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号的正确用法及举例 问号的作用是什么

2017-05-17 17:36:00 知识

  句末点号的一种,形式为“?”,用在疑问句或反问句末尾,表示疑问、反问的停顿和语气。

  人们在言语交际中,除了以陈述句的方式表情达意外,还常常以问话的方式提出问题。这些问题,无论是正面询问、反问、设问,还是责问等,只要表达的是疑问的语气,句末都得用问号。

  从结构上说,疑问句分为四类,就是是非问句、特指问句、选择问句、反复问句。不管是哪种类型的疑问句,末尾都要用问号。

  问号除了用在疑问句后这一主要用法外,还用在反问句、设问句后面。此外,还有一些特殊活用。

  一、基本用法

  1.用于是非问句末尾

  表示句子完了以后的停顿和疑问语气,希望对方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例1】清楚了吗?

  清楚!

  能保证完成任务吗?

  能!

  (赵琪《英雄》)

  【例2】小船到了潭中心,另一位向我提出个新问题:“同志,你是从省里来的?可见过武汉长江大桥?什么时候完工?”

  (沈从文《新湘行记》)

  【例3】雷锋同志,春节还出差吗?

  (陈广生《人民的勤务员》)

  【例4】可是那老者却绷着脸,一本正经地继续问下去:

  “你看不见?”

  “是啊,看不见。”

  “你睁开眼看看,我在哪里?”

  “我睁不开。”

  (盖叫天《默》)

  是非问句的结构基本和陈述句相同,疑问的语气可以通过语调来表示,有时也在句尾加语气词“吗”来加强疑问语气。【例1】就是以陈述句加语气词“吗”来完成疑问任务及表示停顿的;【例2】是说话人提出一种看法,一个判断,希望对方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例3】是肯定的是非问句;【例4】是否定的是非问句。【例2】、【例3】、【例4】句式简单,内容清晰,对话一方可明确回答,在理解上不易产生歧义。

  2.特指问句是句中有“什么、谁、怎么、哪”等疑问代词,句尾可以用“呢”类的语气词。

  通过疑问词提出疑问点,希望对方针对疑问点作出回答,表示疑问语气的句子。

  【例1】“那你后来吃到东西是什么时候?”……“那第二天你吃了什么?”……“晚上嘛,我不好意思再在他那儿吃,可另一个同学来了,知道我没什么着落,硬拉了我去他家,当然吃的还可以。怎么样?还有什么不清楚?”

  (阿城《棋王》)

  【例2】巡警把车停下来问大娘:

  “您儿子是谁呀?”

  “我儿子是主席。”

  “什么主席?”

  “正主席,什么都管。”

  巡警们互相看了看。

  “……是政协主席吗?”

  “是。”

  “他叫什么名字?”

  “老五。”

  巡警们又互相看了看。

  “您家在哪儿住?”

  “前边儿,房子里长棵石榴树的就是。”

  巡警们就什么都不说了。

  (刘恒《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例3】“祁永年?你老多了……去,可恶!”

  不待见,咱走。

  别走,说会儿话,实在闷得慌。

  “你儿子呢?”

  找女人去了。

  “你女人呢?”

  赶集没回来。

  (锦云《狗儿爷涅槃》)

  【例1】需要对话一方回答吃东西的时间及所吃东西的名称;【例2】要求对话方回答他儿子的名字、职务和家庭住址;【例3】则是在询问对方的妻子和儿子到哪里去了。这3例都需要对话一方明确作答,都有针对具体问题的疑问词,这种句型的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易出错。

  3.用在选择问句末尾,表示停顿

  选择问句是问话人提出几种可能的情况,希望答话人加以选择作出回答。这种问句,不论是单句形式还是复句形式,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完整的意思,因而只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用逗号;但有时为了强调各选项的独立性,也可以在各项之后都用问号。

  【例1】究竟是像雷锋那样活着,做一个大公无私的高尚的共产主义者有价值有意义呢,还是做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或者是开一个“公私合营”的杂货铺,一年四季患得患失的过一生有意义呢?

