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春节习俗 希嫩吉勒与查干萨日

2017-01-12 13:55:00 知识

  蒙古语称春节为“希嫩吉勒”,也有新年之意。把正月或一年的首月称“查干萨日”,直译就是“白月”,因为蒙古族尚白,所以,可以引伸为吉祥之月。古代时蒙古人实行草木纪年,以草返青为岁,并按草生到草枯的自然规律来划分季节。所以,以八月二十八日为年终,并称八月为牛奶月,产鲜奶最多之时。以九月为新春的首月,并称九月为奶酪月,产酸奶最多之时。蒙古语把奶酪叫做“查嘎”,所以把九月称“查嘎萨日”。后来由于受到蒙古尚白俗的影响,“查嘎”(奶酪)一词演变为“查干”(白色),原来的奶酪月就变成白月了,即吉祥纯洁之月。继草木纪年,蒙古人又运用了十二兽纪年,到1271年后,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采用了汉人历代纪年之法。这样,一年之首月,便从九月改为一月。现在蒙古族都在一月过春节。虽然时间往后更移了四个月,但首月的名称没有改,仍把正月叫“查干萨日”,即“白月”。

  蒙古族过春节,在除夕之夜,根据祖先“冶铁出山”的古老传说,都进行祭祖活动。各家各户在蒙古包外西北角,或在庭院中,拢一堆篝火,篝火旁放一张小桌,摆上乳酪、奶干、奶油、白糖等四碟“白食”,一块羊肉、一壶白酒、一只银杯、一个香炉。然后家中长者,拿一根铁条投入篝火中烧红,放在砧子上用铁锤锻打,并把“冶铁出山”的传说讲给全家听。这叫做“冶铁祭祖”。讲完故事后,全家老少按辈份分行依次跪在桌前,最长者点燃三柱香,插在香炉里,把酒斟满银杯,向天空酒祭,全家向篝火叩三个头,把四碟祭品、羊肉、酒,全部投入篝火中。这时鸣放鞭炮,祭祖仪式结束。也有的祭祖仪式与祭天仪式同时举行,只在讲“冶铁出山”的传说后,加一个“祭天词”。祭祖、祭天仪式结束后,要回到室内守岁,听民间豁尔赤演唱“乌力格尔”,直到天明。

  大年初一清晨,全家穿白色服装,象征吉祥。室内外清扫一新,门前的玛尼杆上要悬挂禄马风旗。然后拜贺新年。从最小辈开始,依次向长辈叩头,长辈受礼时,要说几句吉祥的祝贺词,并要赏赐些礼物,作为新年纪念。家庭拜年结束后,要到本家族、亲友、邻里家互相拜年。在牧区都骑着马,串蒙古包,在农区村寨则徒步到各家,然后一家一户滚雪球式的逐渐组成一个几十人到上百人的拜年队伍,逐户拜年。根据事先约定,要在最后一家过“希嫩巴雅尔”,就是吃年禧饭。要吃手扒羊肉、喝酒、唱歌、跳安岱,欢乐至深夜方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