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个老人节

2017-02-11 15:10:00 知识

  朝鲜族老人喜欢集聚。村中柳树下,场院草垛旁,房前台阶处,屋里火炕上,常可见到穿白衣、着坎肩的朝鲜族老人聚在一起,说古道今,议论着村里村外的大事。兴致一来,便吹起洞箫,唱“农夫歌”,跳“道拉吉舞”,喝着自酿的“马格里”酒,尽兴自乐。老人们对参加集体活动有一种荣誉感。

  新中国成立后,在朝鲜族聚居地区普遍建立了老人读报组。读报组民主选举德高望重的老人担任组长,有严密的制度和活动计划,成为群众自我教育和娱乐的场所。初时,一张报纸,一人读,大家听。到后来,听广播、看电视也成了读报组的内容之一。老人舞蹈队、合唱团经常排练演出。老人们还义务植树、采药,资助村里幼儿教育事业,为整顿村风和培养后代尽责尽力,并引以为荣。

  1982年,龙井、珲春、和龙、安图等县的老人读报组纷纷成立老人协会,并自发地过老人节。1983年8月15日,龙井县东盛乡举行三千多人参加的老人节活动。这一天,全乡的老人们都穿着民族盛装聚集到会场。国家民委、文化部和吉林省的领导和来自全国各地的172位各民族代表,和当地老人同庆节日。穿着七彩袖衣的少年儿童涌向会场中心翩翩起舞,祝老人健康长寿。穿着绿衣红裳的朝鲜族姑娘,在“妈妈,祝您长寿”的歌声中跳起优美的舞蹈。老人们表演了洞箫合奏和欢乐的老奶奶舞,整个会场彩裙飘飘,歌声不断。这一天,还为老人开设了朝鲜族风味的宴席,大方桌上摆满五颜六色的果品、美酒和各种菜肴。然后将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请入宴席的正位,喝儿子、儿媳、孙子、孙女捧献的“长寿酒”。

  在1985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上,决定每年8月15日为延边老人节,并写进自治条例。从此,中国第一个老人节在我国东北边陲——延边诞生了。节日活动大致有表彰尊老爱幼的模范人物、向老人祝寿、举办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文体活动等几项内容。它既有利于维护老年人在社会和家庭中的正当利益,又促使老年人在四化建设中发挥余热,把朝鲜族尊老爱幼的美好传统一代代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