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娇主演的电影《大明猩》豆瓣影评[第2页]

2014-04-24 15:55:42 影视资讯

  1976年,意大利裔制片人劳伦蒂斯耗费巨资让这一黑白经典重拍成了彩色版,而这部电影一经上映就响起了一片骂声,在保持故事整体框架的基础上,电影将原版《金刚》的剧情在一些细节设定上做了不少的改动,比如女主角的来历不再是街头而是从来自于海上的营救,探险队的目的也不再是为了拍电影而是为了找石油,并将最后金刚殒命的地点由帝国大厦改成了世贸中心双子楼,然而毫无疑问,它的改编失去了原本剧情的紧凑与合理,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同时,电影在特效方面却取得了不小的进步,金刚的动作非常的流畅,也加入了更多的面部动作和表情,这让金刚与女主角在情感交流上多了一层展现空间,即便电影在情感的表达上失败了,但是金刚这个角色变得更加真实与可视。与原版电影相比,这一版《金刚》除了在彩色特效上取得了进步之外,没有新颖的创意,也逐渐被人所遗忘。

  1933年版《金刚》的经典地位在对比中显得愈发不可动摇,它吸引了一大批观众成为了金刚迷,而因为《指环王》三部曲而名满天下的导演彼得·杰克逊就是其中的一个。通过对指环王中咕噜这一角色的打造,由彼得·杰克逊参与创建的维塔数码在动作捕捉技术上日臻成熟,之后在金刚这一角色的身上实现了技术上的突破。大部分普通观众最熟悉的一版金刚应该算是2005年彼得·杰克逊的翻拍版,这部电影不但采用了原版《金刚》几乎所有的剧情,还为主角添加了背景故事,同时加入了一些向老版《金刚》致敬的元素,丰富了故事内容,同时在新技术的帮助下,金刚这个电影史上最著名的大猩猩散发出了更加迷人的光彩。新时代的动作捕捉技术赋予了金刚这个经典角色以更强的生命力乃至人性,它与女主角之间的情感沟通得到了完整的呈现。在电影中,包括金刚在内的虚拟角色已经变成了仿佛可以触碰的真实怪兽。

  从1933年到2013年,整整80年的时间里,猩猩这一角色从侧面呈现出了电影特效的飞速发展,这期间还包括两部《人猿星球》中猩猩社会的构造以及2011年上映的《猩球崛起》。而现在的电影特效技术已经到了受制于人类想象力的阶段。韩国电影通过《大明猩》展现了自己特效技术的锋芒而华语电影中的数字特效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观众也希望在将来的华语电影中能够更多地欣赏到中国制造的电影特效所带来的无穷无尽的想象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