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剧《梦想启航》创作实践初探

2014-10-09 23:11:00 音乐资讯

  音乐剧作为20世纪新兴的一门综合性艺术,其魅力以特有的优势逐渐渗入到人们的艺术生活中。音乐剧具有丰富的元素,其中有符合当代观众审美情趣的音乐;有贴近生活、不拘一格的文学戏剧;有融汇中外、丰富多彩的舞蹈语汇;有现代科技化的灯光音响、舞台布景,以及融合各种现代幽默表演、电影、杂技和魔术等艺术形式,这些元素的汇聚使得音乐剧从诞生那天起就显现出它的影响力和生命力。虽然音乐剧走进我国舞台才短短几十年,但已经逐渐为人民所熟悉和喜爱,特别是青少年学生。从近几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的音乐剧节目的受欢迎程度,到艺术高校音乐剧创作、表演专业初步显现出的巨大市场潜力都说明了这一点。目前,作为一种符合时代发展需要、广受欢迎的音乐艺术,音乐剧已经被收录进中学音乐课本,这是音乐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成果。如何在中学创编排演属于学生的作品,本人尝试了实践研究,并在实践中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一、实践的背景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
  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音乐与戏剧表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拓宽艺术视野,提高审美能力。在教学中,应将音乐与戏剧表演相结合,重视表演及创编等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表演才能及创造才能。
  结合本校“优教导学、多元互动、以美促学、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笔者在普通高中音乐课上,经常围绕“音乐剧”展开各项音乐教学活动,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对音乐剧的喜爱,坚定了我在音乐剧教学方面的信心。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笔者发动和组织学生创作和排演了一部校园音乐剧去参加“2012年广州市第二届中小学音乐戏剧小品比赛”活动。通过学生主动的探究、学习、排演音乐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过去“被动地学”成为现在“主动地演”,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表演才能和创造才能,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二、 原创音乐剧《梦想启航》
  实践过程
  1.剧情简介
  音乐剧《梦想启航》讲述的是一群高三的孩子正准备通过一个主题班会发起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在高考后组织为期一个月的暑期支教活动。而这个支教的学校恰巧是其中一位同学的父亲曾经支教并牺牲的地方,这名学生也因为自小失去父亲,长期依靠母亲抚养成长,导致胆小和性格内向。在班级同学们的热心帮助下,这位同学终于走出了阴影,加入班级的暑假活动,和同学们一起去迎接梦想——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2.实践过程
  第一阶段,认识、了解音乐剧的重要元素。
  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国内外著名音乐剧作(如世界四大著名音乐剧《猫》、《歌剧魅影》、《悲惨世界》和《西贡小姐》以及近年流行全球的《歌舞青春》系列作品),让学生了解在音乐剧的表演中,歌舞场景是音乐剧这种艺术形式的重要表现手段,音乐剧的整合性的含义是 “歌唱、舞蹈、戏剧”穿插交替出现在剧情中,可以说音乐剧是以戏剧为基本,以音乐为灵魂,以舞蹈为重要表现手段,通过音乐、舞蹈和戏剧三大元素的整合来讲述故事。通过探究音乐与戏剧的关系、音乐在戏剧中的作用,鼓励学生体验角色扮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阶段,创作音乐剧剧本。
  首先,教师布置学生围绕主题自选,分组创编剧本并尝试排演,每个小组互相评比,教师充分利用课堂给予及时指导。学生通过排演才知道自己的剧本是否具有可行性,各小组经过“尝试排演——修改剧本——再排演”的过程,逐步呈现出比较成形的剧本,学生在不断演练中进步,同时也体现出表演的乐趣与较高的综合性。
