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土族婚礼习俗:能歌善舞的“纳什金”

2017-02-09 10:58:00 知识

  青海省民和自治县土族的婚礼分为娶亲、送亲、结婚、谢宴等程序。仪式繁缛,自始至终是在载歌载舞中进行。

  娶亲的前一天,男方通过媒人向女方家送“库泽”(即羊肉或猪肉若干斤,供女家招待客人用)和肉方子一块,血肠,面肠各一节(请女方家送亲待客用)。娶亲的一天,媒人在驴子上驮着男方家的一个羊腔子和四十八个大馒头等物送到女方家。

  娶亲的前一天傍晚,男方家派两名能歌善舞的“纳什金”(娶亲人)带上娶亲的礼物(酒、羊肉腔、蒸馍等)和“信偶礼”。信偶礼即新娘上马时穿戴的服装、首饰(黑首帕、红包头、红头绳、上马袍、上马裙、上马鞋、木梳、胭脂等),拉一只白母羊到女方家娶亲。当“纳什金”快到女方家时,阿姑们(女方家同村庄的姑娘)兴高采烈地迎上去接受礼物,边唱边舞、边后退,到大门前时,男人们也热情地迎接“纳什金”。这时阿姑们跑进家里,关闭大门,唱起“唐德格玛”(土族对答歌),等“纳什金”回答了她们的歌后,才开门请进去。“纳什金”进门时,阿姑们从门顶上向他们泼水。“纳什金”刚上炕喝茶、吃饭时,阿姑们又唱起纳什金斯果(意为逗笑纳什金),又称《莫日苦调尼斯果》(意为逗笑娶亲的牵马人)。阿姑们喝完后,两位“纳什金”也要唱歌跳舞,直到鸡叫头遍才结束。

  鸡叫二遍时,开始给新娘改变发式,穿戴新婚妇女的服装,接着在堂屋举行上马仪式,新娘坐在红白毡上,堂屋柜上按次序摆着经卷、秀柏、佛灯、牛奶、红筷子、茯茶、粮食、羊毛等。有一个人将上列物品依次慢慢移动,“纳什金”在堂屋门前唱歌、跳舞,里面挪动什么就唱什么。如挪动牛奶时就唱:“一碗雪白的牛奶表象征,手捧牛奶碗叫上你一声,当你返回到娘家时,百头犏牛的奶乳你享受。”一直唱到新娘上马。新娘上马时,由阿姑们演唱上马曲。

  上马起程仪式举行后,由新娘的哥哥或弟弟、姐夫、姐姐、舅父等十多人组成“红仁切”(送亲喜客)护送新娘到婆家。“红仁切”所经过沿途村庄,凡是和新娘同村的阿姑(已嫁女子)都手捧酒杯等候在路旁。向“红仁切”们敬酒。娘家人要回敬她们一尺红布,吃完酒席回来时,又给每人送一块肉方。送亲的“红仁切”走到距男方家二三里路时,男方派两个人前往敬酒(土语称“斯木托斯手”),到男方大门前时则又要敬酒、献哈达。门前摆有接桌,上面放着酥油花的“西灵日”和有柏树枝的一碗牛奶,桌旁边有一木制的方斗,斗内装满麸皮,上插一枝系有哈达的箭,放一个用红布裹着的瓷瓶(表示未来的子女)。“红仁切”们为表吉祥,用柏树枝蘸着牛奶向四方洒,并围绕方斗边撒麸皮,边跳舞、唱歌。新娘进大门时,有两个妇女在前面拉着红白毛毯,新娘新郎踩着毡,男左女右,双方手扶着红布裹着的瓷瓶,并肩慢步进入庭院,接着举行拜天地仪式,答谢媒人(土语叫“瓦日哇西买俩”)。人们围着媒人,一边唱歌,一边给媒人敬酒,向其嘴里喂炒面,往其脸上抹酥油。在院子中间,铺上草、搭上木板,招待“红仁切”。在宴席间要给“红仁切”上五个肉方,男方和女方家互相捧送哈达、衣物等。之后把“红仁切”请往房席或阿姑家(女家村庄的姑娘嫁到本村的人家)酒肉招待。第二天,主人以丰盛的酒肉招待“红仁切”,最后吃长面条(“起发面”)。“红仁切”们刚端上饭碗,男方家的小伙子们便手捧酒碗,在大门口唱起“赫述”(起发喜客歌),向娘家人敬酒欢送,至此婚礼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