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国际电影节观影小记

2015-09-06 23:50:39 影视资讯

  今年香港夏日国际电影节的电影自己看了三场,每次电影节安排怎么看,买哪些场次看都要细致计划,有时遇上一定要看的修复版或者经典放映也难免要 赶场。由于夏日国际电影节在每年8月份,刚好跟在5月法国康城影展后面,所以康城展映的新片或者修复经典都很可能会出现在夏日电影节上,像去年康城放映了 《危险人物》(pulp fiction)20周年修复版就有在夏日电影节放映。

  去年虽然只看了两部片,但总算圆了在大银幕看《危险人物》心愿。同样今年我只看了三部,但都圆了我的迷影心愿,看《侠女》修复版,还有大银幕重温《情书》,此外还看了奇斯洛夫斯基的《两生花》。

  《两生花》

  《两生花》是奇斯洛夫斯基在东欧社会主义倒台之后开始融入西方制片所拍的第一部电影,这部1991年的电影当年参加康城影展竞赛单元,后来也在香港国际电影节上放映,据影评人家明在映后分享时说,他们这批影迷当年对奇斯洛夫斯基的迷影情结便是由《两生花》开始。

   第一次看《两生花》会很容易被片中两个维罗尼卡混淆,伊莲·雅各要在里面分别扮演法国和波兰的维罗尼卡,因为语言的缘故,分不清法语和波兰语,所以开始 会偶尔分不清什么时候是法国的维罗尼卡,什么时候是波兰的维罗尼卡。不过有些是可以从场景的内容来判断,比如波兰的街头抗议,种种社会主义走到末路的影 像,这些纪录片式的片段也是奇斯洛夫斯基在波兰拍电影时的特点。

  大银幕上的伊莲·雅各相当美,《两生花》为她带来了康城影展最佳女主 角,之后在奇斯洛夫斯基的三色系列里一如既往的美丽。她在奇斯洛夫斯基电影的美就像只要她出现在镜头前,镜头什么都不用做,只放在那里拍她就已经足够。除 了演员,音乐也令人十分陶醉,完全沉浸在影片的音乐当中。

  另外《两生花》这个优雅简练的中文片名出自香港专栏作家迈克之手,当时像他这 些对法国如痴如醉的作家为香港国际电影节做策划,为这部影片起名《两生花》。如今二十多年过去,无论豆瓣还是时光网上的资料用的片名都是迈克的香港译法 《两生花》,而非内地直译冗长的《维罗尼卡的双重生命》。

夏日国际电影节观影小记 - 斋啡城主 - 電影造城

  《情书》

   完全是巧合,这次电影节看的电影有两部都涉及世界上还有另外一个我的主题,1991年《两生花》和1995年的《情书》。今年刚好是《情书》公映的20 周年,电影放映的是35mm的菲林版。版本是美国版,所以字幕有英文字幕。老实说,这个菲林版效果一般,中间也不少地方出现损坏或失格,起码是比年初在电 影节上同样看的菲林版《海滩的一天》要差点。

  在大银幕重温《情书》特别留意了音乐,再次听有不同的感受。《情书》的音乐就像电影的画面 那样干净、纯洁,也像一个梦。博子突发奇想在藤井树的毕业相册上抄下地址,想寄到一个无法寄到地方,因为树的母亲说他们在小樽的家早就变成了公路,所以这 封信其实是寄给天堂的信,此时钢琴配乐想起,是从小声渐渐变大声,有一种由远而至,从天堂传来的声音。

  看下去会发现,有关博子的音乐主要以钢琴为主,而到藤井树(女)开始向博子讲述关于她中学时和她同名同姓的藤井树时,音乐的元素开始变得丰富,也偶尔会有些变化,舒缓、清新、时而又感到温暖,没有单纯钢琴弹出来的有种冷的感觉。

夏日国际电影节观影小记 - 斋啡城主 - 電影造城

《侠女》

   《侠女》的修复版是这次最为期待的电影。今年年初电影节先看过大银幕版的《山中传奇》,胡金铨电影的画面、气氛、色彩在大银幕上看无疑会得到更好的观影 体验。《侠女》修复版没有失望,修复的效果,色彩还原得相当好。我回来把自己收藏的《侠女》资源拿出来对比,发现就画面色彩已完败给修复版。

   之前在网上看过一篇文章,《侠女》在北京电影节放映时全场经常会出现笑声,尤其是一些情节像乔宏饰演的大师的戏会笑场。我看的场次相当安静,但个别情节 也遭遇到局部小声的笑场,后来看过几位博客作者的观后感也谈到个别笑场,这些笑场我的理解也许是时代不同所造成,乔宏的深不可测,越严肃,越令观众发笑。 当然我并不认为这些情节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