  其次,要排演出一个精品剧目参加比赛,每周只有一节音乐课时是不够的,因此,我结合高中研究型学习和校本课程的时间开设高中音乐与戏剧选修课,从各班选出有兴趣参加戏剧表演同时具备一定“说、唱、跳”素养的同学组建戏剧社团。
  再次,要确定一个适合学生演出的剧本,才能让学生真正演好。在这个问题上也需要去研究讨论。通常,语文写作好的学生,写出来的剧本会相对好些,但是如果不加入演员一起去写作,作品又不适合表演。同样布置一个以“梦想”为主题的剧本写作,写作好的学生与主要演员写出来的作品有时会大相径庭。这时,教师需要把几份剧本素材结合,根据实际参演学生的素质,进行调整、删减或补充。总之,要以学生能演、演好为前提来定剧本。
  最终,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创作了校园音乐剧《梦想启航》的剧本。
  第三阶段,竞选角色。
  《梦想启航》音乐剧情中,共有三个角色,即男主角、女主角和男主角的同学。男主角是一个能歌善舞的学生,女主角是男主角的母亲,男主角的同学也是会唱会跳。为了选出合适的演员,我们设立了一场公开竞选角色活动,通过剧本朗读、才艺表演的形式,由音乐老师和学生代表作评委,给各角色竞选者打分,分数高者入选。
  第四阶段,正式排练。
  组织音乐剧演员进行《梦想启航》剧本排练(包括台词朗诵、歌曲演唱、舞蹈排练等),同时完成音乐剧的音乐制作,以及演出道具制作。
  音乐剧排练是一段辛苦的过程。下面记叙几个排练中的事例:
  1.台词朗诵
  台词朗诵是戏剧表演中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演员通过台词朗诵的处理,对戏剧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在剧中的主要角色有性格内向的男主角刘畅和女主角母亲,主要配角有同班同学笑话王和夏雨。本剧主要以“教室——家——教室”为场景,在“教室场景”的排演中,学生的台词朗诵还是比较容易把握,但是在“家场景”中扮演母亲角色的台词朗诵对于学生扮演者来说是一个挑战。
  例如,本剧的一个难点,在“家场景”的开始主角刘畅有这样一段独白:
  我还记得,那天下着很大的雨,妈妈回到家,头发有点凌乱,脸上充满了倦容,勉强地微笑,我说:妈妈,你回来啦。妈妈没有回答,我心里霎时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过了好一会妈妈说:你爸爸支教的学校太忙,这个假期不会回来了。我说:那要等很久才能到下个假期啊。妈妈说:是的,要等很久很久……
  这段独白是主角的一段回忆录,要求演员同时运用两种不同的角色语气进行自问自答,一个是性格内向的男孩,一个是男孩的母亲。说第一句话时语气要放慢,突出是演员的回忆自语,其中“妈妈,你回来啦”要加快语速,提高语调,显示出见到妈妈开心的样子。接下来是叙述,进入妈妈说的那句话是整段中最突出的一句,并且要强调“这个假期不会回来了”,为后面埋下伏笔,“才能到下个假期啊”要略显顽皮,反衬后面的“要等很久很久”,而最后四个字要越来越慢,可以说是整段话最慢的,使整个场面沉入安静的遐想之中,音乐再响起。
  2.歌曲演唱
  众所周知,音乐剧作为一门综合的舞台艺术,对演唱者的要求要比一般的歌曲演唱更高,要有边唱边跳的综合素质。作为中学生的剧作,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学生喜欢带爵士风的流行音乐,喜欢节奏感强的音乐,那么就要引导学生选用或创作适合边跳边唱的音乐,旋律走向要明显,在不同场景中使用的节奏类型。在本剧中主要有“班级歌舞”、“父亲”、“妈妈说”三大唱段。其中“班级歌舞”是集体唱跳,“父亲”是男声独唱加合唱,“妈妈说”是女声独唱。
  例如,在“教室场景”中开头的“班级歌舞”和结尾欢庆出发的“班级歌舞”是一首原创歌曲,主题旋律一样,副歌部分不完全相同,出现在整个音乐剧的一头一尾。是带爵士风格的流行音乐,学生易唱易记,起到了互相呼应的效果。但由于音乐的速度比较快,要求学生在演唱时吐字要清晰,加之连续附点音符以及切分节奏的运用,以及与全体演员唱跳的配合,因此对节拍的整齐性要求很高。
  另外一首母亲角色的独唱歌曲《妈妈说》,也是由学生作词、教师谱曲共同完成的原创歌曲。这是一首旋律性强、具有叙事风格的抒情歌曲。
  3.舞蹈排演
  排演好一部剧目,剧情、音乐与舞蹈是唇齿相依的,在剧情的不断变化中,为了让矛盾更突出,效果更感人,音乐与舞蹈也要处于不断变化中,这时老师与学生的选曲风格上可能会因各自观点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意见。记得当时学生们喜欢用具有时尚感的爵士风格,而我担心大部分演员的舞蹈基础差而跳不出效果而持反对意见,要求他们换音乐,那段时间他们排练总是闹情绪,也不投入,待我察觉后找了几个同学谈心才得知原因。我想还是尽可能给学生发挥空间,于是让大家投票决定,并且要求共同商定风格后就要一致按要求完成,不会的也要学会,结果学生的投票结果还是要求用爵士风格。出乎我意料的是,他们很认真地去实现自己的诺言,所有同学都尽自己全力去做,最终他们的爵士舞练得像模像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