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婚俗中的“选日子”和“发嫁妆”

2017-02-09 10:26:00 知识

  准备结婚了,男方要择定婚期。相传周代男女成婚多在仲春之月。东汉·班固等《白虎通义·嫁女篇》云:“嫁娶必以春何?春者,天地交通,万物始生,阴阳交接之时也。”后世人们成婚,并不限于春季,四时皆可,但一般均避开夏日酷暑之季。近代,人们喜欢选择逢“六”之日,如初六、十六、二十六等,且有人专选农历和阳历均为双日的,但不能选“四”。“六”有“六六大顺”之口彩,双日则有“成双成对”之吉兆,“四”则有“失事”之嫌忌。还有选腊月二十四(或二十三)送灶之日,俗信此日灶王爷上天言事,家中无神看管,可以百无禁忌。

  吉日择定,请媒人携礼告知女方,谓之“请期”。商定后,女方便要为姑娘赶置嫁妆。因婚期已定,嫁妆要尽快备好,俗谓之“赶嫁”。姑娘陪嫁的奁具名目繁多,其丰俭厚薄因贫富而异。通常有:床上铺盖、梳妆用具等生活日用品,富贵之家还有房产、现金、高档用品等。俗说:“陪不尽的嫁妆、过不尽的年”,旧时女子无继承权,将来兄弟分家时没有她的份额,只有在出嫁时多争一些嫁妆。另外父母也想力争丰厚,女儿的陪嫁不能少于男方的彩礼,否则女儿将来在婆家会被人瞧不起,认为是卖了女儿。近来,也有男方将高档物品当作彩礼在定亲时送往女方,女方发嫁妆时又将原物当作奁具来陪嫁,此法既经济又体面,也是可取之举。在提倡婚事简办、婚事俭办的今天,女方仅陪送少许器物的时常可见。

  旧时,无论嫁妆如何俭朴,有几样奁具是必不可少的。“子孙桶”,即马桶,讲究的要选购紫铜三道箍的红漆马桶。马桶有两种,一种是大小马桶各一,皆有盖,为日常便溺之用。另一种是小桶套在大桶中、上有一大盖,为妇女生产时用。桶内装有“子孙蛋”(红鸡蛋),“五子登科”(红枣、莲子、花生、染成红绿二色的白果),“快子”(两把红竹筷子,寓“快生贵子”)等。还有“孝顺鞋”和“小狗鞋”。 “孝顺鞋”是为公婆做的,“小狗鞋”是为未来的孩子做的,这两种鞋都应是姑娘自己动手做成,既表明自己对长辈的孝心和对子女的爱意,又显示自己的“女红”手艺。还有一样是“针线匾”,此匾用藤柳编成,形似面盆,内外漆红,十分精美。匾内盛有针、线、剪刀、针箍等“女红”用具。娘家陪送此物,意在勉励新婚夫妇勤俭持家。近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马桶改为痰盂,针线匾换成缝纫机,但民俗的含义仍未变。

  发奁前,还要请来一位“全福太太”,即父母双全,有丈夫有子女的中年妇女。全福太太在婚礼上料理事务不仅有吉利之意,还能出面为新郎新娘排难,化窘困为喜庆。再请一位“搀扶奶奶”,即通晓婚姻仪规,在婚娶之日扶持和指导新娘行礼的中老年妇女。还要请一位“伴娘”,即婚礼上陪伴新娘,闹新房时能尽力维护新娘,不致遭受过分戏侮的青年妇女。如今,婚礼仪规简化,伴娘只是陪新娘接待来宾,而“搀扶奶奶”则演变成婚宴上的“司仪先生”。

  发奁是在婚礼的前一日。有女方请媒人押奁去男家的,也有媒人带着新郎携礼前往女方家接嫁妆的。近年来,以后者居多。到了女家,要行“三茶礼”。行此礼仪的缘由,据明·许次纾《茶流考本》曰:“茶不移本,植必生子。古人结婚必以茶为礼,取其不移置子之意也。”第一道是“果子茶”,为枣子、莲子、百果;第二道是“甜点茶”,为汤团、点心;第三道是“清心茶”,为龙井、碧罗春等绿茶。三茶礼后便可发嫁妆。嫁妆离开女家和到了男家,都要放鞭炮,以示庆贺。自然,嫁妆上少不了贴上大大小小的红“囍”字,既吉利又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