  (魏巍《路标》)

  【例2】她是从四叔家里出去就成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

  (鲁迅《祥林嫂》)

  【例3】要求离婚的理由是什么?性格?性格怎么了?文化,这构不成理由。是不是发现她不忠实?与别的男人通奸?绝对没有。是不是生理上有缺陷?是不是有对你的残害伤害?你怎么什么也提不出来?还眼泪汪汪?你要是这样脉脉含情为什么还要离婚?

  (王蒙《活动变人形》)

  【例4】是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对面反对他们呢?每个中国人对于这三项都有选择的自由,不过时局将强迫你迅速地选择罢了。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例5】会议是上午开还是下午开?

  【例6】萧楚女是男的还是女的?

  【例1】、【例2】反映的是选择问句的一般情况,每种可能的情况构成一个选择项,几个选择项组成选择问句,选择项之间用逗号,问号用在最后一个选择项之后;【例3】、【例4】的选择问句是强调每个选择项的独立性,所以在每个选择项后都用问号,这就组成了句群。而且,组成句群的每项都很短,所以,强调选项独立性的意味更加明显;【例5】、【例6】反映出当选择问句的选择项比较短时,选择项之间也可以不用逗号。

  4.表示反复问句末尾的停顿

  反复问句也叫正反问句,说话人用肯定和否定重叠的方式提出问题进行询问,希望对方作出回答。

  【例1】你看,像我这样的一个残兵败卒,还有使人幸福的资格吗?

  (夏衍《上海屋檐下》)

  【例2】四凤的年纪很轻,她才十九岁,是不是?

  (曹禺《雷雨》)

  【例3】“您怎么了?是不是哪儿不舒服?”

  (许莲顺《都市伤痕》)

  反复问句与选择问句容易混淆,关键在于反复问句用的是肯定与否定重叠的方式提问,希望对方在肯定与否定之间作出回答,所以答语上的针对性较明确,且问号只会放在句末。选择问句的各选择项之间则没有必然的关联,对话方的回答甚至可以超出问话一方中给出的各选项,另选答案,且问号位置较灵活,句中句尾都可用问号。

  5.用于反问句的末尾,表示句末停顿和反诘语气

  反问句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使用反问句是为了更有力地说明自己的观点,句末常常用“吗”、“呢”来加强语气。上面四种类型的疑问句都可以构成反问句,不过以是非问句和特指问句构成的居多。反问句的答案就在问句之中,这种句子,常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末尾常常要用问号。

  【例1】跟了钱鹏志那十几年,宴前酒后,哪次她不是捏着一把冷汗,任是多大的场面,总是应付得妥妥帖帖的?走在人前,一样风华翩跹,谁又敢议论她是秦淮河得月台的蓝田玉了?

  (白先勇《游园惊梦》)

  【例2】也许,那天夜里,沿岸的许多同志,各个解放区的许多同志,都是在一种焦急和不安当中度过的吧?谁不知道蒋介石是个最无信无义的大流氓?谁不知道是美帝国主义在支持蒋介石政府挑动中国的内战?

  (方纪《挥手之间》)

  【例3】我倒不怪他。爱情绝不是强求得来的,而且越强求越觉得自己没身份,以至于惹得人家的讨厌。我只恨我自己太没有主张了。怎么会让人家讨厌,自己一点不争气?

  (张恨水《金粉世家》)

  【例4】难道你还不了解我吗?

  【例1】、【例2】与【例3】均是由特指问句构成的反问句。【例1】前一个问号用否定的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后一个问号用肯定的语气表达否定的意思,而且还含有是非问句,暗指没有人能指责“钱夫人”的不是;【例2】是用肯定的形式表达否定的意思;【例3】是用否定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两种表达方式都是为了加强语气;【例4】是典型的反问句形式。

  【例5】我说着,谈着,睡着,在无聊的空闲中浪费我的光阴——像这样的一个人怎么能说是有生命?在我,若得不到丰富的、充实的生命,那么活着与死亡又有什么区别?

