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伯箫散文《我还没有见过长城》赏析

2017-05-12 15:33:00 知识

  游记大多是游历之后所作,但也有的大手笔却并不理会这些,如写出了著名的 《岳阳楼记》的那位范仲淹,他一生就从未到过岳阳楼,他全靠的是由滕子京提供的一幅《洞庭晚秋图》,再结合他平时对于洞庭湖资料的了解而写成的。与此文异曲同工的还有这篇《我还没有见过长城》,它也是一篇未游而先作的精品。未游而先作,看来似乎是不真实,是一种向壁虚构,但是由于作者对于长城这一未游之地并不陌生,他事先已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和史料,所以写出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虽说其身未至,却是靠了一种激情作主线,对这万里长城作了一次神游,就这一点来说并不是常人所能办得到的,所以,它是一篇奇文。

  这篇感情充沛、气势恢宏的抒情散文一反前人之俗,在篇首先埋下了 “真惭愧,我还没有见过长城”这一遗憾心理的伏笔,从而调动了读者的悬念,引出下文,他从北京城的风景名胜和民俗发端,写出了各处都去逛了,却偏偏没去过什刹海的遗憾。为弥补这一遗憾,他“发狠而逛了一趟什刹海”,但又进而推出“什刹海不见算什么呢?没去看长城才是遗憾”的话,这样一种层层递进的方法,是为了调动读者的心理悬念所作的铺垫。接着,他以汪洋姿肆的文笔,调动渊博的历史知识,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在上下五千年的塞外北国作了一番纵横几万里的翱翔神游。又借万年书屋主人和青年画家之口来作了一番侧面的渲染,将读者心底的悬念作进一步的提升,同时进一步加深渲染那种至今未看到长城的遗憾。底下的一大段浓烈的文字,是抒情的部分,这犹如乐曲中的华彩部分,也是全文最为精彩的高潮所在,有了它,使得文章具有了“文似看山不喜平”的强烈起伏,作者温故而知新,抚今而追昔,都是出于对长城的执著的热爱而作的颂歌。

  按理说,长城就在北京的城外,想要游随时都可以去,缘何一再重申 “我还没有看见过长城”,岂非是作者的唠叨赘笔?这也是读者心底的悬念所在。但作者之巧妙也就在这里,他在篇末才对这一谜底作了暗示。原来,作者写这篇文章之时,正是1936年,这时日寇已陈兵于长城脚下,它的铁蹄随时都有可能蹂躏京城,华北已危在旦夕。作者虽想去长城已不可能了,他的 “没有看过”,其实是 “不能去看”,是一种 “非不为也,是不能也”的遗憾。这一急转直下,就巧妙地将读者的情绪从遗憾转化为仇恨,同时也激发起了所有有良心的中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操,这样去看,这篇《我还没有见过长城》就不是一篇单纯的记游文字了,它的立意便被加深,而成了一篇充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的文章。文中反复出现的我还没有见过长城的主题句,当是作者的一种着意安排,这是一种正话反说、欲扬先抑、欲擒故纵的手法。这是因为当时严峻的政治形势迫使人们不能畅所欲言地表示自已对于民族的忧患,所以作者不得不采用这种文学手法来含蓄地表明自已的政治态度,他借看长城来召唤民族之魂。在文章的最后大呼:“长城,登临匪遥,愿尔为祖国屏障,壮起胆来!”这样一种 “卒章显志”的手法,使得末句成为整篇文章的 “文眼”之所在,这也是吴伯箫散文的一大特色。这篇游记虽然具有浓烈的政治色彩,但形象性却极强,并不蹈空而论,内容虽然是号召人们救亡,但总体格调却是哀而不伤、高亢而悲壮的。

  附原文

  我还没有见过长城 吴伯箫

  真惭愧,我还没有见过长城。

  记得六年故都,我曾划过北海的船,看那里的白塔与荷花;陶然亭赏过秋天的芦荻,冬天的皓雪; 天桥,听云里飞,人丛里瞧踢毽子的,说相声的; 故宫与天坛,我赞叹过它的壮丽和雄伟; 走过长长的西长安街,与挤满了旧书及骨董的厂甸; 西郊赶过正月十五白云观的庙会,也趁三月春好游过慈禧用海军费建造的颐和园,那里万寿山下有昆明湖,湖畔有铜牛骄蹇。东郊南郊都作过漫游,既无名胜,近畿小馆里也可以喝茶,吃满汉饽饽。还有走走就到的东安市场,更是闲下来遛达的大好地方。可是,六年,西山温泉我都去过,记得就没去什刹海。为此,离开了故都曾被人嫌弃说“太陋”。说: “什刹海都没逛过,还配称什么老北京!”当时真也闭口无言。有一年发狠,凑巧有缘重返旧京,记得还没有进旅馆的门就雇好了去什刹海的车子了。夏天,正赶上那里热闹,地摊子戏,搭台的茶座,直挨着访问了个足够。印象仿佛并不好,心头重负却卸去了。记得第二天,才有空去文津街,进国立图书馆。

