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拍档:文隽、刘伟强再战“古惑”江湖

2017-07-07 09:39:53 影视资讯

  刘伟强(1960— ),导演、摄影、监制。1980年入 “邵氏”做摄影,代表作《龙虎风云》、《旺角卡门》。1990 年开始导演生涯,处女作为《朋党》,后被王晶招致麾下。 1996年与王晶、文隽成立“最佳拍档”,执导“古惑仔”系列和《风云雄霸天下》。2000年后先后执导《无间道》、《伤城》,同时自组“基本映画”,监制《咒乐园》、《人在江湖》等片。

  文隽(1957— ),编剧、监制、导演。初为“麦当雄”编剧班底,从事编剧、导演工作。90年代与王晶、刘伟强成立“最佳拍档”,除《古惑仔》和《风云雄霸天下》外,还监制了《百分之百感觉》等片,近年转战内地。“最佳拍档”作品多数交由“嘉禾”发行,其间文隽、刘伟强一度被嘉禾聘用拍片。

  1995年,文隽在自己主持的影评广播节目中揶揄了这一年的两部红作《庙街故事》和《慈禧的秘密生活》。其时,文隽已在电影圈厮混30余年。9岁时即出演了香港电台广播剧的他,可算半个童星出身,20岁时加盟“丽的”电视创作组,在片场摸爬滚打,辗转于场记、演员、编剧、导演、监制等多个职位。

  被文隽批评的这两部影片,均为王晶的“晶艺”电影公司出品,都出自导演刘伟强之手。早年是摄影师的刘伟强1990年执导处女作《朋党》后开始在电影事业上做双线发展,1993年进入“晶艺”,导演了《香港奇案之强奸》(1993)、《人皮灯笼》(1993)等迎合市场的影片,被文隽力批的《庙街故事》,就是一部戏仿刘德华《雷洛传》、追随杜琪峰《天若有情》的跟风之作。尽管如此,文隽的批评还是让刘伟强大为恼火。此时,王晶却将怨气冲天的二人拉到一起谈合作,成就了香港影坛上的“最佳拍档”。

  但这家最佳拍档有限公司究竟何时成立?他们三人各执一词。一说为1995年夏,创业作为《古惑仔之人在江湖》;另一说则为1996年3月或4月,创业作是《古惑仔之只手遮天》,《人》及续集《古惑仔之猛龙过江》实质仍由“晶艺”出品云云。

  但无论孰是孰非,改编自牛佬同名漫画的“古惑仔”系列,无疑是令“最佳拍档”风生水起的大功臣,掀起了观影热潮。如《人在江湖》本是连一众片商甚至王晶自己都不看好的小制作电影,岂料在圣诞后新年前这一“死档期”上映时,仅午夜场就收了130万港元,最终票房高达2100多万港元。眼见于此,“赶拍续集”便成了公司的首要任务,结果从《猛龙过江》开始就基本没有完整剧本,而大多靠编剧文隽“飞纸仔”来开工,且每片拍摄周期都仅有20天左右,最短更只用11天就完成,所以这亦可解释当时为何《人》还没下映《猛》就上片了。其后,为应战暑期档,“最佳拍档”又如期拍出赴荷兰取景的《古惑仔之只手遮天》,最终三部影片票房合计达5300万港元,在已值低谷的影市而言,堪称奇迹。

  不过“最佳拍档”虽凭“古惑仔”掀起观影风潮,却也引发影评界和社会学界的广泛争议,舆论纷纷指责影片粗制滥造、遍布粗口、误导青少年。为此,三人遂改弦易辙,推出改编自日本漫画兼走青春爱情路线的“百分百感觉”系列,结果《百分百感觉》及续集《百分百岩Feel》都打入全年20部卖座电影行列,公司得以成功转型。此外,“最佳拍档”还拉拢如马伟豪、叶伟民、邹凯光、秋婷、钱文锜等一批年轻编导,以集体创作等方式拍出多部不同类型的影片,借此探索市场走向。

  1998年,“最佳拍档”三人暂时分家,王晶转与向华强夫妇的“中国星”合作,编导《龙在江湖》、《赌侠1999》、《新恋爱世纪》等由天王担纲的影片,票房合计超过4000万港元。文隽与刘伟强则分别为“古惑仔”系列拍出两部“番外篇”:《古惑仔情义篇之洪兴十三妹》及《古惑仔之少年激斗篇》,结果令吴君如荣膺金像奖影后,谢霆锋获金像奖“最佳新演员”,打破了该系列的“无奖命”。

  但当时两人的创作重心,仍在于将马荣成的武侠漫画《风云》改编为《风云雄霸天下》。值得一提的是,该片运用了大量的电脑特效,在整个香港电影特效史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为之制作特效的“先涛数码影画”自此也成为香港特效制作的中坚力量。

  1998年7月18日《风》片上映,先以427万港元打破了香港有史以来首映日的票房纪录,最终更凭4200万港元的票房收获登上全年票房冠军宝座,成就 “最佳拍档”的又一佳绩!此后,刘伟强先后执导《中华英雄》(1999)、《蓝血人》 (2002)、《拳神》(2001)等大兴特效的影片,但此前的辉煌却难重现了。

  到了90年代末,香港电影已进入寒冰期,尽管“最佳拍档”在“科网”入股及“东方魅力”支持下仍生存了一段时间,但随着2001年“科网”泡沫爆破,“东方魅力”放缓业务,公司最终回天乏术。其间,古装贺岁片《决战紫禁之巅》亦已成为王、文、刘携手的最后一部作品。

  “最佳拍档”结束后,三人分道扬镳,各谋出路。王晶放下导筒,暂时转向行政工作,至2003年方重返“中国星”。文隽将工作重心转向内地,继而监制了《我的兄弟姐妹》(2001)、《停不了的爱》(2002)、《我和爸爸》(2003)等片。刘伟强则自组“基本映画”,并与麦兆辉、庄文强联手打造了令香港电影一度回暖的 “无间道”系列,由此正式步入一线大导演行列,其后十年间又拍出《头文字D》、《伤城》、《游龙戏凤》、《精武英雄》、《血滴子》等作品。直至2012年,三人才重新合作了一部《大上海》。

  如今回顾,“最佳拍档”实可谓90年代香港影坛的一个缩影,其拍摄的电影大多亲民、通俗,是“速食时代”的绝佳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