  (巴金《龙》)

  【例6】冯铁匠 为什么呢?是我的把式不地道?还是教得不得法?

  丁双喜 不是!

  (老舍《神拳》)

  【例7】看见了甘蔗林,我怎能不想起青纱帐!

  (郭小川《青纱帐——甘蔗林》)

  【例5】是由选择问句构成的反问句,选择问句中作者的真实意思要靠语境来确定;【例6】中作者提出的几个选项都是否定的,显示出对话一方的反问语气特别强烈,有时甚至强烈到用叹号;【例7】就是为表达反问语气的强烈,改问号为叹号的典型例子。

  6.用于设问句句末

  设问句是特殊疑问句,特点是无疑而问,自问自答。说话人为了突出意思的中心,引起读者的注意,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鼓动力,而有意采取的自问自答的方式。设问句通常是就下文要说的内容先提出问题,然后再说出自己的看法,其中提出问题这一部分要用问号。

  【例1】他觉得心中一片茫然。去研究生办公室么?不,现在如果去那里,他会把事情弄得不可收拾。去图书馆么?他觉得兴味索然。

  (张承志《北方的河》)

  【例2】为什么今天要搞个送行的阵势呢?一是他们在济南搞了我们一下,无理取闹!我们就还他一箭!这叫做“来而不往非礼也”。第二,他们这次走后,不会再来了。给他们留个纪念。

  (邓友梅《我们的军长》)

  【例3】她哪儿不相信?她相信的,只因她自己没有女儿,没有压岁钱好给,心里不快乐就是了。

  (琦君《压岁钱》)

  【例4】有时认着墙上的斑驳痕想,明天未必便爬到哪里吧?但出乎意外,明晨已爬到了斑驳痕之上;好努力的一夜功夫!

  (叶圣陶《牵牛花》)

  【例1】连续设两问,作者又连续的自己做了否定的回答,表现了主人翁当时的茫然失措和内心的焦躁不安;【例2】陈毅军长此刻的自问自答,活跃了大战前的气氛,也鼓舞了战士们的士气,还相当于做了个战前动员;【例3】的自问自答,既是“琦君”的爷爷在回答自己,又是在安慰幼小的琦君,平息她的不满和困惑;【例4】为突出牵牛花的“一夜努力”,作者通过设问和回答来引起读者的注意。

  7.当句中某些词语的准确性可疑,或有待证实时,可以插进一个问号,问号外边加上括号

  有些历史人物的生年或卒年不详,或不确实,其他历史年代不详或不确实,也用问号表示存疑,问号外面也要加括号。多见于古籍文献或文史类通俗读物。

  【例1】这所房子盖在山坡挖出来的一块平地上,是个四合院,住着筹备海军学校的职员们。这座训练营已住进了一批新招来的海军学生,但也住了一营(?)的陈勇。

  (冰心《我的童年》)

  【例2】胡风却是一个积极分子,他参加了“国民外交后援会”(?)的工作,我在小说十一章里写的方国亮就是他。

  (巴金《怀念胡风》)

  【例3】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生活在战国末期,他和李斯(?—前208年)都是荀子的学生。

  (郭齐家《中国古代的学校和书院》)

  【例4】恩格斯在《古代社会》(1877年)写作的同时写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1876?)一文中,只提出劳动——思维——语言这三者差不多是在一个阶段中产生的,并没有答复思维与语言何者为先的问题。

  (陈原《社会语言学》)

  【例1】是作者怀疑陈勇是否是属于一营;【例2】则是对胡风参加的是不是“国民外交后援会”,记得不十分清楚,有怀疑;【例3】是对李斯的出生年月不知道,用问号代替;【例4】是对恩格斯的这本书到底写于何时不能确定,他们都是严谨的科学论文,不能含糊处理,所以就在问号外加括号表示此事还有待考证。

  8.在数学算式或科技论文中,问号表示有待运算的结果

  【例1】1994+199.4+19.94+1.994=?

  (冯惠愚主编《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优化解题题典》)

  【例2】从720与506的积里减去44除57728的商,这个题当中不加逗号时,是可以有三解的。(1)720×506-57728/44=? (2)57728/(720×506-44)=? (3)(720×506-44)/57728=?

