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雕塑

2017-05-09 17:01:00 知识

  哥特式雕塑是从罗马式雕塑发展过来的,主要是为当时的教堂使用而作的,大量的石雕是为传播基督教的教义而作的,它们一改罗马式雕塑的禁欲主义色彩,相反地对世俗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座大教堂其实也等于是一座雕塑品的陈列馆,它们被使用的数量惊人,令人感到一种美的享受。大多数哥特式的石碑雕刻都是装饰在大教堂的外部,而不在内部。为了和高耸挺拨的哥特式教堂建筑相协调,取得统一的装饰效果,初期的哥特式雕刻将人的比例拉长,人物以一种僵直而拘谨的姿势在建筑物的框架中站立着,它们的衣服也是程式化的,总体上呈示出一种垂直而静止的效果,它们的一切动作通常只是由头部的运动而表现出来。到了后期,哥特式的雕刻变得自然和完美了,出现了人物比例适中,姿态自然,表情安详的新风格,也开始注重人物的性格刻划,既表现出人体的曲线之美,也加强了人物的神圣感。哥特式的雕塑总是着色的,人物的脸部是皮肤的自然色,而头发是金黄色,外衣则是明艳的色彩,并给它们饰以珠宝和环佩,这样处理的目的是要暗示出一种真正天国的意象。当时有一种以表现耶稣受难的耶稣苦像十分普遍,它特别夸张地表现出死亡的痛苦和丑恶,突出地展现出耶稣身上的伤痕和流血的伤口,看上去令人悚然心悸,它带有一种神秘主义的色彩,令人联想到中世纪黑暗的时代背景。稍后的文艺复兴时期也是基督教雕塑的高峰时代,那一时代杰出的艺术家们从哥特式的雕塑艺术中汲取了营养,却是改变了过去的那种呆板、程式化的传统,尽管他们也是以宗教为题材,但却将兴趣置放在人的身上,以人文主义的思想来作出了现实主义的努力,以和平而宁静的人物形象来表现出宗教的虔诚和博爱,对于一种宗教艺术来说,这是一种质的变化,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以一种极其完美的技巧、极其宏伟的气魄和深刻的思想来达到了欧洲美术史上的第二个高峰。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大师同时也表现痛苦、表现死亡,但痛苦和死亡的题材到了他的手下就并非是一般的意义,而是带有一种高瞻远瞩式的意境,一种对全人类苦难的神圣关照和怜悯。他的杰作《哀悼基督》就是一例。从表面上看,这件作品是表现基督的殉难的,然而他的创作动机却是为了纪念一位为了施行民主而蒙难的宗教改革家,他将他看作是与基督同样的圣者。这样,出现在他手下的形象就不是一个高不可及的神明,也不是丑恶和痛苦的死亡,而是达到了一种人文主义高度的奉献和祭奠,这是一种神圣的痛苦,这种死难也就带有一种感天泣神的壮烈,虽然它表现的是神,然而却可以理解为是人的悲哀,这也正是米开朗基罗的伟大之处。

  继文艺复兴时期之后来表现基督教题材的是巴洛克艺术的雕塑,尽管它们在精致典雅、富于戏剧性上有所创造,但它更多地是为了保守的天主教会和宫廷贵族而服务的,在总体上就远逊于文艺术复兴时期的艺术许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