧运动基础好,有独特的艺术风格。1956年举行了第1次全国性的技巧运动表演;1957年正式列为比赛项目;1959年第1届全运会的技巧比赛接近了国际比赛水平。1963年,国家体委公布了《技巧运动员等级标准》。1964年在西安举行的技巧比赛中,通过了第一批运动健将。1979年,中国加入了国际技巧联合会。从此,中国技巧运动进入了国际竞赛的行列,技术水平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80年,中国首次参加在波兰举行的第4届世界技巧锦标赛,获得了7个项目中的5个第3名,14个单套项目中的6个第3名。1981年,中国参加在瑞士举行的第3届世界技巧比赛,在全能7个项目中获2枚金牌、2枚银牌、2枚铜牌。在14个单套项目中获2枚金牌、5枚银牌、6枚铜牌。1982年,在英国举行的第5届世界技巧锦标赛中,中国在全能决赛获2枚银牌、1枚铜牌;单套比赛获1枚金牌,2枚银牌、5枚铜牌。1983年,在美国举行的第4届技巧世界杯比赛中,中国运动员获21枚金牌中的10枚金牌。1984年,在保加利亚举行的第6届世界技巧锦标赛中,中国获11个亚军、6个第3名。1985年,在北京举行的第5届技巧世界杯赛中,中国队战胜了实力强大的苏联队,夺得了女子单人,男子双人,男子4人和6人单项的冠军,获得9枚金牌、7枚银牌、7枚铜牌。从1980年至1989年,中国参加了10次世界技巧大赛,共夺得金牌49枚。中国技巧运动发展速度十分迅速,并向着高度技巧化和艺术化的方向发展。

  竞技体操的发展情况。中国的竞技体操起步虽基础差,水平低,但经过了一番曲折的发展过程,目前已取得丰硕的成果,已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50年代中国竞技体操处于建立各种制度,积极开展竞赛活动和稳步发展阶段。1953年,在北京举行了田径、体操、自行车运动会,这是中国第一次将体操列入全国性比赛。男子有单杠、双杠、自由体操、跳箱4个项目;女子有双杠、自由体操和跳箱。参加单位只有8个,运动员68人,技术水平很低。同年,苏联体操队访华表演,对中国体操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从那以后,我国各省、市也相继建立了各级体操队,开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训练。1954年,在大连举行的13城市田径、体操运动大会,是中国第一次按照现代竞技体操男6项、女4项进行的比赛。但真正作为一个独立项目比赛是1955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体操测验赛(从此,每年都举办全国性体操比赛,运动员逐年增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同年,中国体操队到波兰参加第1届青年联欢节的体操比赛,这是中国体操运动员第一次参加国际性的体操比赛。1956年成立了中国体操协会,并加入了世界体操联合会。根据国际体操比赛规则规定,结合中国情况,我国制定了体操规则,建立了裁判员、运动员等级制度。同年,在天津举行的全国性体操比赛中,男、女各8名运动员获得了运动健将称号;夏天又在青岛举行了第1届全国少年运动会,尚没有体操比赛项目。但参加比赛的有28个省、市、自治区,为中国后来的体操项目开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1957年,中国队参加了在莫斯科举行的第3届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体操比赛,获女子高低杠和男子鞍马第6名。1958年,中国第一次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第14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队获得团体第11名;女队获团体第7名。

  进入60年代后中国的体操运动迅速发展,开始进入世界先进行列。1962年中国体操队参加第1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获得男子团体第4名;女子团体第6名;男子鞍马第3名。1963年在第1届新兴力量运动会体操比赛中,中国男女队双获团体第2名;王维俭获得女子全能冠军;中国竞技体操水平开始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引起了世界体坛的重视。1964年,我国代表队因国际体操联合会某些领导人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而退出该会。1966年在第1届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体操比赛中,中国又获得男女团体冠军。1966年后,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体操运动曾 一度出现停止不前的局面。

