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第四十三回沙僧斗河妖读后感 主要内容赏析

2017-09-08 10:16:45 影视资讯

  师徒们正话间,脚走不停,马蹄正疾,见前面有一道黑水滔天,马不能进。四众停立岸边,仔细观看,但见那:

  层层浓浪,迭迭浑波,层层浓浪翻乌潦,迭迭浑波卷黑油。近观不照人身影,远望难寻树木形。滚滚一地墨,滔滔千里灰。水沫浮来如积炭,浪花飘起似翻煤。牛羊不饮,鸦鹊难飞。牛羊不饮嫌深黑,鸦鹊难飞怕渺弥。只是岸上芦蘋知节令,滩头花草斗青奇。湖泊江河天下有,溪源泽洞世间多。人生皆有相逢处,谁见西方黑水河!

  唐僧下马道:“徒弟,这水怎么如此浑黑?”八戒道:“是那家泼了靛缸了。”沙僧道:“不然,是谁家洗笔砚哩。”行者道:“你们且休胡猜乱道,且设法保师父过去。”八戒道:“这河若是老猪过去不难,或是驾了云头,或是下河负水,不消顿饭时,我就过去了。”沙僧道:“若教我老沙,也只消纵云躧水,顷刻而过。”行者道:“我等容易,只是师父难哩。”三藏道:“徒弟啊,这河有多少宽么?”八戒道:“约摸有十来里宽。”三藏道:“你三个计较,着那个驮我过去罢。”行者道:“八戒驮得。”八戒道:“不好驮。若是驮着腾云,三尺也不能离地。常言道:‘背凡人重若丘山。’若是驮着负水,转连我坠下水去了。”

西游记第四十三回沙僧斗河妖读后感 主要内容赏析

  师徒们在河边,正都商议,只见那上溜头,有一人棹下一只小船儿来。唐僧喜道:“徒弟,有船来了。叫他渡我们过去。”沙僧厉声高叫道:“棹船的,来渡人,来渡人!”船上人道:“我不是渡船,如何渡人?”沙僧道:“天上人间,方便第一。你虽不是渡船,我们也不是常来打搅你的。我等是东土钦差取经的佛子,你可方便方便,渡我们过去,谢你。”那人闻言,却把船儿棹近岸边,扶着桨道:“师父啊,我这船小,你们人多,怎能全渡?”三藏近前看了,那船儿原来是一段木头刻的,中间只有一个舱口,只好坐下两个人。三藏道:“怎生是好?”沙僧道:“这般啊,两遭儿渡罢。”八戒就使心术,要躲懒讨乖,道:“悟净,你与大哥在这边看着行李马匹,等我保师父先过去,却再来渡马。教大哥跳过去罢。”行者点头道:“你说的是。”

  那呆子扶着唐僧,那梢公撑开船,举棹冲流,一直而去。方才行到中间,只听得一声响亮,卷浪翻波,遮天迷目。那阵狂风十分利害!好风:

  当空一片炮云起,中溜千层黑浪高。两岸飞沙迷日色,四边树倒振天号。

  翻江搅海龙神怕,播土扬尘花木凋。呼呼响若春雷吼,阵阵凶如饿虎哮。

  蟹鳖鱼虾朝上拜,飞禽走兽失窝巢。五湖船户皆遭难,四海人家命不牢。

  溪内渔翁难把钩,河间梢子怎撑篙?揭瓦翻砖房屋倒,惊天动地泰山摇。

  这阵风,原来就是那棹船人弄的,他本是黑水河中怪物。眼看着那唐僧与猪八戒,连船儿淬在水里,无影无形,不知摄了那方去也。

  这岸上,沙僧与行者心慌道:“怎么好?老师父步步逢灾,才脱了魔障,幸得这一路平安,又遇着黑水迍邅!”沙僧道:“莫是翻了船,我们往下溜头找寻去。”行者道:“不是翻船。若翻船,八戒会水,他必然保师父负水而出。我才见那个棹船的有些不正气,想必就是这厮弄风,把师父拖下水去了。”沙僧闻言道:“哥哥何不早说,你看着马与行李,等我下水找寻去来。”行者道:“这水色不正,恐你不能去。”沙僧道:“这水比我那流沙河如何?去得,去得!”

