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歌的电影处女作 黄土地吾土吾民

2014-10-19 16:51:25 影视资讯

  陈凯歌的电影处女作
  1982年,广西电影制片厂建立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青年摄制组”,次年,以张军钊、张艺谋、肖风、何群为代表的年轻影人拍出了第五代的发轫作《一个和八个》。北京电影界对这部影片的热情赞扬迅速传遍了全国,电影圈内人都知道出了一部好片子,非常大胆,锋芒毕露,是一帮青年人干的。此时的广西电影厂上下也大受鼓舞,认为组织青年摄制组这步棋下对了,应该乘胜追击,扩大战果。于是一面遵照电影局的批示修改《一个和八个》,一面组织原班人马投入下一部影片的创作。

  乘此机会,何群把参与了《一个和八个》拍摄构思的陈凯歌推荐给广西厂领导,当时陈凯歌还在北京的儿影厂。何群把陈凯歌的剧本带给广西厂厂长韦必达,告诉他这是他们系最有学问的一位才子写的,如果让他也来广西厂拍,说不定能出更好的作品。这个剧本是陈凯歌自己创作的《我们叫它希望谷》,韦必达看了后,觉得这个描写知识青年的故事太过沉重,不宜投产,但他表示欢迎陈凯歌来拍片,并提供了张子良编剧的一个剧本,这个剧本根据柯蓝散文《深谷回音》改编。陈凯歌拿到剧本后,看到是一个讲八路军文工团员下乡采风,与当地农村姑娘暗生情愫,影响她走上革命之路的故事,觉得俗套,便很犹豫不想接拍。这时广西厂领导建议他们集体去陕北体验生活,看看能不能找到灵感,再决定是否投入拍摄。
  第五代的共同姓氏
  1984年1月,青年摄制组踏上了陕北的黄土高原,这次常规的剧组体验生活之行,成为了第五代的朝圣之旅。这些年轻的电影人深受震撼,分别写了创作手记。陈凯歌写道:“深沉而又舒展的黄河令我想到中华民族的形象—充满力量,而又是那样沉静、安详,空自流去的黄河水毕竟要注入贫瘠的土地,这象征了中华民族蓬勃的生机和深厚的力量。”这就是陈凯歌口中《黄土地》影片风格的形象概括“黄河远望”,也是张艺谋口中的“天之广漠,地之深厚”,黄河、黄土地,成为了第五代导演的共同姓氏和形象,在中国电影史上划出一个句段的高潮。
  几乎充满了整个画框的黄土地,成为影片视觉造型上最突出的特征。此外,无调度的长镜头,静止的造型等都构成了全新的风格。这种美学上的追求被当时的大陆影评界称为“电影观念的革命”,于是,一个八路军采风的故事,一个被封建旧传统迫害的穷苦农家女的故事,甚至是一个历史性的悲剧故事,变成了陈凯歌式的“黄土地的故事”。整部电影的主角是黄土地,它压倒了影片一切人物和情节剧式的表达。人类的悲欢离合在亘古不变的黄土地下,显得如此渺小、微不足道,一如张艺谋所述,拍的就是这块土。
  每当《黄土地》的创作者,导演陈凯歌、摄影师张艺谋,甚至第五代导演有新作上映时,《黄土地》总要被提起,在得到无数赞誉的同时,影片也一直受到诟病、挑战和质疑。艺术家陈丹青也曾批评《黄土地》令他失望,“充斥着过时的日本式长镜头”。 自1984年上映至今30年,《黄土地》所负载的意义已经超出了影片本身,它是一个标杆,也因此成了一个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