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导演易文资料简介

2017-07-06 15:53:06 影视资讯

  易文(1920—1978),原名杨彦岐,又名诸葛郎,北京人,编剧、导演。自1956年进入“国际”,到1970年经张彻介绍转入“邵氏”做策划经理,期间为“电懋” 拍摄了近40部电影,并因《星星、月亮、太阳》(上下集,1961)获第1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

  秉承欧美电影公司开放自由的片厂文化,“电懋”给予编导更多的创作空间,文艺电影得以抽枝开花。其中,易文便是炮制摩登文艺片的圣手。

  长在书香世家的易文,对诗词、古文、书法等都兴趣盎然,曾在重庆、上海任多家报馆的编辑。南下香港后,他以易文为笔名,替《星岛日报》等报刊写稿,并从1948年起从事剧本编写工作,后得“新华”老板娘童月娟器重,出任电影导演。

  易文偏好“新感觉派”文学,他早期所拍电影题材较为传统,内容也较沉重,恍如作家笔下那个醉生梦死又虚无颓废的大都会,对故园的怀缅之情浸透惶惑与哀伤。由于其父杨千里曾任职于国民政府,步入影坛的易文与有“影画大王”之称的张善琨关系密切,为台湾市场所包纳。其本身的才华加之人脉关系,使易文获“国际”垂青,于1956年签下三年基本导演合约。同年,易文即抵台拍摄“中影”与“国际”首度合作的《关山行》,逐渐成为“电懋”最为器重的导演之一,举凡大制作,多交予他手。易文在“电懋”放开怀抱,全情投入,未几便大放异彩,迸发出创作生涯最璀璨和激情的火花,拍出多部极富都市味的文艺佳作。能编能导能填词的他往往包办电影插曲,如《我爱恰恰》、《神秘女郎》都广为人传唱。此外,借张善琨的穿针引线,易文还成为首位到日本拍电影的香港导演,《樱都艳迹》、《蝴蝶夫人》等片让他接触到当年最先进的伊士曼彩色胶片,于技术方面获益匪浅。

  如其妻子所言,易文最适宜“炮制小情小趣闺房戏”。他的电影影像风格并不强烈,但渗透着浓厚的人文情怀,且“善于在传统的格局中表达出前卫的感情意念”。更重要的是,“电懋”当红女星云集,易文恰恰对处理女性角色甚有心得。据与他合作颇多的葛兰回忆,易文对她都是量身打造剧本,甚至她喜欢戴大手表的习惯,易文也会特别留意。女星在他镜下往往能发光发热,两者相辅相成。其中,歌舞片《曼波女郎》可谓其风格的最佳体现者,戏中一众青春男女在舞场尽情玩乐,无忧无虑,尽展中产阶级生活的天真与美好。在镜语方面,一如其不愠不火的性格,易文尽量把较重声色之娱的歌舞片处理得含蓄敦厚、朴素清雅,史诗巨制《星星、月亮、太阳》(上下集)于大时代的悲壮气魄上就体现欠佳。

  此外,易文出版过八部小说和散文集,在1967年成为百代唱片公司的合约词人,词作数量甚多,还曾翻译《好莱坞工作临场路》,才华横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