  好和尚,脱了褊衫,札抹了手脚,轮着降妖宝杖,“扑”的一声,分开水路,钻入波中,大踏步行将进去。正走处,只听得有人言语。沙僧闪在旁边,偷睛观看,那壁厢有一座亭台,台门外横封了八个大字,乃是“衡阳峪黑水河神府”。又听得那怪物坐在上面道:“一向辛苦,今日方能得物。这和尚乃十世修行的好人,但得吃他一块肉,便做长生不老人。我为他也等够多时,今朝却不负我志。”教:“小的们!快把铁笼抬出来,将这两个和尚囫囵蒸熟,具柬去请二舅爷来,与他暖寿。”沙僧闻言,按不住心头火起,掣宝杖,将门乱打,口中骂道:“那泼物,快送我唐僧师父与八戒师兄出来!”唬得那门内妖邪,急跑去报:“祸事了!”老怪问:“什么祸事?”小妖道:“外面有一个晦气色脸的和尚,打着前门骂,要人哩!”

  那怪闻言,即唤取披挂。小妖抬出披挂,老妖结束整齐,手提一根竹节钢鞭,走出门来,真个是凶顽毒象。但见:

  方面圜睛霞彩亮,卷唇巨口血盆红。几根铁线稀髯摆,两鬓朱砂乱发蓬。

  形似显灵真太岁,貌如发怒狠雷公。身披铁甲团花灿,头戴金盔嵌宝浓。

  竹节钢鞭提手内,行时滚滚拽狂风。生来本是波中物,脱去原流变化凶。

  要问妖邪真姓字,前身唤做小鼍龙。

  那怪喝道:“是甚人在此打我门哩!”沙僧道:“我把你个无知的泼怪!你怎么弄玄虚,变作梢公,架船将我师父摄来?快早送还,饶你性命!”那怪呵呵笑道:“这和尚不知死活!你师父是我拿了,如今要蒸熟了请人哩!你上来,与我见个雌雄!三合敌得我啊,还你师父;如三合敌不得,连你一发都蒸吃了,休想西天去也!”沙僧闻言大怒,轮宝杖,劈头就打。那怪举钢鞭,急架相迎。两个在水底下,这场好杀:

  降妖杖,竹节鞭,二人怒发各争先。一个是黑水河中千载怪,一个是灵霄殿外旧时仙。那个因贪三藏肉中吃,这个为保唐僧命可怜。都来水底相争斗,各要功成两不然。杀得虾鱼对对摇头躲,蟹鳖双双缩首潜。只听水府群妖齐擂鼓,门前众怪乱争喧。好个沙门真悟净,单身独力展威权!跃浪翻波无胜败,鞭迎杖架两牵连。算来只为唐和尚,欲取真经拜佛天。

  他二人战经三十回合,不见高低。沙僧暗想道:“这怪物是我的对手,枉自不能取胜,且引他出去,教师兄打他。”这沙僧虚丢了个架子,拖着宝杖就走。那妖精更不赶来,道:“你去罢,我不与你斗了,我且具柬帖儿去请客哩。”

  ——第四十三回《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龙子捉鼍回》

  【赏析

  在唐僧师徒四人中,沙僧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原因就在于他在西天取经路上的默默无闻。在读者的印象中,沙僧是挑担的伙夫,不声不响,始终紧跟在唐僧身旁。就是在休息时,也是如此。前面开路,披荆斩棘,外出觅食,除妖降魔等等,主要是孙悟空和猪八戒的事,好像与他无关似的。只是遇到恶魔时,他才偶尔与师兄一起,合力赌斗,但起的作用一般也只是协助而已,很少能起顶梁柱的作用。有时,唐僧和其他两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发生矛盾时,他一般都不参与,至多不痛不痒地说上几句,根本于事无补。有时孙悟空和猪八戒之间,也会发生争吵,沙僧一般采取不偏不倚的貌似公正的态度,所以,默默无闻就成了他的形象特征。

