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长城资料介绍:比万里长城筑造的时间还要早

2017-05-04 14:59:00 知识

  为世人所熟知的万里长城尽管体量巨大,但却不是中国最早的长城,倘若论及其筑造的年代来,却要晚于齐长城。

  齐长城是春秋时期齐国所筑的长城,它西从济南的长清县,沿绵延的山岭迤逦东去,经泰安、历城、莱芜、章丘、博山、沂源等县进入胶南县,再横贯而东,直达胶州湾。它长达千里,也相当壮观。史载,“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有余里。”而最终完成于公元前五百五十五年,它并不是一次完成的。

  齐筑长城完全是为了国防之需要。它的周边先后有鲁、楚等大国和莒、杞、邾等小国,为了防边,除了屯兵之外,筑长城也是一种防御的办法。这或许就是中国古代的筑长城之始。

  经历了三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和战争兵燹,齐长城在今天只有几段遗迹可寻了。齐长城的走向虽是从西向东,但却并不是笔直的,它随地形而起伏,依山势而构筑,时南时北,迂回曲折。它的墙体大部为乱石垒成,基础宽达7米,高度却并不一致。在陡峭的高山上,它借了自然的地势,墙址较矮; 在较低的地方,墙址反而高昂,最高的达到十多米。在缺少石块的平原地区,则是用泥土版筑而成的土城墙,城墙下有巨石垒基,上面分层施土夯实。为了求牢固,在土层中还夹进了圆木材以加固,以增加拉力,防止墙体倾倒。这样一种墙体筑构的方式还比较原始,因为它毕竟受着国力和时代的限制,还没有积累了象秦始皇或朱洪武那样的经验。

  尽管齐国的长城并不是如秦、汉、明长城那样雄伟、坚固和高大,但如下两点因素必须加以考虑: 一是春秋时的战争都是以车战为主,高大的战车宜于在空旷的平地上作战,这样才能往来驰骋,对于略为高出地面的地形来说就不能适应了。齐长城虽不高大,可对于抵御以战车为主的军队来说已经是足可防犯的了,何况当时的攻城器械并不发达,公输班的云梯才刚刚发明。而秦以后的骑兵特别是步兵的攻击力加强,对于攀援城墙来说要方便得多,加上宋以后发明了火药用来攻城,所以城墙也就越造越高,越造越坚固; 另一方面是受了国力和生产条件的限制,春秋时的齐国还不过是个“方五百里”的小国,到了战国时代才逐渐强大起来,成为有盐铁之利的大国,建造齐长城之初还处在青铜时代的末期,工具和材料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能够构筑成这样一条千里长城已属相当不易的了。

  残存的齐长城已是断断续续的遗迹了,但从它的选址和布局来看,还是可以看得出齐国古代的军事家们是经过了一番谋略和筹划的: 齐地多山,长城多依山而筑,这样便凭借自然的形势而形成了自然屏障,人工加自然,边防更加筑固。在险峻之处,齐国于长城之上又加设关隘,旁边还有高台等附属建筑物以作拱卫。特别是齐长城在胶南县入海处,古老拙朴的长城身影与浩瀚壮阔的黄海相映衬,当是一幅动人的图景,这也许是中国最为古老的 《长城入海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