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商周之际武王伐纣的历史故事为题材而写成的长篇小说

2017-05-09 17:24:00 知识

  中国的思想界,长期以来是由道、释、儒这三家所分治,也由这三家所争夺,中国历史上尊儒抑释、尊释抑道或是尊道抑释的斗争就从未止息过。其中,道教虽然是中国的一种本土宗教,但它长期以来仅仅作为一种学术思想而存在,一直晚到佛教东传之后才形成一种宗教,虽然在其后的唐、宋和元代有过它隆盛一时的局面,但它从未登上过中国思想界的统治地位,作为一种文化,它却是和儒、释两家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以至形成了三分天下、三教合流的局面,它们共同构成了一种中华文化。作为宗教文化的道教文学,和佛教文化一样,也借助了一切的文学形式来进行宣传,举凡诗词、歌颂、散文、传记、戏剧、小说等无不可用,神魔小说就是一种,它在明清以后曾经盛行,主要反映出道教思想与神魔之争,其中以 《封神演义》最为著名。

  《封神演义》是一部以商周之际武王伐纣的历史故事为题材而写成的长篇小说,全书成于明代,但作者至今未确,有人说是明人许仲琳所编辑,也有人说是明代道士陆西星所作。这部书是以真实故事为依据、以宋元时的《武王伐纣平话》为基础而充实改编的,书中主要体现了道家的思想,却又掺杂了儒家的 “仁政”思想,书中既充斥着神仙与妖魔斗法的描写,又有着仙佛杂出、各逞法术的描写,内容很芜杂,艺术手法相当低劣,思想境界也不高,但它却是道教文学的最重要代表作。

  武王伐纣的历史,尽管还不能说是一部“以暴易暴”的历史,但商、周之争,说到底也还是一种统治者之间的政权更迭,只是将政权从一个奴隶主的手中转移到另一个奴隶主的手中。但是,本书的作者却从王权、神权和天命的角度去着手,写出了“仁政”与 “暴政”之间的争斗。他将荒淫无耻、残暴狠毒的商纣王作为一切妖魔鬼怪的总头目来写,并且荒诞地将这一切都罩上了到两千年后才出现的道教的色彩,将这种争斗写成是道家内部的阐教和截教之间的门派之争,其中助周者为阐教,助纣者为截教,阐教是道教之正统,截教则是邪门妖道,这就非常荒唐而离奇了。而这一切争斗中的人物又都逃不出一种超越一切的宿命论的怪圈,无论是何方神祗或是妖魔,无论他是有道的贤人或是无道的暴君奸臣,他死后都能封神。这样一场“人不分善恶,神不分正邪”的大混战,又得到了佛和儒的支持,最终是皆大欢喜,各得一份神职,这就是这部思想上极度混乱、自相矛盾的书所要告诉我们的。尽管它具有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具有很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书中也不乏若干出色的描写,但是这部书的拙劣和低下仍是处处可见的。书中大量的对封建迷信的描写和对各种法宝的使用的描写使得人物的性格居于了次要的地位,大大降低了文学的价值,也使得书中为道教所作的宣传非常显露、非常拙劣和不可信,这也相应地降低了道教自身的价值。作为一部宣传道教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是瑕瑜互见的,有人认为这是作者以殷商之鉴而影射晚明的统治者,是以写实与幻化相结合的方法写成的小说,但这样的解释仍不能掩盖这部书在思想和艺术上的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