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族婚俗

2017-02-09 11:06:00 知识

  众多的白族民族节日和盛会,比如三月街、渔潭会、松桂会、绕三灵、古宝山歌会,以及一些集体的劳动场合,都是白族未婚男女青年之间相互结交的极好机会;而充满智慧和富有优美情调的“对歌”,则是他们之间互相认识和感情交流的巧妙方式。在被誉为“白族诗歌之乡”的洱源西山区,不会唱调子的青年就很难找到如意的配偶。一个人掌握调子的多寡,在他们看来,已经成为青年人聪明才智高低的标准。

  在白族情歌中关于互相交往结识的调子是很多的。有一首情歌这样唱道:

  有心爱你这朵花,

  有心爱你花这朵,

  中间无人说。

  大人说来怕说羞,

  小人说来怕说错,

  求人不如求自己,

  有话调里说!

  男女青年通过白族调的对唱认识并互许终身之后,就由父母央及媒人说合,然后订婚。订婚时,男家选择吉日到女家送一瓶酒和一只公鸡,这叫“鸡酒礼”。白族婚俗中,普遍盛行“入赘”习俗,当地称为“上门”。订婚以后,“上门”的男子要搬到女家几个月过短暂的生活,或从此长期住在女家,以便及早地熟悉女家的长辈、四邻和环境。订婚后的未婚男女双方在父母长辈面前是不能随便交谈的,更不能放肆说笑。

  白族的婚礼是热烈、隆重的。结婚这天称“正喜日”,前一天的准备活动叫做“踩棚”。这一天晚上,大家在天井里燃烧起篝火,围坐在火的四周,请民间歌手演唱“吹吹腔”或“大本曲”,一般都是通宵达旦。演唱内容多为传统的吉祥剧目和曲目,由唢呐和三弦伴奏,充满着喜庆的气氛。

  “正喜日”,新郎在陪郎们的簇拥下,到女家迎娶新娘。新娘离家时要哭泣一番,以示对父母兄妹的留恋。来到男家大门口,新娘由自己的兄弟辈中的一个背上,快跑入新房。这时,围观的小孩子们蜂拥而至,一边朝新娘撒米花,一边争着用手去掐新娘子,表示吉利;新娘则拿出早已备好的剪刀,进行善意的威胁,直至进入新房。

  最有风趣的是,在白族话中“辣”与“亲热”谐音。因此,当新娘进入洞房时,陪郎们即将辣子面撒入早已备好的火盆内,一时辣味四溢,呛得新郎新娘一阵大咳。随着,新人在新房内吃喜饭、喝喜酒。在菜饭及酒肉里,同样调放了很浓重的辣子面,辣得新郎新娘难以下嘴。那种用红曲米染红的“东坡肉”,也事先用细麻线串好,放在碗里让新娘子吃。新娘一拣就拉起一大串,实在无法下嘴。但是,这难不倒聪明的新娘子,她早已有了准备,在不引人注意时迅速将剪刀递给新郎,由新郎巧妙地将细线剪断,使“闹喜”的人们想阻挡而措手不及,惹起了一片欢笑声。

  婚礼的正日活动,都以白族唢呐伴奏,高亢热烈,曲牌丰富。如新娘进门时吹《接新娘调》,客人来时吹《迎宾调》,新人拜堂时吹《一杯酒》、《仙家乐》、《女上天》、《蜜蜂过江》等等。新郎新娘拜堂、敬酒时的动作,在音乐节奏的配合下,近乎成了优美的舞蹈,充分体现了白族能歌善舞的特点。

  解放前,洱源罗平山区白族还保留有原始群婚残余的婚姻制度。即女子结婚前可以有自由的性关系,婚后也可以保持这种关系,或婚后男家有外客(男子)时,多以妻子作陪,负责招待客人,认为这是对客人的最大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