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嫁女婚俗礼仪

2017-02-06 21:25:00 知识

  迎娶仪礼固然繁杂,嫁女也不轻松,我们将几个地方嫁女仪式罗列出来,便可见一斑了。

  《诗·周南·桃夭》载:“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后人因此而以出嫁为“于归”。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中的《公孙九娘》中,书生问:“何时于归?”朱云:“已三日矣。”指的就是出嫁。嫁女的仪式大约是这样的:

  于归的前一天,女家必须清点所有陪嫁物品,列成礼单和写好各种回奉帖,并将男方送来的礼物一一清点,登记保存,如来轿子,必须安放在厅堂门口的左边,并且灯火照明。

  当晚操办“试妆酒”宴请亲朋,或叫“看轿酒”,酒席间将男方送来的礼物一一展示,并安排好送嫁的人选,包括司笺、书奁、催厨、伴娘等等。

  于归当日上午十时,女方宴请亲朋好友,席间由新娘母女向宾客们敬酒、谢别,亲友则向新娘赠送手帕、袜子、花粉、针线之类的小礼品。而后新娘进闺房洗澡,梳妆就不再出来了。

  接亲队伍到后,由父亲或胞兄将新娘由闺房中抱出,放在厅堂的椅子上,脚下置一米桶,米桶内点燃蜡烛,上面盖上米筛,新娘的双脚即靠放在上面,将新衣裤穿上。有些地方还要吃“同心饭”,即全家人团聚一起,由母亲盛来一碗饭,先喂将离开的女儿一口饭,再喂其他兄弟姐妹一口饭,象征着他们是同吃一碗饭的亲人。吃完“同心饭”,父亲要端起一杯酒,象征性地向女儿敬一敬,然后洒在地上,其意为:长大的鸟儿要飞了,养大的女儿要走了,请诸方神灵保佑她吧!然后是新娘子“哭嫁”,表示不愿意离开自己的父母至亲,不忘父母养育之恩和兄妹之间的手足之情。“哭嫁”毕,则由父亲或胞兄将其抱入轿中,若男方有送“轿饭包”来,女方还必须从中挑出写有“夫、妇、偕、老;百、子、满、堂”这八个字的米糍,放在方��内,由轿夫送回男家。

  女儿出嫁后的第三天,是回门的日子。女家必须准备好一些日常必需品,如茶油、火笼、衣衫、干菜等去看女婿、女儿,俗称“送油”,然后偕同新婚夫妇一回归宁。于归仪式方告结束。

  客家迎娶礼仪

  人生仪礼,莫过于婚嫁。而客家旧式婚嫁仪礼尤为烦琐。现将其间一些主要的民俗事象一一记录下来,供诸君参考。

  结婚前半个月或者是一星期,男方应备办酒席,宴请一些亲朋好友,共同商议结婚时必须办理的一切事宜,并挑选去女方接亲的人,俗称“起亲人”。“起亲人”必须在乡里有一定名望,同时和女家比较熟悉,能够在两边说合之人。

  备足结婚期间三天内所需要的饮料,包括暖房、接亲、谢客这三大程序中所需的饮料,并交专人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