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结构的特点

2017-02-15 09:18:00 知识

  始终沿用木构架,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特点,而不象世界其他地区那样开始为木建筑,后经发展转为砖石结构房屋。和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古代木构架技术是相当早熟的,但砖石技术却晚出,其原因可能与铁工具使用较晚有关。从考古材料看,七千年前已出现榫接木构架房屋,春秋时代,已使用青铜工具造出木构架与土台结合的巨大的台榭。然而包括稍后的战国、秦的台榭遗址在内,使用石构件均不多,加工精度也不高,说明青铜工具加工石材不易。晚到西汉前中期,砖石拱壳才出现,初步具备造砖石房屋的技术条件。但这时木构建筑技术已发展到能建造未央宫、建章宫等宏大建筑群和井斡楼、凤阙等高大建筑的很高水平。庭院式布局的木构建筑也已基本定型,并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法、礼制等制度密切结合,足以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要。且和砖石结构相比,木构房屋有造价低、工期短、材料易得等重大优点。所以当时已不存在改用砖石结构房屋的实际需要,而砖石只用在墓室、祠庙、下水道中,并无重大发展。元明以后,砖石建筑使用稍多,但也只是作为木构建筑的陪衬和补充,除个别少数民族地区外,绝大多数古建筑仍是木构房屋。

  这种木构架房屋以构架承托屋顶或楼层重量,墙不承重,只起围护、限隔作用,内墙可以随意折除,形成敞厅,外墙上可任意开门窗,也可以是无外墙的亭轩。木构架有三种主要形式:①抬梁式。在前后柱间架设承屋顶之重的大梁,梁上重叠数层逐层缩短的小梁,梁间用矮柱垫托,构成两面坡的屋架;在相邻两道屋架檩,檩上架椽,构成两坡顶房屋的空间骨架。②穿逗式。屋架也是两面坡,与抬梁式不同处,是没有横向承重的梁,把沿进深方向上领两道屋架之间的空间称为一“间”,是房屋的基本单元。③密梁平顶。它由柱承檩,檩间架水平椽子,构成平屋顶。檩是主梁。宋元以后,抬梁式主要流行于北方,穿逗式流行于华东、华南,密梁平顶式流行于西藏、青海、新疆、内蒙古等地。但各地的重要建筑往往都采用抬梁式。

  由于房屋采用木构架,随之出现了另一些重要特点:①外观念分三级。木构架需防潮、防雨水淋濯,故每座建筑下有高出地面的台基,上有出檐较大的屋顶,外观明显分为台基、屋身、屋顶三部。屋顶又有硬山、悬山、歇山、庑殿、攒尖等不同形式。②屋面凹曲,屋角上翘。抬梁式屋架自南北朝以来采用调节每层梁下檐柱高度的方法造成凹曲屋面,以利采光和排水。同时,四面坡的屋顶在角脊下要加一条角梁,角梁高度一般为椽径的三倍,在椽与角梁相并处,为使其上皮相平,就要在这部分椽下加三角形木条,逐渐垫高,这就出现屋檐在屋角处翘起的现象。③使用斗模仿。为了增加屋檐挑出宽度以防雨,至迟汉代已出现从柱身逐层挑出横木以承托屋檐的斗木共。唐宋时,斗栱置于柱头之上,与梁和柱头枋交织在一起,外挑屋檐,内承梁尾,成为构架不可分的一部分。这时的斗栱较大,一般二柱之间用一至二朵。明清时斗栱简化成纯装饰物,尺寸缩小,二柱之间一般用四至六朵。斗栱为中国木构建筑体系中所独创,多用在大型木构建筑中。④模数制设计方法。这一特点至迟在唐代已形成,宋代成为定制。其方法是把常用为栱枋的构件——“材”分为八等,根据所建房屋的性质和规模选用,建筑的面宽、进深和构件断面都规定为材高的一定倍数。明清时改为以栱的宽度——“斗口”为基本模数。这种方法可以简化设计,甚至不需制图好可预制构件和大量兴建。⑤沿饰彩画。木构架需在外表涂油漆防腐。因而施彩画便成为木建筑外观的重要特点。至迟在春秋时,已出现建筑彩画。明清以来,北方盛行柱及门窗用赭红而檐下用青绿的彩画,南方则多通刷黑色或深栗色。

  中国的院落与园林:中国古代建筑除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外,大都是院落式布置。主要建筑物都在纵轴线上,次要建筑左右对称地位于其前方两侧,以回廊或围墙围出矩形庭院。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最基本的组合单元,较大建筑群组可在纵轴线上串连若干院落,每院称一“进”;更大的还可在主轴之侧加轴线一至数条,每条称为一“路”。各种不同规模的住宅、宫殿、衙署、寺观等就是这样组成的。院落中的建筑外侧封闭,门窗开向庭院,这样可减轻外部的噪音。庭院是交通的枢纽,又可视为露天的敞厅。中国古代建筑的单体形式较简单,所用屋顶形式又受到不同组合与庭院空间的变化取得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一般不是一览无遗,而是在行进中层层展开,逐步引向高潮。北京明清紫禁城宫殿是现存最宏伟、变化最丰富的院落组合杰作。

  中国有悠久的造园传统,而以兼供游赏、居住之用的城市山林型宅傍园最具特色。这种园林南北朝以后渐盛,宋以后受山水画和诗词的影响而日趋精巧,明、清时期达到高峰。其特点是崇尚自然,又不简单地摹拟自然,而是追求中国山水画和诗词的意境,以略带写意的手法,创造更能概括自然山水之美之精髓的景物。宅旁园多是人造景物,故叠山掘池技术有突出的成就,在方丈之地能现出深山穷谷、绝壁危矶的效果。园景中山水花树与厅榭亭馆并重,建筑密度颇大,多随宜曲折布置,较少采用对称手法。至于大型园林和皇家苑囿,因多有较好的自然条件,常常划分成若干景区,以尽力抒发自然风景之美为主,造景次之,与宅傍园手法有不同处,但崇尚自然山水之美则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