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沙僧人物形象鉴赏性格特点 沙僧为何犯罪轻而遭谴重

2017-09-06 15:13:58 影视资讯

  《西游记》中的沙僧又叫沙和尚、沙悟净,性格很集中,既吃苦耐劳,又无怨无悔;既朴实憨厚,又意志坚决。踏实、本分、守职、尽责,没有丝毫妄想之心,两眼只盯着取经成正果,其决心之坚,唯唐僧可比。但比唐僧更让人捉摸不透他何以这样的动因。

西游记沙僧人物形象鉴赏性格特点 沙僧为何犯罪轻而遭谴重

  因而,在沙僧身上有太多的问题要追问。

  问题一: 沙僧为何犯罪轻而遭谴重?

  沙僧的前世及他获罪遭谴的缘由,观音菩萨东寻取经人时,他向观音交待得很清楚:

  “我是灵霄殿下侍銮舆的卷帘大将。只因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盏,玉帝把我打了八百,贬下界来,变得这般模样。又教七日一次,将飞剑来穿我胸胁百余下方回,故此这般苦恼。没奈何,饥寒难忍,三二日间,出波涛寻一个行人食用。……我在此间吃人无数,向来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头,抛落流沙,竟沉水底。这个水,鹅毛也不能浮。惟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浮在水面,再不能沉。我以为异物,将索儿穿在一处,闲时拿来顽耍。”

  不管从哪家法律讲,失手打碎一只玻璃杯也只算是个小过失,达不到犯罪的级别。但从沙僧所受的惩罚来看,是大案、命案级的。根据流沙河收沙僧一回沙僧的自报家门知,打碎杯子后,当时玉皇大帝命令将沙僧“卸冠脱甲摘官衔,将身推在杀场上”,是要砍头的,幸亏赤脚大仙为之说情才免了死罪。但死罪已免,活罪难逃,不但将他“打了八百,贬下界来”,给了一副丑陋模样,而且还穷追不舍,每七天一次,派飞剑穿胸胁百余下。显然,在唐僧三个问题弟子中,沙僧错误最轻,但惩罚最重。悟空大闹天宫,把个秩序森严的天宫搞得一团糟,五行山下一压就是五百年,惩罚是够重的,但犯罪重惩罚自然也重;八戒因调戏嫦娥,被打了二千锤,贬下尘凡。但两人是一次处理后不再追究,而沙僧几乎是永无出头之日,要不是取经机会的到来,七日一次的惩罚还不知到何年何月。为什么会如此呢?

  先看沙僧的身份与职务。八戒是天蓬元帅,专门管理天河,辖下水兵八万,身份职务都不低,但不在朝廷供职,不用天天看玉帝的脸色。沙僧只是一个卷帘大将,从元帅与大将的称谓上也可知他并没有八戒的职位高。但却是立殿之臣,体现的是皇家的威严,展示的是皇家的体面,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严格符合规范,不容出丝毫纰漏。事事谨小慎微,处处合规中矩,应是这些既有实质工作又兼有礼仪性质的朝臣的一贯表现。因而,打碎一只酒杯可能就把当事人也一起打碎了。无论如何,它体现出皇家的无情和伴君如伴虎的危险。

  从事件发生的时机与情景看,打碎玻璃盏是在王母的瑶池蟠桃宴上,是在宴请众神众仙的时刻,是在瑞气千条、祥云万朵的歌舞升平场面上,也可能正在玉帝高举酒杯泛滥着陶醉感的时刻,一声不和谐的清脆传来,激起玉帝恼怒万分,不是器具珍贵,而是玉帝老儿的心境遭到了破坏,再怎么惩罚也不为过。沙僧的悲剧就在于他在玉帝眼皮子底下当职,不过是一件会说话会喘气的工具,在玉帝看来,与那只酒杯没什么两样。

  抑或沙僧当皇差日久,日日亲近天颜,觉得“天子非常赐颜色”,而自重自傲起来,忽视了小节?不得而知。也许,作者粗心了,没有让悟空、八戒、沙僧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