  沙僧虽说默默无闻,但他的身影却一点也未离开过我们的视线,就如他始终护卫在唐僧身边,也一直没离开过师父的身边那样,给人以可靠和放心的感觉。只要有沙僧在,唐僧的心里就踏实,反之,则不踏实。《西游记》小说中单独描写沙僧故事的篇幅少之又少,在作者眼中,他似乎只是一个陪衬的人物。所以在他加入取经团队后的这则“沙僧斗河妖”的小说就显得十分珍贵了。

  沙僧的用武之地乃在黑水河边。这天,他们师徒四人来到了黑水河,此河波涛汹涌,水浪拍天,被挡在岸边。这师徒四人中,唐僧是被保护对象,姑且不说。孙悟空的本领最大,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但他也怕河水,这在流沙河中我们已见识过一次。他可以念着避水诀入水到龙宫去走上一遭,但却很难在水上作战。这方面的才能稍长些的要算是猪八戒了,因为他原本就是管理天河的“天蓬元帅”,可他为人太过乖巧,又有一点躲懒贪省的小小毛病,所以面对着只能渡两个人的小木船,他决定和师父先行出发,同乘木船,渡过河去。可他们谁也不会想到,这条小小的木船和那个划船的艄公,原来却是黑水河中的妖怪变的,他专在此河上伤害过往行人。如今唐僧和猪八戒已经落入妖怪之手,而涉水过河则又是孙悟空的弱项,于是就出现了沙僧难得的用武之地。

  在《西游记》中,沙僧与妖魔直接赌斗的场面不多,这固然有他的本事不及孙悟空与猪八戒两位师兄有关,然而他的本职主要在于护卫唐僧。要是他也参与赌斗,就有可能会被妖魔钻了空子。前不久发生的黄风怪使用调虎离山之计把他引开而使唐僧陷入妖魔之手的事就是一个例证。用今天的话来说,沙僧的作用相当于师父的近侍或贴身保镖一类,责任十分重大。我们自然不能用是否与妖魔作赌斗为唯一标准来论英雄。取经者是一个集体,沙僧之功不可抹煞。

  沙僧又名沙和尚。提到他的取经之功还有一点应该提及。这就是一个“和”字。他之所以得名沙和尚,其实也与此一“和”字有关。和尚,和尚,以“和”为尚也。沙者,乃其出身于流沙河之谓也。在五行中,沙僧属“土”,据阴阳家的学说,土在五行中是最没有定性的。当然,在我们看来,凡出家的佛教徒都叫和尚。唐僧是不折不扣的大和尚,而孙悟空与猪八戒两人也是和尚。然而,为何沙僧一人独得唐僧青睐而赐名“和尚”之名呢?这说明: 在小说中,作者是赋予他特殊使命的。这个特殊的使命就是在取经者之间充当“和事佬”的角色。这也就是说,沙僧在西天路上的作用,主要不在于和妖魔的赌斗,而在于调和取经人中间可能会产生的各种矛盾。事实上,沙僧也正是这样做的。我们来看小说第三十七回,作者叙写唐僧从睡梦中惊醒,说起乌鸡国鬼王托梦于他,并以手中所持的金镶白玉珪作相认时的表记,猪八戒认为这是无稽之谈,而和唐僧产生了意见分歧。这时,沙僧站出来说,应生火开门查看,从而避免了师徒间的一次可能的争吵。又有一次,唐僧和孙悟空发生了矛盾,他决定念《紧箍咒》来责罚孙悟空,又是沙僧主动劝说师父不要念咒,从而保持了取经者之间的团结。类似这样的例子在小说中比比皆是,不胜枚举。它充分说明: 由于沙僧的不懈努力,取经者之间的一些矛盾或纠纷,及时地得到了缓解和排除,也巩固了这个取经团队成员间的感情,他如粘胶水那样,把师徒众人有力地凝聚在一起,最终出色地完成了神圣的使命。对于沙僧的这种作用,前人看得很清楚。如清人陈士斌于《西游真诠》一书的回后评中说:“攒簇五行之妙,全在戊己二土。土为五行之中央,主于四季,各十八日,分而布之,运四时而生成万物;合而主之,统九宫而妙会一元。故金水得土而凝聚,木火得土而调和。戊为阳土,己为阴土;金木水火,各有戊己;位于中宫,则五行攒簇,而还为太极。太极者,强设之名也。土虽五行之一,实五行之极。……沙僧真土也。金木水火不能离土,得此土而正位中宫。……土无定位,而分配四季,寄体中宫。火借之而不焰,水借之而不泛,全借立而长存,木借之而不凋;故悟真曰:‘五行四象全借土’。”陈氏所说,虽然皆从五行学说而来,但他强调“土”的重要,实在是一语中的的。而在小说中,这配“土”的人恰恰就是沙僧,他在取经路上的作用真是举足轻重啊!