  (徐仲华《为什么要学习标点符号》)

  9.文章的题目或小标题如果是疑问句形式,可以在末尾加上问号

  【例1】《如何读透历史教材?》

  (郭毓麟《中学历史教学》2003年第11期)

  【例2】《这也是一个人?》

  (叶圣陶《这也是一个人?》)

  二、误用辨析

  问号主要用来表示疑问句末尾的停顿,一般用来提出问题。有的人误以为句中用了“什么”、“谁”、“哪”等疑问词就是疑问句,其实不是这样。“什么”、“谁”等疑问词固然常用在疑问句中,但也可以用在非疑问句中,表示陈述语气。

  1.多用问号

  使用问号常见的毛病就是把非疑问句当成疑问句来处理,在句末加上问号。实际上,有的句子虽然用了疑问词语或者疑问形式,但并不要求回答问题,只是陈述一种疑问情况的陈述句,并没有构成疑问句,句末应该用逗号或句号等。

  (1)在间接问句后面错误地使用问号

  陈述句中带有疑问代词“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如何”等,或带有“是不是、能否、能不能、要不要”等疑问格式的句子,要分析是直接问句还是间接问句。多用问号的错误主要是在间接问句的后面使用问号。一个句子是直接疑问句还是间接疑问句,不能只看有没有这类疑问词,要看它是不是希望对方回答或后面是否有答案。要求对方回答,或自问自答,就是直接疑问句,句末用问号;反之,则是间接疑问句,句末不能用句号。如:

  【例1】 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1994年全国高考题)

  【例2】她已经好几天没到厂里去了,不知道他们糕点厂跟港商合资的事到底怎么样了?她担心着呢。

  (《新华文摘》1997年第2期)

  【例3】如此待亲友,交情可谓至诚至厚。现在想想,不知是什么滋味?

  (《散文》1995年第5期)

  【例1】该句中虽含有两个疑问词“怎么”,但都在谓语动词“关心”的统领之下充当整个句子的宾语,整个句子表达的并不是疑问语气,而是陈述语气。所以,该句第一处问号应改用逗号,第二处问号应改用句号;【例2】“到底怎么样了”一语在句子中充当宾语补语,是陈述语气而不是疑问语气,问号应该改为句号;【例3】看似疑问,实则表述的是一种否定语气。

  (2)在选择疑问句的中间使用问号

  如果选择关系的复句中使用了连接词“是……还是……”,前后分句只有合起来,才成为一个完整的选择复句,这种句式的特点是各分句所表示的意思“或此或彼”,不能并存,必须从中“选择一项”,所以这种表示选择的疑问句中间一般不用问号表示停顿(因为问号是一个独立的疑问句的形式标志,也就是表示一句问话完了之后的停顿),只用一个逗号表示一下停顿就可以了,而在句末则要用问号表示疑问和停顿。但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多项选择问句,且句式较长时,也可以在每项选择问句末加上问号,变成连续的单项选择问句,这样便加强了疑问、责问、反问的语气,这不能算误用。如:

  【例1】贝贝,你是想像强者那样寻找成功的机会呢?还是想像弱者那样找到千百条失败的理由?

  (《母亲的话》)

  【例2】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1993年全国语文高考题)

  【例1】只有两个选择项,按照规范用法,“你是想像强者那样寻找成功的机会呢”后面的问号应该改为逗号;【例2】“今天……明天去呢?”是一个选择问句,所以只能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分句“今天去呢”后面应该改用逗号。

  (3)在条件复句中使用问号

  问号是表示疑问句句末的停顿。条件复句中表条件和结果的分句,前后关系紧密,只有把前后分句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不能在两个分句中使用问号。

  【例1】能不能克服学习上的这个难关?就要看我们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勇气怎么样?

