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习俗的由来

2017-01-04 10:09:00 知识

  很早以前,晋国有个大清官,名叫介子推。他一辈子爱民如命,不贪图荣华富贵。有一年,一伙权奸密谋害死晋国大公子重耳,扶小公子申生继位,介子推知道后,就保护重耳离开了晋国,到处流亡。

清明节习俗的由来
清明节习俗的由来

  有一天,他们在一座大山里迷了路,几天几夜没吃上东西,晋公子重耳饿得头昏眼花,再也走不动了。在这荒山野沟里,谁也找不到吃的。重耳坐在一条破席上,绝望地仰天长叹:“重耳一死事小,恐怕将来晋国的百姓就难康乐了。”介子推一听这话,想到重耳苦难中还不忘百姓,只有尽心辅佐。他咬咬牙,跺跺脚,跑到背静处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一块,用火烤熟送给了重耳。重耳接过,狼吞虎咽,片刻,吃了个净光。重耳问:“哪来的肉?还有没有?”介子推把裤腿向上提了提说:“肉从腿上来,公子喜吃,臣愿再把这个腿肚割下奉君。”重耳望着介子推的腿肚,感动得流着泪说:“你这样待我,我将以何报答你!”介子推说:“我不求公子的报答,但求公子不忘我割肉奉君的一片丹心。你我君臣流亡在外,饱经风霜,深知民间疾苦,但愿日后你多思治国之方,做一个清明的国君。”

  晋公子重耳在外流亡了十九年,晋国忠胜奸败,迎他回去做国君。在回国的途中,车将至国都,他望着那条和他流亡做伴的破破烂烂的席子,倒有点不称心,信手用剑挑下车去。车后边的介子推拾起那条烂席,深思了一阵,悄悄地回家去了。

  重耳当了国君,把流亡期间跟随他的人都封赏了,却忘记了介子推。有人在重耳面前替介子推叫起屈来,重耳猛然想起旧事,心里很觉惭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只是不来。无奈,重耳便亲自去请。当重耳来到介子推的家时,只见门闭锁扣,问起邻人,方知介子推不愿见他,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于是,重耳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人在前山搜,介子推背着老母去后山,人在后山搜,介子推背着老母去前山。山高路险,树木丛杂,怪石林立,一两个人藏进山里,就像针落海底,米落沙滩,搜来搜去连个影子也没见。这时,有人献计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于是,重耳下令火烧绵山。满山枯木干草,遇火便着,风吹火旺,满山通红,烟云遮天。前山后山,左山右山,眼看就烧光了,终不见介子推走出绵山。火熄后,只见介子推背着老母靠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死去了。重耳望着介子推的尸体跪拜一阵,又放声大哭起来。哭了一阵,移尸安葬,发现介子推的脊梁堵着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件什么东西,掏出看时,原来是一片衣襟,衣襟上用血写了几行字:

  割肉奉君尽丹心,

  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

  强似伴君做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

  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

  勤政清明复清明。

  重耳看罢,把介子推的血书衣襟折叠好了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得焦枝胡皮的大柳树下。为忌烟火,就把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寒食一日。

  第二年,重耳领着群臣去绵山祭奠,先在山下寒食一日,第二天素服徒步,登山致哀。行至坟前,只见那棵死柳复活,千万条嫩丝随风漫舞。重耳心有所动,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群臣们见主公戴柳,便也学着折柳插头。君臣们戴柳祭扫后,重耳就把那棵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

  重耳把介子推的血书衣襟经常带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右铭,他勤政清明,把国家治理得很好。后来,成了五霸之一,就是有名的晋文公。百姓们能安居乐业,对死谏有功的介子推非常感激,为此,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过节之时,人们喜爱清明柳,有的用柳条儿编帽戴,有的把柳条带回家插在门头,有的把柳枝插在门前沟边。谁知清明柳挨土就生根,迎风长枝杈,插在哪里,活在哪里,年年行祭,年年插柳,没几年,绵山柳满坡,村村柳成荫。

  清明节戴柳插柳的风俗代代相传,直到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