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石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中最普遍采用的石料之一

2017-04-25 09:59:00 知识

  中国自古有爱石的文化传统。刘熙载提出了 “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的赏石美学观。在中国历史上爱石成癖的人为数不少,自称为 “石痴”的米芾和苏东坡自不必说,连贵为君王的宋徽宗赵佶也一味垂意于奇石。

  古人不仅爱石成癖,而且还有赏石的理论,总结起来就可归纳成: 透、瘦、漏、皱这四个字。所谓“透”,就是在水平方向要有孔穴贯通,此通于彼,彼通于此,若有道路可行; “瘦”是说石要挺拔俊俏,壁立当空,孤峙无倚,窈窕清秀而出露石骨; “漏”是指石身上要有眼,上下竖直沟通,四面玲珑;“皱”惟是要求石面多凹凸褶皱脉络纹理富于节奏性的变化。

  图13 太湖石

  太湖石 (见彩图13)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中最普遍采用的石料之一,它或是被独置而成为 “孤赏石”,或是被叠成“假山”。但山虽假,石却不假,它是自然景观中最为奇特的丑石。太湖石的地质构造是被水溶蚀后的石灰岩体,之所以被称为丑,是因为它的形状千奇百怪,极不规范,具有奇异的美学观赏价值。在历史上,应造园之需要,在太湖之滨,甚至出现了以种石为生的专业户。他们在山上水中采集太湖石,选取其中形状怪异者售出。自然石中往往不合理想,他们便在用斧凿在石上凿出纹理孔窍,又埋入湖滩中任水浪冲激侵蚀,等日久斧阆去尽而成为雅观售出。这样的石,平地起峰面面玲珑。他们在加工时遵循的就是透、瘦、漏、皱这四字诀。作为自然奇观的太湖石,形状之丑陋怪诞往往出人意料之外,其中以并称 “江南三大名石”的玉玲珑、冠云峰和皱云峰为最。玉玲珑,相传是宋代朱勔进呈花石纲的遗石,不知何故留在了江南。这样一块太湖石现置放在上海豫园的东部,因其玲珑剔透,色泽如玉而得名。现在石上还刻有 “玉华”二字的铭记。这块太湖石上孔窍遍布,处处相通,假若在石中点香,则周身孔洞中都会冒出袅袅青烟来。有史料说它是隋唐时的遗物,已有千年以上历史。冠云峰,它和瑞云峰、岫云峰并称 “留园三峰”,皆是江南名石,现鼎足而立于苏州留园之内,其中冠云和瑞云两峰相传是宋代 “花石纲”遗石。冠云峰雄峙居中,清秀挺拔,石上涡眼遍布,皱褶重重,高约9米,为江南最大的湖石。瑞云峰则因石脉纹理盘旋曲折,变化万千,犹如一朵祥云而得名。皱云峰立于杭州花圃内,由于曲折多变褶皱特多而得名,有“形同云立,纹比波摇”的天趣,石背刻有“具云龙势,夺造化功;来自海外,永镇天中”的铭记。不过,以透、瘦、漏、皱的的这四个字作为品鉴奇石的审美标准,应注意有个尺度,倘若失度,太透则单薄;太瘦则伶仃;太漏则褴褛;太皱则枯槁。作为自然物的石头外形不能控制,我们在鉴赏时却应该有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