  赴西天取经,虽然是唐太宗交给玄奘的神圣使命,但也是对唐僧师徒四人为实现人生理想的一次重大考验。在这个取经团队中,由于各人的理念不同,意志也有差异。表现最差的当属猪八戒,他动不动就要高叫“散伙”,回到高老庄去经营他的小家庭。其次要算是唐僧了,他也是思想动摇的一人。照理说,这位“御弟”应是取经意志最为坚定的人。然而,却不是!在小说中,作者多次描写他在路途遇到高山峻岭、妖魔鬼怪挡道或者碰到各种困难时,就会露出犹疑和退却之意。有时面对皎洁的月光,他会生出思国怀乡之情。如在这次黑水河旁,唐僧就表现出一种“思乡难息”的情绪。请看小说对四人取经意志的不同描写:

  行经一个多月,忽听得水声振耳,三藏大惊道:“徒弟呀,又是那里水声?”行者笑道:“你这老师父,忒也多疑,做不得和尚。我们一同四众,偏你听见什么水声。你把那《多心经》又忘了也?”唐僧道:“《多心经》乃浮屠山乌巢禅师口授,共五十四句,二百七十个字。我当时耳传,至今常念,你知我忘了那句儿?”行者道:“老师父,你忘了‘无眼耳鼻舌身意’。我等出家人,眼不视色,耳不听声,鼻不嗅香,舌不尝味,身不知寒暑,意不存妄想——如此谓之祛褪六贼。你如今为求经,念念在意,怕妖魔不肯舍身,要斋吃动舌,喜香甜嗅鼻,闻声音惊耳,睹事物凝眸,招来这六贼纷纷,怎生得西天见佛?”三藏闻言,默然沉虑道: 徒弟啊,我:

  一自当年别圣君,奔波昼夜甚殷勤。芒鞋踏破山头雾,竹笠冲开岭上云。

  夜静猿啼殊可叹,月明鸟噪不堪闻。何时满足三三行,得取如来妙法文?

  行者听毕,忍不住鼓掌大笑道:“这师父原来只是思乡难息!若要那三三行满,有何难哉!常言道,功到自然成哩。”八戒回头道:“哥啊,若照依这般魔障凶高,就走上一千年也不得成功!”沙僧道:“二哥,你和我一般,拙口钝腮,不要惹大哥热擦。且只捱肩磨担,终须有日成功也。”

  类似这样的描写,在小说中有多次。看来,要说取经意志的话,这师徒四人中,孙悟空和沙僧最为坚定(孙悟空有时因师父的唠叨不休,有时还会产生回花果山去做“山大王”的想法),尤其是沙僧,一路走来,从未见他打过退堂鼓。沙僧不但从来没有退缩过,有时甚至还劝说猪八戒要坚持到底。更可贵的是在困难面前,他还不时地出谋划策,以化解矛盾。有时他还主动地做取经者的思想工作。如小说第四十一回,孙悟空被红孩儿的烟火所薰,晕死在急流中,沙僧立即下水,施以援手,把他拖上岸来。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他认为要往西天取得真经,非孙悟空不可。这实际上的一切,都是为了使队伍不散而必须做的。其目的还是为了使取经使命圆满成功。这才是真实的沙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