  进入70年代后,中国全国性体操比赛重新恢复,并且开始进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崭新阶段。1974年9月,中国体操队在第7届亚运会体操比赛中,男女队双获团体冠军和女子个人全能1~3名;男子个人全能第2名。1976年,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等级制度恢复,使体操的科学训练进一步得到深化,运动技术水平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一年之后,中国体操队参加了第9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体操比赛,获得男子团体第3名。1978年在第8届亚运会体操比赛中,中国男女队再次蝉联团体冠军,共获得10枚金牌,8枚银牌,5枚铜牌。1978年和1979年恢复了中国在世界体操联合会和奥运会的合法席位。1979年12月,中国参加了第2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队获团体第5名;女队获团体第4名;马燕红在高低杠比赛中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M.格瑙克并列世界冠军,在中国体操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从此,中国的体操运动进入了崭新的阶段。

  进入80年代后,中国体操突飞猛进,进入世界最先进的行列。1980年8月,中国体操队在美国举行的国际体操邀请赛中,战胜了日本和美国队,获男女团体冠军,李翠玲获得女子全能冠军。全队共获得9枚金牌、8枚银牌、3枚铜牌。同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市举行的世界杯体操比赛中,中国队员李月久获双杠冠军,黄玉斌与苏联运动员Б.马库茨并列吊环冠军,朱政获高低杠第3名。1981年11月在莫斯科举行的第21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中国女队和男队分别获得团体第2名和第3名。李月久与Ю.科罗廖夫并列自由体操冠军,李小平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M.尼古拉并列鞍马冠军。1982年10月在第6届世界杯体操比赛中,李宁独得男子全能和5个单项冠军,被评为世界第2号最佳运动员。1983年在第22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中国男队战胜了实力最强的苏联队,获团体冠军和自由体操、双杠的金牌,震动了世界体操界。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23届奥运会体操比赛中,夺得了男子团体亚军和女子团体第3名,李宁独得自由体操、鞍马、吊环3枚金牌,娄云获得跳马金牌,马燕红获高低杠金牌。同年11月,国际体联第一次颁布了以中国运动员命名的4个创新动作:自由体操“李月久空翻”(侧空翻11/2周转体90°接前滚翻);鞍马“童非移位”(从马端至另一端隔两环挺身全旋转体360°);双杠“李宁倒立”(大回环转体180°成手倒立);吊环“李宁上”(正吊臂后悬垂前摆上成直角支撑)。第23届奥运会前,国际体操联合会举行了第62届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领导机构。由于中国体操水平飞速发展和国际威望的不断提高,张全德被选为国际体联副主席,冯冀柏被选为男子技术委员会副主席。1985年11月中国参加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第2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荣获男子团体亚军,女子队获得团体第7名。男队获得自由体操、吊环、单杠3项冠军。从1986年至1992年,中国男子体操队在5次世界大赛中,3次获得团体亚军,1次第3名,1次第4名。中国女队在高低杠项目上3次获得金牌。男女运动员共夺取16枚金牌。40多年来,中国竞技体操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今天辉煌的成就。

  三、国际近、现代竞技体操


  近代竞技体操起源于欧洲。近代体操是人类进入资本主义时期,在近代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兴起和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都有密切关系。甚至可以说,这三大文化运动是促进和形成近代体操的重要因素。根据史料记载,在18世纪以前体操还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运动学体系。直到19世纪初期和中叶,先后形成了德国、瑞典两大体操体系和学派。后来又形成了丹麦体操,它是综合德、瑞等国体操而形成的一个体系。捷克的天鹰学派,对近代、现代体操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它使竞技体操作为一个独立项目逐渐发展起来了。

  欧洲体操联合会于1881年成立,1896年在欧洲体操联合会的基础上成立了国际体操联合会。同年,在希腊雅典举行的第1届奥运会上,体操被列为竞技项目之一。仅男子参加。比赛项目有单杠、双杠、吊环、鞍马和爬绳等。参加的主要是欧洲一些国家。至1988年已举行了24届(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断了3届比赛)。1936年以前,历届奥运会体操比赛的内容很不统一,除有体操项目外,还有田径等其它项目。女子竞技体操比赛在1928年的第9届奥运会和1934年的第1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才开始设立。男子竞技体操6项(自由体操、鞍马、吊环、支撑跳跃、双杠、单杠)是在1936年第11届奥运会上确定的。女子4项(自由体操、跳马、高低杠、平衡木)是到1952年第15届奥运会上才确定的。世界体操锦标赛,是现代国际性的体操大赛,其历史仅次于奥运会,由国际体操联合会举办。1903年在比利时安特卫普举行了第1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从第1届到第6届,每隔两年举行一次,从第7届起改为4年举行1次。1978年后又改为两年举行1次。但为了避免与奥运会同年举行锦标赛,于1979年接着举行了第19届锦标赛。至1987年为止共举行了24届比赛。世界高质量的体操大赛——世界杯体操比赛始于1975年至1986年为止,共举行了7届。

