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赫玛尼诺夫资料简介/《音画练习曲》的音乐分析

2014-12-31 15:22:41 音乐资讯

  拉赫玛尼诺夫资料简介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1873年4月1日生于俄国诺夫戈诺德奥省奥涅格村的一个贵族家庭,《音画练习曲》是1911年夏天拉赫玛尼诺夫与家人在伊万诺夫卡庄园度假期间为两个女儿创作的描述童年景象的作品。他一生共创作了两套《音画练习曲》(Op.33和Op.39),其中,Op.33号共9首,但作者在出版时删去了第3、4、5首,变成了现在的6首,其中第4首作者在1916年放在了《音画练习曲》Op.39中,成为了其中的第6首。第3、5首作者在世的时候并没有发表过,而是在他去世后这两首曲子的手稿才被人发现,并在1948年公开发表。作品第39号也为9首,创作于1916-1917年间。之后,拉赫玛尼诺夫一直旅居国外,在1943年3月28日病逝于美国洛杉矶。

拉赫玛尼诺夫资料简介/《音画练习曲》的音乐分析

  一部完整的音乐作品是由很多方面的因素构成的,例如旋律、节拍、和声、曲式等,而在这部钢琴《音画练习曲》中,和声、曲式、节拍等因素是这部音乐作品中最能展示拉赫玛尼诺夫独特的个人创作风格的重要手法。他的音乐创作植根于俄罗斯民族音乐的肥沃土壤,在这部钢琴《音乐练习曲》中,他大量应用了色彩性和弦。同时他也处于世纪之交这一特殊历史时期,该时期的音乐家有的突破了传统和声的桎梏,大胆运用不协和和弦,新的和声素材也不断被挖掘,和声写作思维朝着更自由的方向转变。然而,拉赫玛尼诺夫却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他的和声写作手法仍然保持着传统的写作方式。作为俄国浪漫主义后期的最后一位倡导者,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风格体现着鲜明的浪漫气质,注重内心的刻画和精神的表达,《音画练习曲》就是音乐性与画面性完美融合的典范。

  一、Op.33第一首的音乐分析

  (一) 和声

  拉赫玛尼诺夫这套钢琴《音画练习曲》的和声具有典型的俄罗斯音乐风格特点。这主要体现在自然调式中大小调和声交替的融合,这在欧洲音乐体系中的应用并不广泛,而在俄罗斯音乐中使用比较多,欧洲音乐体系多用和声大小调。如:Op.33号第一首,在第3小节的第一拍出现了f小调的属和弦,在第二拍的时候出现了VI6,就形成了从属和弦到VI6和弦的进行。在古典主义时期,VI6通常用在半终止或者是乐曲结束的地方,在属和声之后用下属组和弦代替主和弦,阻碍了属和弦向主和弦的倾向,使得音乐产生了进行下去的要求,因而称为阻碍进行。这种进行运用较少,具有非常特殊的风格。然而拉赫玛尼诺夫却在第3小节就应用了此和弦,打破了乐曲开始处需要巩固调性的常规,(乐曲开始处一般多用主和弦到下属和弦或者主和弦到属和弦再回到主和弦的走向)此处像是打破了传统和声的禁锢,向着更加自由的方向不断迈进。

拉赫玛尼诺夫资料简介/《音画练习曲》的音乐分析

  “一种由三度叠置而构成的多于五个音的现代和弦”即可称为“高叠和弦”,由于它独特的和声紧张性、听觉上的强烈冲击性受到十九世纪末作曲家的追捧。十九世纪末正是各种音乐思想碰撞交汇的新时期,传统和弦形态的稍作变化都会带来全新的听觉效果。钢琴《音画练习曲》中高叠和弦随处可见,常常出现九和弦、十一和弦、十三和弦,亦有可能出现在各个音级上,让音乐作品添加了神秘感。如:Op.33第一首,调性为f小调,在第2小节的第二拍上出现了以f为根音构成的九和弦,这个九和弦形态较为传统,都是三度叠置的,高声部的四分音符后又加了一个八分音符,还有休止符的运用等,使此处的音响效果并没有特别的尖锐,只是短暂的带来了和声的紧张感,让人觉得旋律听起来像是飘散出一股沉闷而又凝重的气息。这首曲子更像是作者内心的独白,悲壮而又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