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舰“波将金”号》开创电影新潮流 一部世界优秀影片

2018-01-18 16:26:36 影视资讯

  1958年,26个国家的117名电影史学家聚集于布鲁塞尔国际电影节,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选出了自电影问世以来12部最佳影片。其中《战舰“波将金”号》以压倒多数的票数,被誉为“一切时代和一切民族的最优秀影片”。

《战舰“波将金”号》开创电影新潮流 一部世界优秀影片

  拍摄这部影片的是苏联电影大师爱森斯坦。爱森斯坦1898年出生于里加一个工程师家庭。起初,他想继承父业学习技术,后来又想当一名画家。以后,他参加了红军,担任绘制宣传画的工作,退伍后和梅耶荷德共同创办了无产阶级文化剧院。从1915年到1920年,他开始钻研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精神分析学、日本歌舞和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他从事过布景设计,又担任过戏剧导演。在梅耶荷德的影响下,他在舞台剧中掺进杂耍和电影的因素,把各种不同的因素并列在同一空间。舞台剧的局限性和狭隘性又使他转向电影。1923年,这位25岁的青年导演制作了他的第一部影片《罢工》。

  1925年,苏联纪念1905年革命20周年组织委员会委托爱森斯坦等七八位导演拍摄几部献礼影片。27岁的爱森斯坦便和阿卡疆诺娃·舒特科一起创作了剧本《一九○五年》。但由于时间紧迫,加上天气恶劣影响拍摄,爱森斯坦决定只搞其中仅占一页手稿的一个片断:停泊在敖德萨的战舰“波将金”号的起义。

  《战舰“波将金”号》一片是在敖德萨用了六七个星期的时间,在几个演员及众多敖德萨的市民、海军的协助下摄成的。共有1万多人参加了这场历史剧的演出。影片只有五大场景:(1)人与蛆。描写舰上士兵的生活;当士兵们发现餐桌上的牛肉已经腐败生蛆时,群情激愤,这件事成了起义的导火线。(2)后甲板上的惨剧。描写士兵在后甲板上和指挥官发生了冲突,军官下令枪杀叛乱者;行刑队拒绝开枪;士兵们拿起武器,把军官丢入大海,起义爆发。(3)以血还血。清晨,敖德萨起义牺牲者的尸体被汽艇载到岸上;敖德萨居民看到这一情景,纷纷声援起义水兵的斗争,捐赠了大量食物。(4)敖德萨阶梯。人们站在石阶上向水兵们欢呼致意。突然,沙皇军队赶来了,向手无寸铁的市民开枪射击,一时血肉横飞,尸体遍地。一位母亲抱着被杀死的儿子一步一步走下石阶;另一位母亲被子弹打中,她的双手抓住儿童车,仿佛还在推着……舰上水兵向总参谋部开炮,炸毁了富丽堂皇的正门;门前的石狮子也仿佛跳了起来。(5)战斗准备。战舰召开会议;水兵发现从远处驶来的海军舰队;水兵们作好战斗准备,并向远处舰只打信号:“和我们站在一起”,沙皇海军舰队的水兵拒绝向自己的兄弟开炮,“波将金”号战舰胜利地向大海驶去……

  为了再现真实环境中的真实细节,在拍摄这部影片前,爱森斯坦参考了大量的档案、文物、回忆录,但他并不排斥虚构。电影史上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敖德萨屠杀场面就是虚构出来的,但却被世界公认为经典性的场面。在这一场面中,爱森斯坦成功地运用了把一些很短的镜头剪辑起来的办法,造成了无与伦比的激动的效果:母亲被打死以后婴儿车穿过尸体从石阶上滚下来的可怕场面;勇敢的老年女教师被哥萨克士兵鞭打得遍体鳞伤的一些镜头……以惊人的准确性表现了由此引起的感情变化节奏。尺数极短的闪现式的割脱和全景及特写,对蒙太奇的灵活运用,使画面与画面之间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感和震动感,从而产生一种激动人心的力量。这种手法,爱森斯坦称其为“杂耍蒙太奇”。

  精巧的结构,高超的蒙太奇以及准确的节奏,使这部史诗般的历史片成为寓理于情的激动人心的典范作品。1925年12月21日,《战舰“波将金”号》在莫斯科大剧院隆重上映,立即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不久,这部作品震惊整个世界。它曾遭到许多国家的禁映:法国于1952年才准许上映;日本于1967年才公开放映;巴西直到1964年才解除禁令……尽管如此,在一些秘密放映会上,人们仍对它表示了热烈的赞许。禁映的结果反而越发增添了这部影片的威望,各国电影博物馆争先恐后地加以收藏。除了卓别林的电影作品外,没有一部影片能赶得上这部影片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