  50年代前的国际竞技体操,因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发展较缓慢。其特点是项目不稳定,除了器械体操项目外还有田径项目的跑、跳、投以及举重、游泳等共有17个项目。技术水平较低,奥运会和锦标赛的参加国不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评分方法比较简单,没有完整的规则,裁判评分过程中,常常出现争论的现象,以致影响比赛的正常进行。这个时期体操开展较好的有捷克斯洛伐克、法国、意大利等国家。

  进入50年代后体操有很大变革。比赛中采用了现代体操项目男6项女4项,并有团体赛、个人全能赛、单项决赛等。奥运会女子体操比赛中还包括团体轻器械操。50年代开始,世界体操运动开展得较广泛,有不少国家参加比赛。特别是苏联体操队开始参加比赛,对推动国际比赛起了很大作用。在1952年赫尔辛基举行的第15届奥运会上,苏联队表现出超群的水平,他们获得了男女团体冠军,男女个人全能冠军和男子鞍马、吊环、跳马;女子跳马、平衡木5个单项冠军。接着在第13届、14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连续获得了男女团体和个人全能冠军。苏联男队在整个50年代里稳坐了冠军宝座;苏联女队在长达29年的时间里一直保持优势地位。50年代比赛特点,是靠动作质量获胜而不是靠创新。动作规格严谨、质量高、姿态美、成套把握性大、稳定性好,这就是苏联队的特点。

  进入60年代后,体操有了较迅速的发展。参加比赛的国家越来越多,运动水平不断提高。后来居上的日本男队一直紧逼苏联队。日本男队在1952年15届奥运会上获团体第5名;1954年第1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时跃为团体亚军;1960年在第17届奥运会上,终于打破苏联队的垄断地位,夺得了冠军。从此,日本男队开始进入全盛时期,并稳坐冠军宝座长达18年之久。日本男队是以动作难度大、编排新颖、技术先进而战胜了苏联男队的。当时苏联女队仍保持优势。捷克斯洛伐克女队在1966年第16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以难新动作和高质量战胜苏联女队,跃居团体冠军,但两年后仍输给苏联女队。从此,各国开始重视创新动作。

  70年代以来,体操技术发展突飞猛进。1972年日本运动员塚原,首先在单杠上完成了空翻两周同时转体360°下(旋下),成了复合轴空翻转体的先行开辟者。后来发展到自由体操、吊环、跳马;从男子项目发展到女子平衡木、高低杠、自由体操等项目。70年代中期空翻再握和高腾越再握(飞行动作)动作的出现,加快了体操运动的发展进程。从各国实力来看,日本男子队仍保持团体优势,但1979年后由苏联队居领先地位。在1983年第22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中国男队跃居第一;女子方面,苏联继续保持优势,只在1979年第22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罗马尼亚队曾战胜苏联女队取得冠军。在1984年第23届奥运会上,美国队获得男子团体冠军,罗马尼亚队获得女子团体冠军。总的来说,70年代以来各国普遍重视向难度、创新方向发展;各国在团体赛中的比分差距逐渐缩小;全能和单项由一两国独占优势的局面逐渐被打破。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50年代那种国际交往少,一个难新动作至少可保持好几年的状况。

  总之,当代国际竞技体操的特点是难上加难,动作准确、美观、熟练;另外,出成绩的年龄明显地表现出越来越小的趋势;早期专门化的年龄有所提前;成套动作的难度越来越大;训练方法、运动器械、辅助器械和保护设备越来越先进;情报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越来越加强;训练工作走向科学化的道路。

  四、体操内容


  根据教育任务和动作特点,体操内容包括:

  (1)队列队形练习(见“队列练习”、“队形练习”条目)。它是体育教学和军事训练中的主要内容和必要形式,也是锻炼身体和训练良好作风的重要手段。通过练习能促进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迅速、准确、协调一致的良好作风。

