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习俗的由来 立春的故事

2017-01-03 19:47:00 知识

  立春的习惯叫法是“打春”,打春的前一天叫“迎春”,要说这迎春、打春还有点来历呢。

  神农氏尝草分五谷,开始了农业,前三皇后五帝都很重视。到周朝的时候把务农的事提到朝议上,一面制历,一面责令地方官每年要举行迎春的仪式。农为行行之本,春为一岁之首嘛,当然要隆重了。立春的前一天,地方官洗洗澡,穿上素服,不坐轿子不骑马,步行到郊外,聚集乡民,设桌上供,烧烧香,磕磕头,在供桌前做一土牛,让扮做勾芒神的人举鞭打土牛,把这土牛称做“春牛”,意思是打去春牛的懒惰,迎来一年的丰收。

立春习俗的由来 立春的故事
立春习俗的由来 立春的故事

 

  把土牛当春牛,也不知鞭打了多少年,后来开始打纸牛了。人们用纸糊条牛,里面装着五谷,就把这条纸牛叫“春牛”。在打春的前一天,叫“勾芒神”举鞭狠打。牛倒了,纸烂了,五谷四下流,象征打出了一年的五谷丰登。

  又过了不知多少年,把打纸春牛变成了打真春牛。据说,一个清廉的大官犯了罪,被贬做小官。上任的那天,正是迎春,他看到地方官在郊外聚众举行迎春仪式,“勾芒神”正在用劲鞭打纸春牛,他觉得可笑,提笔写了《春牛榜子》诗半首:

  不得职田饥欲死,

  儿侬何事打春牛?

  他上任后,真心地关心起农事来,常常脱去官服,走到田间,和老农谈桑论麻。有时,他还从农夫手中拿过鞭,扶着犁把学犁地。上任的第一个春天,他就把迎春的仪式移在了立春那天,也不垒土牛,也不糊纸牛,搬来了犁子,拉来了黄牛,让衙役们弄了个竹筒子在地上,里面装个绒鸡毛,看看究竟什么时候立春。常言说立春时刻阳气升,他守着竹筒等啊等啊,等到了立春的时刻,只见那绒鸡毛轻轻地向上浮动,徐徐地出了竹筒,轻飘飘地上天了。就在那鸡毛轻轻地飘出竹筒时,他迎天扯了个响鞭,牛走了,犁动了,春耕开始了。他犁了一遭又一遭,直犁到日头落山的时候才回衙去。他回到衙里,有了诗兴,提起笔,在上一年写的《春牛榜子》下边又添了两句:

  岁首常思盘中餐,

  脆鞭一响打出春。

  从这时起,人们便把立春那天叫打春。也不知又过了多少年,一些光顾享乐、不问国事的朝廷,不把农事放在心上,对农事不管不问。下边的地方官看皇上都不问农事了,也就钻在衙门里吃酒享乐,就是打春那天也懒得走出衙门。起初还有个把谨慎的地方官到时出来应付一下,后来,你看我不出衙门,我看你不出衙门,也就都不出衙门了,一来二去这周朝兴起的迎春仪式全扔掉了。可是,迎春、打春的叫法依然在,打春牛的事儿在民间代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