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袖“青峰”,舞出傲世乾坤

2015-04-15 13:22:53 演出资讯

  两袖“青峰”,舞出傲世乾坤

  撰稿/葛颖 图片/吴青峰

  人物简介:

   吴青峰:1978年生于商丘,10岁从艺,主攻文武小生,拜高红旗先生为师。凭借《司文郎》一折、八米水袖获王化谱老师赞赏,“水袖王”称号不胫而走。 2003年毕业于商丘文化艺术学校;2005年调入商丘豫剧院工作;2010年随豫剧《花木兰》剧组赴宝岛台湾参加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演出;2013年随文 化部代表中国赴非洲三个国家慰问演出;2014年7月份以十米长的戏曲、舞蹈水袖创下了扛旗世界纪录之最。

  邂逅商丘,是在一个安静的午后。整座城透着安然、祥和之气。随后几日,我与同事穿过民风淳朴的商丘古城,仰望令人心生敬意的燧人氏,登临饱含沧桑的千年芒砀山,尽情感受着古商丘的历史人文。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铿锵清脆、唱调高昂的“豫东调”。

   豫东调是以商丘为中心的豫剧流派之一,以其慷慨激越之风与祥符调的清雅多姿、豫西调的沉郁悠远、沙河调的粗重急促并行于世。豫东调尤其擅长用通俗易懂的 语言,豪迈的气质,饱满的激情来塑造各种人物,在豫剧四大支派中受众面最广。熟悉豫东调的人都知道,《司文郎》是一部借古讽今的神鬼戏,酣畅淋漓地展现了 豫东调的风格。在“闯阴”一折中,男鬼宋九郎运用了高难度的长水袖绝技表演来诠释内心情感的跌宕起伏。说起豫东调,谈及《司文郎》,提及水袖,不得不说的 一人便是“豫东水袖王---吴青峰”。

  初见吴青峰的那个下午,他穿着简单的灰黑色练功服,正在楼下小摊前买菜。他中等个子,眉清目秀, 一见面便热情地同我们握手,引着我们来到客厅。整洁的客厅布置得极其典雅,正对面的墙上挂着一幅飘逸刚劲的书法,右手边的高椅上摆着一株叫不上名字的金黄 色小花。在缕缕茶香中,他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

  “学戏是个漫长的过程,磕磕碰碰那是再正常不过了······”每一位成功者都曾经历过 一段异常艰辛的时光,吴青峰也不例外。出生于贫穷家庭的他,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而当地的娱乐方式就是听戏。他自小最大的乐趣就是看庙会上的戏 曲表演,最大的梦想就是可以摸一摸那些色彩斑斓的戏服。于是在浓妆淡抹的一张张脸谱、花花绿绿的戏装以及长枪短棒的吸引下,他十岁就开始了学艺生涯。更重 要的是,因为贫穷,因为生活,他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但是,如果一个人从事的工作是他所热切喜爱的,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期待着他的成功。

   学戏是异常辛苦的,七年科班,七年大狱。从小先练基本功,天不亮就要起来喊嗓子。初学的几个月,他腰、腿疼得走路都困难。加之村子里有“唱戏不好没出 息,死后不能入祖坟”等偏见,吴青峰经常受到别人的嘲讽。尤其是看到身边的同伴因忍受不了学戏的煎熬,一个个先后离去,吴青峰也曾想过要放弃。但热爱表演 的人,都是享受舞台的。一想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以在舞台上得到展现,他便告诉自己:“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

  他自十一 岁开始登台演戏,因个子低,在业余剧团里就主演娃娃生。随着年龄渐长、艺事日进,再加上不懈努力,年仅18岁的他便被商丘县豫剧团的团长李建立引进到县剧 团,主演文武小生行当的大戏。然而,在商丘初露锋芒的他,还未来得及细细品尝成功的滋味,却突然赶上变声期。

  变声,行话谓之“倒仓”, 是戏曲男演员必闯的一道鬼门关。那是在虞城县的一个农村演出《黄鹤楼》——这是一出唱做并重的武生看家戏,吴青峰饰演周瑜。他说: “那场演出令他一生难忘”,观众的倒好声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挫败感席卷了他的全身,年轻要强的心第一次遭受到如此沉重的打击。我们不能责怪观众,他们对艺 术的欣赏是公正的。但对吴青峰,却是一场无法回避的残酷。值得庆幸的是,在团长的悉心安慰和家人的鼎力支持下,他重新燃起希望,开始更加努力。天不亮就起 来对着旷野喊,对着流水喊,按书上的科学发声进行练习,终于挺过了变声期无情的考验。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吴青峰又考入商丘 文化艺术学校,戏校老师为他排了《司文郎》一折。戏中的角色是一个男鬼,技巧性很高,加之八米长的两只水袖和转体僵尸的动作要同时完成,所以难度极大。为 了把这出戏演好,吴青峰又拜著名表演艺术家高红旗先生为师。在师傅高红旗的指导下,他的水袖明显提高,经过不断练习,最终获中国第二届“红梅奖”戏曲大赛 河南选拔赛的银奖。当时开封豫剧团缺少武生演员,吴青峰便被任明山老师介绍进了开封剧团实习。因为勤奋好学、技艺精湛,团里的领导对他非常满意,便决定把 他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