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民族社团活动

2017-06-01 22:28:00 知识

  新中国成立以前,畲族民间主要以宗族为单位,开展规模不大的区域性民族民俗活动。但这些宗族性的组织组织性不强,活动主要以宗族祭祀、歌会等为主。近代以来,随着民族主义的兴起,畲族人民的民族意识也在不断觉醒,其标志是仙游县的畲民会馆和霞浦的福宁山民会馆的先后成立。这些畲族民间社团的成立,对于畲族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和畲族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落实,畲族民族成分的认定和各地畲族群众民族身份的恢复,畲族民间文化逐渐得到有效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良好的政治环境和政策环境,带来了畲族文化的振兴和繁荣,各地畲族民族文化社团从市、县一级的歌舞团、艺术团、文化研究所,到乡、村、中小学的艺术团体、研究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这些民族社团在各自的领域频繁开展民族歌舞的创编、排练、演出,民族文化的调查、研究、展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不仅使畲族传统文化得到了更为深入的挖掘、整理和创新,也通过这些文化团体的宣传,使畲族传统文化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大提高。正是这些活跃的畲族民族社团,使畲族文化不仅逐渐为国人所熟知,近年来还频繁亮相国际舞台,引起世界的关注。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畲族民族社团种类齐全、层次多样,事实上已成为宣传畲族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知名度较高、影响力较大的畲族民族社团主要有宁德市畲族歌舞团、浙江畲族民间艺术团等。

  一、福宁山民(三明) 会馆

  明清时期,畲族与汉族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且深入。但畲族人因其传统的民族服饰绚丽独特,在和汉人的交往中常被视为异端而遭到歧视,并时常引发民间冲突。这种因文化差异引发的民间冲突,终于引起了官府的重视。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福建按察使司在处理福宁府畲、汉纠纷时认为,畲族与众不同的装束是导致矛盾纠纷的原因,因而发出“向山民劝改装束” 的告示,并将告示发到福宁府,通知各地山民代表陆续前来领取。当时霞浦县城里没有畲族专门的客栈,代表多感不便,因而钟学吉、蓝文蔚等人倡议集资建馆。第二年在霞浦西门外教场头,买下四扇瓦房一座,依照告示中 “山民”之谓,并仿照当时颇为盛行的“会馆”之称,名为福宁山民会馆。

  民国2年(1913年),福宁山民会馆(后改称福宁三明会馆) 经过整顿,成为闽东、浙南等畲族主要聚居区的同族性团体。民国8年(1919年),福宁三明会馆迁至当时县城中心地带“北社乘驷后境” (今松城旗下街3号),馆址为硬山顶穿斗式砖木结构,由山门、前座、后座等组成,总面积683平方米。馆舍经修缮后,前座大厅作为祭祖及重要议事聚会之所,中厅设神龛,安放木雕涂金“敕封盘护忠勇王”神位,两侧壁间大书:“盘、蓝、雷” “钟、李、吴”姓氏,大门上榜书“福宁三明会馆”。前座、后座共二十多间房子作为住房、客房,接待畲族宗人免费住宿。此后,会馆成为各地畲族祭祖、联宗、议事等活动的中心场所。据悉,这是全国唯一跨省、地的畲族公益团体,也是闽、浙、赣畲族民众联合组建的公益组织。

  福宁三明会馆内设董事会,闽东、浙南十余县各有一名董事,除董事律师蓝文蔚长期驻馆外,其他董事不定期轮流驻馆,义务服务。服务项目包括对内调节族内纠纷,对外维护本民族权益,代畲民写诉状、打官司等。作为畲族人的接待处,福宁三明会馆提供免费住宿,自办伙食,解决了往来畲民的膳宿问题;作为畲民联谊会,福宁三明会馆为闽东、浙南诸县畲民沟通信息、商议事务(如兴学、建祠、铺路、赈灾等) 提供了便利。福宁三明会馆事实上还成为畲族文化的传播中心,年近花甲的“畲族歌王”钟学吉被公举为董事后,经常住馆,利用会馆提供的便利,大量地收集素材,编写众多歌本,把畲族长连抄本正歌的创作推向全盛时期。而各处来的畲族宗人则利用住馆之便,大量转抄,使钟学吉创作的“歌言”迅速传播,以至出现了“有山哈人(畲民) 的所在,就有钟学吉的歌”之说。福宁三明会馆为畲族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福宁三明会馆自成立后经历了鼎盛的三十年,1927年一度中断活动, 1946年重兴会馆,被官方注册认定为“苗夷民族”之公益团体。新中国成立后,福宁三明会馆活动逐渐终止。作为畲族民间公益性团体和多职能的活动场所,福宁三明会馆在存续的50多年时间里,为闽东、浙南畲民争取了许多合法权益。如民国初年,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开展废科举、兴学堂,但畲族子弟上学却多受刁难,浙江泰顺、景宁等处,均发生不准畲族学生入学的事件。泰顺畲民经人介绍来到会馆请求帮助,蓝文蔚便以“福宁三明会馆”董事律师名义,直接到泰顺起诉,胜利打赢了这场官司。因影响所及,景宁畲民入学官司亦获胜诉。畲族子弟入学问题的解决,使福宁三明会馆的声望也随之名扬闽、浙畲区。