  (2)徒手体操。它是基本体操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身体各部位做各种举、振、屈、伸、绕、绕环、转体和跳跃等一系列徒手动作所组成的单个、联合动作或成套动作。动作简单,形式多样,可个人做,双人或集体做,也可定位做或行进间做。它适合于不同职业不同健康水平的人选择练习。徒手体操不受场地和器材条件的限制,易于推广,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坚持经常做徒手体操,会使四肢和躯干灵活,动作协调,可培养人体的正确姿势,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振奋精神。

  (3)轻器械操。它是指手持实心球、体操棍、跳绳、火棒、木哑铃等器械进行的身体练习。利用不同器械练习能增强人体各关节的柔韧性、灵活性和控制能力,能培养人的正确身形姿态,提高协调性和练习的兴趣。

  (4)器械体操。它是体操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竞技体操的基本项目。通常是指单杠、双杠、吊环、鞍马、平衡木、高低杠。器械体操动作变化多样,难易程度不同,练习者可根据自己的情况任意选择项目和内容进行练习。它对改善运动感觉能力和前庭器官机能,发展肌肉用力的协调性和神经传导的灵敏性有着特殊的作用,也有助于提高实用性技能。经过严格训练,可锻炼健美的身体姿势,并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勇敢、果断、顽强等意志品质。因此,它在学校体育和部队军事训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5)技巧运动。它是竞技性体操的主要项目之一,它虽是竞技性项目,又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广大青少年喜爱的运动项目。技巧运动包括翻腾、平衡、抛接等类型动作,它有助于提高人的前庭分析器机能,培养肌肉放松和紧张的协调能力,对增强关节韧带和骨骼系统,都有良好的影响,并能培养勇敢、果断、机智等意志品质和团结友爱的协作精神。技巧运动,可以单人、双人、3人、4人在一起做。技巧运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不仅动作要求舒展、协调、连贯、有节奏、姿态刚健优美,而且在比赛中有些项目要求有音乐伴奏和舞蹈动作。

  (6)艺术体操。它是竞技性体操的主要项目之一。近年来蓬勃兴起的女子所特有的新运动项目。所有练习都是在女子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能充分体现出韵律感、自然美和协调性等女性的健美气质。它是在节奏明快的音乐伴奏下,用徒手或持轻器械,轻快自如、优美流畅地完成各种动作,使人们受到美的感受和教育。徒手练习是重要的基础练习,包括走、跑、跳、转体、平衡和四肢各种摆动、绕环、屈伸、舞步等。轻器械有绳、圈、球、棒、带等。通过这些练习,可提高人体的柔韧、协调、灵巧性,锻炼出健美的体态,培养提高人的音乐感、节奏感和表现力等素质。国际上也称艺术体操为韵律体操。每届韵律体操锦标赛使用的器械都有具体规定。比赛分团体赛和个人赛。团体赛每队6人集体完成动作。个人赛包括全能和单项比赛。

  (7)跳跃(见“跳”条目)。包括一般跳跃和支撑跳跃。支撑跳跃是竞技体操的主要项目。跳跃练习,能增强肌肉、韧带和关节力量,对发展下肢和肩带肌的爆发力有特殊的作用,不仅可以增强弹跳力和发展协调性,而且对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都有良好的影响。跳跃练习由于要越各种障碍物,有助于培养勇敢、果断和克服困难等品质。在部队和各类学校体育教学、训练中广泛采用。

  (8)实用性练习。包括各种走、跑、跳、攀登、爬越、爬行等运动。通过这些运动练习,可掌握日常生活中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它在学校体育教学和武警工作人员的体育训练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9)健美体操。它是把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和舞蹈以及韵律操中的动作,根据练习者的身体特点,组编成套,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练习的运动。常做健美操对人体的健康、正确姿态的形成、形体美的塑造、优美情操的陶冶均有益处,是一种群众性的锻炼手段。