  现在想: 什刹海不见算什么呢?没去看长城才是遗憾! 啊,万里长城! 去北京只不过几个钟头的火车。

  万里长城,孩提时的脑子里就早印上它伟大的影子了。读中国古代史,知道战国时候,魏惠王、燕昭王、胡服变俗的赵武灵王,都曾段落地筑过长城,来卫国御胡; 秦始皇遣蒙恬斥逐匈奴之后又因地形,制险塞,从临洮辽东将长城来了个连络的修筑,延袤万余里,工程的浩大,那不是隋朝底运河,非洲底苏伊士所能比拟的。秦始皇焚书坑儒,建阿房,销兵器,千百年来在人们的脑子里留下的是一个暴君的影子。独独万里长城至今亮在祖国人民的心里,矗立在祖国连绵的山上,成为四千余年文明古国的标志。这不是因为万里长城是秦始皇底什么丰功伟迹,而是因为它是几千万古代劳动人民血肉的结晶!

  曩昔,在万年书屋,听主人告诉:有一次乘京绥车,过南口车站,意欲去青龙桥,偶尔站台小立,顺了一目荒旷的山麓望去,遥瞻依地拔天的万里长城,那雄伟的气象,使你不觉要引吭高呼。嵯峨的山巅上是蜿蜒千回的城墙,是碉堡,再上去是穹窿似的苍天。山下是乱石,是谷壑,是秋后的蔓草婆娑。西风刷过,那一脉萧萧声响,凄凉里含了悲壮,令人巍然独立,觉得这世间只有自己,却又忘怀了自己。很记得,主人说时,从沙发椅上跳起来,竖起大拇指,蔼然的脸上满罩了青年的光辉。记得万年书屋出来的归途,披了皎洁的三五月,自己迈的是鸵鸟般的大步。

  又一回,一个青年画家朋友,谈到自己绘画的进步,说几乎像英国拜伦一觉醒来成了桂冠诗人一样,是逛了一次长城,才将笔法放开,心胸也跟着宽阔了的。那谈吐的神情,也简直令人疑惑他生生吞下了一座长城的关口。是呢,听说太史公司马迁周览了名山大川,文章才满蕴了磅礴的奇气。江南风物假若可以赋人以清秀的姿容,艳丽的才藻,塞北的山峦与旷野是会给人以结实的体魄,雄厚的灵魂的。啊,长城!

  从山海关一路数去,你知道么? 像喜峰口、古北口,像居庸关、雁门关,一个个中原的屏藩要塞,上口真要霹雳般的响亮呢。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守得住一处,就可保得几千里疆域。啊,真愿意挨门趋访,去问问古迹,温温古名将底手泽,从把守关口的老门丁和城下淳朴的住户那里,听取一点孟姜女底传说,金兀术与忽必烈史实。但是我还没去!

  朋友,你可想过,在长城北边,那黄河九曲惟富一套的地方,带一帮茁壮的男女,去组织一处村落,疏浚纵横支渠,灌溉田亩,作一番避草斩荆棘的开垦事业么?那里地土最肥,人烟还稀。你可想过,在兴安岭的东南阴山山脉的南部一抹平坦的原野,去借滦河、饮马图河的流水,春夏来丰茂的牧草,来编柳为棚,垒土为壁,于 “马圈子”里剔羊毛,养骆驼,榨牛奶么? 那工作顶自由,顶洒脱。不然,骑马去罢! 古北口的马匹有名哩。煦日当头,在平沙无垠的原野里,你尽可纵身于野马群中,跨上一匹为首的骏骥,其余的会跟你呼啸而到的,不要怕那噱噱嘶声,那不是示威,那是迎迓的狂欢,你就放胆驰骋奔腾吧,管许将你满怀抑郁吹向天去。“毡幕绕牛羊,敲冰饮酪浆”,那边塞寒冬霏雪凝冰时的生活,你也想尝尝么?住蒙古包,烤全羊,是有他的滋味的。汉王昭君曾戎装乘马抱琵琶出塞而去;文姬归汉,也曾惹得胡人思慕,卷芦叶为吹笳,奏哀怨的十八拍。巾帼中有此矫健,难道你堂堂须眉就只知缩了尾巴向后退么?

  唉,说什么,朋友,我还是没见过长城! 在恨着自己,不能像大鹏鸟插翅飞去; 在恨着自己,摆脱蜗牛似的蹊径,和周身无名的链索。投笔从戎倒好,可惜没有班仲升底韬略。景慕张骞,景慕马援,但又无由出使西域,去马革裹尸。奈何! 哙,“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汉骠骑将军霍去病那才有骨头! 无怪他六出匈奴,卒得威震异域。

  我还没见过长城! 但是,长城我是终于要见见的! 有朝一日,我们弟兄吵翻了,弹一弹身上的懒惰,振一振头脑里的懵懂,预备好,整装出发,我将出马兰峪,去东北的承德,赤峰; 出杀虎口,去归绥,百灵庙;从酒泉过嘉峪关,去安西、哈密、吐鲁番。也想,翻回来,再过过天下第一关,去拜拜盛京,问候那依旧的中国百姓!

  长城,登临匪遥,愿尔为祖国屏障,壮起来!

  1936年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