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现场急救技术

2017-06-22 18:10:57 知识

  (一)止血

  1.出血血管类型的判断 根据受伤部位和损伤血管不同,创伤出血分为动脉出血、静脉出血和毛细血管出血。正确判断出血血管的类型是进行有效止血的第一步,具体出血类型及特征见表3-2。出血救护流程要点如图3-19所示。

  表3-2 出血类型及特征

  图3-19 出血救护流程要点

  图3-20 全身主要动脉压迫点

  确定出血部位采用一问、二触、三看的方法。即询问伤病员出血部位;触摸出血部位有无动脉搏动;观察伤病员有无出血性休克的症状和出血部位。判断出血程度应观察伤病员的全身状况。出血多者有以下特征:皮肤黏膜呈苍白色,脉搏细速,四肢发凉,皮肤湿润,口渴,烦躁不安,严重者可出现昏迷等出血性休克的症状。

  2.止血的方法

  (1)指压止血法:用于较大的动脉出血。临时用手指或手掌用力压迫伤口近心端的动脉,阻断血液的流通,可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多用于头、颈及四肢的动脉出血。全身主要动脉压迫点如图3-20所示。

  1)头顶部出血:一侧头部出血,可用食指或拇指压迫同侧耳前部下颌关节上颞浅动脉(图3-21)。

  2)颜面部出血:一侧颜面部出血,可用食指或拇指压迫同侧下颌骨下缘,下颌角前方约3厘米凹陷处的面动脉(图3-22)。

  图3-21 头顶部出血压迫止血

  图3-22 颜面部出血压迫止血

  3)头颈部出血:用拇指或其他四指压迫同侧气管外侧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之间的颈动脉,严禁同时压迫两侧颈动脉(图3-23)。

  4)肩腋部出血:用拇指压迫同侧锁骨上窝中部的锁骨下动脉(图3-24)。

  图3-23 头颈部出血压迫止血

  图3-24 肩腋部出血压迫止血

  5)前臂与上臂出血:用拇指或其他四指压迫上臂内侧肱二头肌与肱骨之间的肱动脉(图3-25)。

  6)手部出血: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手腕横纹稍上处内外侧尺、桡动脉(图3-26)。

  图3-25 前臂与上臂出血压迫止血

  图3-26 手部出血指压止血法

  7)下肢出血:大腿及其以下出血,自救时可用双手拇指重叠压迫大腿腹股沟中点下方的股动脉(图3-27a)。互救时,可用一手掌压迫,另一手掌压在其上(图3-27b)。

  图3-27 大腿及其以下出血压迫止血

  8)小腿出血:小腿以下部位的出血,自救时先在腘窝处摸到动脉的搏动,然后用大拇指向窝深部压迫(图3-28)。

  9)足部出血:足部出血时,用两手食指或拇指压迫足背中部近脚踝处足背动脉和足跟内侧与内踝之间的胫后动脉(图3-29)。

  图3-28 小腿出血压迫止血

  图3-29 足部出血止血

  (2)加压包扎止血法:用急救包内的纱布、纱布垫子或用洁净的毛巾、布类做成垫子盖住伤口,再用三角巾或绷带加压包扎达到止血的目的(图3-30)。多用于静脉、毛细血管和小动脉出血。

  图3-30 绷带包扎

  (3)加垫屈肢止血法:用于前臂和小腿的出血。在肘关节、膝关节屈侧加垫,强力屈曲肢体,再用三角巾等缚紧固定(图3-31)。

  图3-31 加垫屈肢止血

  (4)止血带止血法:四肢严重创伤、出血量多且用上述方法仍不能止血时,方可选用止血带止血的方法(图3-32)。

  图3-32 止血带止血的方法

  若现场无医用止血带时,可临时使用布料止血。先在上止血带的部位放一块布料或纸做的垫子,然后用三角巾叠成带状,或用手帕、布条、绷带条等方便材料绕肢体1~2圈并勒紧打一活结,再用笔杆或小木棒插入带状的外圈内,提起小木棒绞紧,将绞紧后的小木棒插入活结的环中。整个过程简述为“一提二绞三固定”。

  使用止血带止血要严格掌握止血带的适应证。止血带应用不当可引起止血带损伤,加重病人痛苦,应谨慎使用。当四肢大动脉出血用加压包扎不能止血时,才能使用止血带。切记不能使用电线、铁丝等无弹性的绳索代替止血带。止血效果要确切,上止血带后伤肢远端动脉搏动应消失。止血带与皮肤之间要加垫子,以防软组织损伤。

  上止血带后必须做标记(白布或纸张),标记上注明上止血带的时间,并将该标记固定在止血带附近。上止血带后,应每隔50分钟松开一次,每次松开3~5分钟,以改善止血带远端肢体的血液循环,松开时应逐渐松开。放松止血带期间,要用指压法、直接压迫法止血,以减少出血。若伤肢继续出血,应再上止血带,并在标记上注明第二次上止血带的时间。用空气止血带时,上肢压力不能超过308毫米汞柱,下肢压力不能超过512毫米汞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