  二、宁德市畲族歌舞团

  宁德市畲族歌舞团成立于1988年,是全国唯一以畲族命名的民族歌舞团体。现有演职员80名,其中副高职称3名,中级职称24名,初级职称占 20%,全团60%的演员毕业于艺术院校。成立20年来,畲族歌舞团精心编排了大型畲族歌舞《太姥畲家情》和大型舞蹈诗《蓝色家园》《多彩的山海》《五彩山哈》等一批优秀节目,先后赴广州、昆明、北京、上海参加了“广东欢乐节”“中国第三届艺术节”“北京金秋民族婚俗展演”“全国56个民族音乐舞蹈展演”和中央电视台春节歌舞晚会展播及全国首届CCTV 电视舞蹈大赛。2001年9月,该团与省歌舞剧院联合创作演出的大型歌舞《山哈·雅美》参加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荣获创作金奖、表演银奖。该团作品《赤髀横裙》在2004年第六届全国专业舞蹈比赛中荣获三等奖。

  同时,畲族歌舞团多次出访澳门、台湾、新加坡等地区和国家进行文化交流展演。1997年春节期间,畲族歌舞团应邀赴澳门进行艺术展演,获得媒体和观众的好评。1997年下半年和1998年春节,畲族歌舞团两次应邀出访了新加坡,畲族文艺作为文明的使者,在东南亚地区播下了友谊的种子。2002年应邀参加“香港福建节”的演出活动,以畲族独特的风情歌舞,博得海内外观众的喜爱。2010年9月9日~13日,畲族歌舞团作为宁德市文化交流代表应邀组团前往新加坡参加福清会馆立馆100周年庆典演出活动,通过充满闽东文化特色和风土人情的歌舞节目,向海外华侨展现了宁德市少数民族文化,得到新加坡政府官员、民众、我驻新使领馆及华人华侨的高度评价。

  1995年,宁德市畲族歌舞团被授予“宁德地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 2001年被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三、浙江畲族民间艺术团

  浙江畲族民间艺术团,是景宁畲族自治县财政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隶属景宁畲族自治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下属事业单位。该团由景宁县民族文化工作队改制而来,成立于1984年底。浙江畲族民间艺术团的成立,进一步加强了景宁畲族自治县民族文化队伍建设。

  艺术团成立以来,深入挖掘原生态畲族民间艺术,精心创编一个个充满浓郁畲族风情的优秀作品,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该团表演的节目在国家级、省市级文艺汇演、比赛中频频获奖,如2001年在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中,该团参演的歌舞剧《三戏赤郎》获得一等奖。1999年风情歌舞剧《畲山风》获浙江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01年经对剧本、舞蹈、服装、道具、背景的再修改和完善,参加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获演出金奖和创作金奖。此外, 《火车进畲寨》《彩带歌》《畲寨夏夜》《木柏灵刀舞》等分别获得省级多种奖项。该团还多次被评为“浙江省群众文化先进集体”“民族团结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近年来,为弘扬畲族的传统文化和艺术,畲族艺术团不仅先后到国内20 多个大中小城市参加演出,还携带畲族的歌舞精品,不断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畲族文化。1994年,畲族民间艺术团代表浙江省赴日本参加福井国际艺术节,演出了《灵刀舞》《畲山听樵》等节目,使畲族文艺首次走向世界。2010 年6月,艺术团随丽水市经贸访问团赴台湾南投县,进行为期一周的演出和文化交流,为台湾的同胞们献上一台极具畲族特色的歌舞节目《千年山哈》。《千年山哈》汇集了畲族文化内涵的山歌舞蹈艺术,展示了畲族灿烂的服装服饰、宗教仪式、劳动生活、婚俗礼仪等,表现出畲族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劳动人民坚毅的民族性格,受到了当地媒体和观众的高度评价。

  四、宁德市闽东畲族文化研究所

  宁德市闽东畲族文化研究所原为宁德师专于2006年5月成立的畲族文化研究所,2009年9月,在宁德师专畲族文化研究所基础上,中共宁德市委批准成立宁德市畲族文化研究所,成为国内首家地市一级的畲族文化研究所。宁德市畲族文化研究所的成立,进一步整合优化了宁德市畲族文化研究队伍,一方面聘请了中央民族大学施联朱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庄孔韶教授、厦门大学郭志超教授等国内畲族研究的知名专家作为学术指导与顾问,同时也吸纳了钟雷兴、蓝炯熹、蓝兴贵、蓝秀珍、蓝新华等畲族同胞参与指导和学术研究,搭建了闽东畲族文化研究的重要学术平台。

  畲族文化研究所成立以来,大力加强对畲族文化的挖掘和研究,推进畲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2007年,赵峰副教授主持的《闽东畲族语言研究》被列入省教育厅社科A 类课题。2008年,伊漪教授主持的《畲族文化与现代文明》被列入省教育厅社科规划课题。2009 年,林校生教授主持的《闽东文化品牌战略研究》被列入福建省社科重点课题立项。同时研究所还编辑出版和发表了一批研究畲族的学术论著和论文,将闽东畲族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畲族文化研究所已经成为专职与兼职结合,集多学科专家学者为一体的畲族研究专业学术团队,正逐渐成为整合、优化闽东地区畲族文化资源的重要平台,成为密切联系畲族人民、学习传统畲族文化的桥梁和纽带,激发畲族人民建设家乡的热情以及推进环三都澳区域发展、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简称海西) 建设的有效载体。

  五、信丰畲族艺术团

  信丰畲族艺术团是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安西镇田垅畲族村于2008年组建的一个村级民族艺术团,也是江西省首个畲族艺术团,后改为信丰县畲族艺术团。信丰畲族艺术团成立以来,创作和演出了富有民族风情的《马灯舞》《跣足娘》《筷子舞》《畲山茶歌》等一批优秀节目,展示了畲族人民勤劳勇敢、团结友善的精神品格。在成立不到3年的时间里,信丰畲族艺术团表现得十分活跃,频繁在信丰县及周边县市的乡镇和民族村落进行巡回演出,丰富了当地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受到当地媒体和群众的好评。艺术团还多次配合信丰县的经贸活动,到山西、河南等地进行宣传演出,起到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