  (《试题与研究》)

  【例1】前一个分句表示“结果”,后一个分句表示“条件”,全句是条件复句。从意思上看,整个句子不是发问,不表示疑问的语气,说明一种实施,因此,应该将“这个难关”后面的问号改为逗号。

  (4)在陈述性的肯定否定的形式中使用问号

  一般情况下,把含有“能不能”“有没有”“知不知道”“来没来”“是否”等词语的形式叫做“肯定否定的形式”。所谓“陈述性的肯定否定的形式”是指包含有肯定否定形式的句子从整体上分析是陈述的语气,那么,句末就不能用问号。

  【例1】我们说的做的究竟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得是不是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客观实际,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

  (《杂文选刊》)

  【例1】中的“能不能”、“是不是”、“是否”等用了肯定否定的形式,有疑问结构,但都是陈述性的,只能在末尾用句号。遇到这类句子,根据所表达的意思,仔细分析它的语气,确定该用什么样的标点符号。

  (5)在近似疑问的非疑问句中使用问号

  近似疑问句不同于间接问句中的带有疑问词的句子,它可能不是引语,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句子存在,而不是作某一句子成分。这种句子要联系上下文反复体会语意,如果句子含有强烈的疑问语气就用问号,否则,就不用问号。

  【例1】一心一意地钻研数学,搞得他发呆了。有一次,自己撞在树上,还问是谁撞了他?

  (《哥德巴赫猜想》)

  【例1】中的“谁撞了他”虽然是疑问句式,但实际上是作者陈述文章主人公撞树的状态,并没有疑问语气,后面的问号要改为句号。

  2.少用问号

  少用问号是指在该用问号的地方,不用问号。在使用问号方面,多用问号的情况比较多见,少用问号的情况则较少出现。但也并非完全没有,常见的误用情况是在连续追问的问句中该用问号的地方没有用问号。而按照规范用法,如果含有疑问的句子,一个接一个地连在一起,独立成句,构成连续的追问,每一个疑问句后面都要使用问号。

  【例1】你的小女儿,她叫什么名字,我能和她一块玩吗?

  【例2】难道这种爱只能贮藏在心里,难道这种爱要永远变成被吮吸干枯的话梅核,没有一点儿滋味?

  (《悠悠话梅香》)

  【例1】“她叫什么名字”和“我能和她一块玩吗”虽然句式较短,但仍然是两个各自句意和结构都完整的问句,所以,“她叫什么名字”后面的逗号是错误的,应改为问号。同样道理;【例2】两个“难道”领起的句子是各自结构独立、语意完整的问句,后面的逗号要改成问号。

  3.在倒装问句中问号前置

  倒装成分之间用句末点号倒装句虽然有句子成分的倒置,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而全句只能用一个句末点号,倒装成分之间应用逗号。

  【例1】“到底去还是不去?我的小姑奶奶。”

  (1993年全国高考题)

  这是一个倒装句,“我的小姑奶奶”是全句的主语。凡是倒装问句,问号应置于句末,才能准确表达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不能一看到发问就加问号。句中,问号应置于句末,前置谓语“到底去还是不去”之后应改用逗号。

  4.在引用疑问句时,问号必须放在引号内

  在文章中直接引用疑问句时,不管这个疑问句是处在句中还是句末,都要保留问号,且要放在引号内。因为疑问句只有带着引号才能表示疑问语气,而之所以引用他人话语或文章中的疑问句必然是引用其疑问语气的。

  【例1】诚如《寓感蟋蟀》诗所说:“本因能鸣常在野,哪因好斗苦随人”?

  (《文学评论》1997年第5期)

  这一例句中的问号放在引号外面,疑问语气就成了引用者的了,而实际上疑问语气是所引诗句固有的,引用者并没有疑问语气在内。所以,引号应该移入引号内。


点号的用法:冒号分号顿号逗号感叹号问号句号

标号的用法:专名号书名号间隔号连接号着重号省略号破折号括号双引号(单引号)

其他符号的用法:示亡号象声号标示号缩写号代替号隐讳号分隔号虚缺号注释号

标点符号的活用:冒号的活用顿号的活用逗号的活用感叹号的活用问号的活用句号的活用标点活用的几点共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