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淑珍教授的声乐教育理念[第3页]

2014-10-01 16:34:16 音乐资讯


  三、声乐教学与舞台实践应紧密结合

  声乐教学离不开“声音”。然而,郭淑珍教授始终强调:不要被“片面的声音”掩盖一切。她认为,脱离了舞台,再好的声音也是没有价值的。在郭先生的课堂上,她要求学生一定要多看多听,特别要多去现场观赏音乐会,以培养审美修养,积累舞台经验。丰富的舞台实践和艺术成就使郭淑珍教授在为新中国培养声乐人才时有了更优越于其他同行的“资本”,她把传授舞台实践经验贯穿于声乐教学的全过程,并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条件,做出不同调整。

  2000年,为了通过舞台实践检验我国声乐教育的成果,促进我国声乐教育与国际的接轨,郭淑珍教授发起创办了“中国国际声乐比赛”。欲参加这一比赛的选手,一共要准备10首作品。在所涉曲目上要求包括西方古典咏叹调、艺术歌曲和近现代歌剧咏叹调等,在风格上要求涵盖巴洛克、古典、浪漫、近现代等多个时期的声乐作品。比赛组委会将中国艺术歌曲作为所有参赛选手的必选曲目,为此设立了两个中国艺术歌曲优秀演唱奖的名额,其中一个专为母语为非汉语的外国选手而设立。大赛评委会聘请国内外知名的歌唱家、音乐教育家和国际乐评人组成。这项比赛每三年举办一届,至今已举办了五届,郭淑珍教授也连续五届担任评委会的主席。

  2004至2010年间,为了进一步探索声乐教学实践,展示教学成果,郭淑珍教授在中央音乐学院先后排练并上演了莫扎特《蒂托的仁慈》、《魔笛》,威尔第《茶花女》,普契尼《蝴蝶夫人》,柴科夫斯基《叶甫盖尼·奥涅金》等五部歌剧。这是五部艺术风格及历史背景等方面都差异很大的歌剧作品。郭先生亲自担任这五部歌剧排练及演出的艺术总监,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在排演期间,不论是平时的钢琴伴奏、重唱、合唱的排练,还是舞美、服装、道具、灯光等各个环节,她都事必躬亲。其中,第一部歌剧《蒂托的仁慈》的成功给了学生们深入了解舞台演出实践的机会,为后来该院排演其他歌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茶花女》的排演采用了师生结合、教学相长的方式,剧中的女主人公薇奥列塔需兼具花腔女高音和戏剧女高音两种类型,而郭淑珍教授却培养了三位在演唱和表演上各具特色的薇奥列塔,力求让每场都去观看演出的观众,能欣赏到不同风格的薇奥列塔,体会到不同的艺术处理风格。在《魔笛》的排演中,采用了以讲故事的方式贯穿始终,使得严肃音乐以一种平和、具亲和力的面貌展现在观众面前。郭淑珍教授作为艺术总监,采用了新颖独特的艺术风格处理,使得许多不了解歌剧的人都喜爱上了歌剧。同时,这项活动还实现了与上海音乐学院的交流演出,进一步推动了中同歌剧舞台的发展。在《蝴蝶夫人》的排演中,特别邀请了外籍演员的加入,使得国外艺术家们在声乐演唱及舞台表演方面相互借鉴,从而把艺术提高到了更高的境界。五十多年前,郭淑珍先生曾是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女主角塔吉雅娜在中国舞台的首位扮演者;半个世纪之后,郭淑珍作为艺术总监,再次将这部歌剧搬上中国舞台,并以该剧出访俄罗斯与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进行交流演出。

  舞台实践对于学习综合艺术性较强的歌剧来说尤为重要。在歌剧舞台上,演员要面对成千上万的观众,要适应舞台灯光变化、舞台道具及观众反馈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要经过舞台上表演实践的不断锤炼,才能获得全方位的进步。正如周小燕先生所说:“声乐教学和舞台实践相结合,歌剧排演是最佳的方式。”没有舞台,就没有真正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