  五、体操分类


  把许许多多的体操内容按共性分门别类地分成若干组,称做体操分类。目前体操分类的方法较多。根据体操练习的目的任务,将体操分为4类,即基本体操、竞技性体操、团体操、实用性体操。基本体操,是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促进身体全面发展,提高人体工作能力为目的的体操;竞技性体操包括竞技体操、技巧运动和艺术体操,它具有竞技性质,在身体全面训练的基础上,掌握高超的运动技术,是以最终获得优异成绩为直接目的的体操;团体操,是群众性的体操表演项目,通过大、中、小型团体操表演,歌颂一定的主题,以及宣传体育运动为目的的体操;实用性体操,包括生产操、竞技实用体操、军事实用体操和职业实用体操以及医疗体操,这类体操是通过专门的身体训练以提高生产效率,达到各种具体实用效果为目的的体操。除上述分类外还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1984年编的全国体育院校体操通用教材和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将体操分为:基本体操(包括保健体操、生产操、运动辅助体操)和竞技性体操(包括竞技体操、技巧运动和艺术体操)两大类。各国各学派对体操分类也有不同分法,如1979年苏联体育学院体操教科书将体操分为:健身类体操(包括基本体操、卫生体操和健身体操);竞技性体操(包括竞技体操、艺术体操和技巧运动);实用性体操(包括生产操、职业实用体操、军事实用体操和竞技实用体操以及医疗体操)。总之,体操分类是个尚未定论的课题。

  六、体操特点


  由丰富的体操内容所决定。

  具有广泛性:体操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项目多。基本体操易于普及便于推广。可根据不同年龄、性别、身体条件、训练水平和不同设备以及不同的要求,因人因地制宜,选择不同项目和不同动作进行练习,以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还可根据不同需要有重点地锻炼身体的某部位,或发展某种身体素质,以促进人体全面发展的水平。

  具有一定艺术性:体操是集健、力、美于一体的运动项目。它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讲究动作技术和姿势美,再加上音乐旋律的视听效果。因此,在体操教学训练和比赛中,不仅要求完成动作,还要求动作协调、幅度大、节奏性强,造型美观大方女子自由体操、艺术体操、技巧运动(单人项目除外)、广播体操以及团体操等等都必须配好音乐伴奏。加之运动员本身的体形美、姿态美,以及稳健高超的动作表现美等,这些都体现着体操的艺术性。

  具有不断的创新:创新是竞技性体操的突出特点之一。它是体操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体操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创新就不会获得优异的成绩。随着器械的改革和评分规则的不断修改,世界各国都致力于动作创新。创新是竞技体操的生命。

  帮助与保护:在体操教学训练中广泛应用帮助与保护。它不仅是一种安全措施,而且是一种特殊的重要的教法手段。在教学训练中熟练地运用它,对防止受伤,加速掌握动作,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培养学员团结互助的思想品德,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七、体操任务


  体育是共产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而体操是体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体操必须以共产主义教育的任务为依据,全面挖掘人的体能和智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其基本任务有:

  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全面发展。体操能促进人体各器官系统在形态和机能上的发展。有计划有目的地从事体操活动能促进体形健美,姿态端正,体格健壮。身体全面发展主要是指人体形态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它标志着人的健康状态和体质增强的程度。体操对青少年儿童意义更大,因为他们正处在长身体时期。通过体操锻炼促进少年儿童的身体正常生长发育,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和增强全国人民的体质,促进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全面发展。

  思想品德教育。体操运动是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手段之一。根据体操特点,通过体操教学训练和竞赛,培养学生爱社会主义祖国、爱人民、爱集体、遵守纪律,以及勇敢、果断、顽强等意志品质,成为合格的建设人才。

  不断提高体操技术水平。竞技体操是国内外体育竞赛项目之一。其动作难度大,技术复杂。随着中国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国际威望的不断提高,要求中国体操技术迅速提高,以显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取得优异成绩还可以为社会主义祖国争光。要想完成此项任务,首先必须打好雄厚的基础,有计划地推动普及工作和开展多样性的群众性体操竞赛活动;抓好少年儿童的训练工作,这是优秀运动员的重要来源。必须从少年儿童时期开始进行多年系统训练;为提高训练工作质量,要重视理论研究工作和体操科研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学术讨论,加强技术情报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吸收外国先进经验,使训练工作更加科学化。

  进行健与美的教育。体操具有培养人体矫健与优美姿态的内涵和作用。优美的体操动作和精彩的表演或竞赛,都给人们以健与美的享受,对于陶冶人们的情操起着积极的作用。经常练习体操动作,使人体肌肉发展匀称,体格健壮,动作敏捷、协调,体形健美。因此,体操对于人们进行健美教育,建立正确的审美观点,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