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元宵节习俗“放烧火”

2017-01-13 22:03:00 知识

  “放烧(shao)火”又称放哨火,是地处江海之滨的江苏省南通市农村富有地方特色的风俗。《中华全国风俗志》称放烧火为“南通正月望之奇俗”。这里每逢正月十五元宵节的上午,家家户户用芦苇、红草或茅草,扎成碗口粗细、长达数尺的大草把,少则一个,多则三四个备用。待日落黄昏时分,人们将火把点燃,手捧火把,沿田岸跑,口中高呼:“正月半,二月半,家家人家放烧火,噢——”;“我家的菜上了街,人家的菜还未曾栽,噢——”;“人家的菜铜钱大,我家的菜盘篮大,噢——”; “我家的萝卜石礌(方言,音zhuang,粗大),人家的萝卜草丁子,噢——”;“人家的棉花收到一盘篮,我家的棉花收到了一堆栈,噢——”。语言诙谐风趣,比喻生动形象,虽说稍有褒己贬人之嫌,但家家户户都作如是说,因此非但不会引起邻里争执,相反,比火把亮度大、比嗓音高低、比口齿伶俐、比奔跑迅速,成为一种自娱性风俗活动,场面热烈而又壮观。城里的文人雅士、红男绿女也常为之吸引,不少人专程去南郊狼山,登高远眺。夜空里明月如盘,大地上火光点点,如火龙游动,似流萤飞舞,加上粗犷的呐喊,此情此景是极为动人。

江苏省南通市元宵节习俗“放烧火”

  “烧火”亦称“哨火”。相传,明代嘉靖年间,倭寇从海上入侵江海平原,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官兵无能,百姓遭殃。后来民众自卫,奋起抵抗,抗敌御侮,保家卫国。某年元宵佳节,倭寇再次犯境,沿海渔民得知,通报各处灶(盐)民、乡民、官兵。军民来个紧急动员。此夜,天气阴沉,月黑风高,倭寇偷偷登陆,官兵首先攻占敌船,放火焚毁,断其后路。倭兵后退无路,只得四处乱窜。百姓们在族长带领下,点起火把,耀如白昼,杀尽倭寇,大获全胜。倭寇不甘心失败,同年二月半傍晚再度大举进犯,百姓闻讯,点燃火把,拿起武器,大声呼喊,英勇迎战。只见四野火光遍地,犹如繁星,呐喊之声震天撼地,倭寇见状狼狈逃窜。自此以后,每逢正、二月月半之日,人们就放“哨火”,庆祝抗倭战斗的胜利,并以此纪念当年牺牲的英烈。“哨火”之源盖于此。

  放“烧火”一般于天色将晚时开始,至月亮高升后结束,在这段时间里,人们手执火把,沿田埂或在麦田里快步迅跑,一面高喊祈求丰稔、希冀富裕吉祥祝语。这就是说,放烧火的风俗,已从起初的纪念抗倭胜利演变为后来的预祝农业丰收的自娱活动,仅有每句话后的“噢——”,仍保留着早先围剿侵略者时的威武声势,而那些吉祥祝词无疑是农民们朴素愿望和美好追求的反映。农谚:“元宵的烧火色红主旱,色绿主水。”可见乡人还凭烧火火焰之颜色,预卜旱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