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有余”的寓意与养鱼

2017-07-08 15:13:19 知识

  汉族民间过去吃“年夜饭”,少不了烧全鱼这一道菜,以讨“年年有余”的彩头。讲究吃的广州人更有意思,年夜饭时席间的鱼不能吃,须放在米缸上,待过了年后才吃。俗谓 “压年” 之后,便 “年年有余 (鱼)” 了。正因为人们赋予鱼这样重要的民俗意义,所以汉族民间养鱼之业兴起甚古。据说远古时代的伏羲氏就是汉族渔业的鼻祖,而祭祀盛行的商代,由于把鱼作为祭祀祖宗的供品之一,所以人工养鱼也就逐渐兴起,甲骨文中就有“贞其雨,在圃鱼”的卜辞。春秋战国之时,人工养鱼已十分流行,《孟子·万章上》中就有 “有馈生鱼于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的记载; 《庄子·大宗师》中也有“鱼相造乎水……相造乎水者,穿池而养给”的说法;越国著名的范蠡还以善养鱼而著称,相传其著的《养鱼经》就总结了养鱼的经验、鱼池的规格、鱼种的选择等,向人们展示了先秦养鱼风俗的全景。

  汉族民间养鱼之俗最主要的形式是池塘养鱼,这在江南水乡河网之地尤其盛行。

  广州人嗜鱼,又占河网水乡之利,故而在其四周鱼乡像葡萄一样成串成挂。拿顺德县的龙江镇来说,这里有143条河汊,在6.9万亩耕植面积中,鱼塘就占了3.7万亩。龙江的鱼塘人们俗称为 “桑基鱼塘”,这是因为这里的鱼塘一口挨一口,隔开鱼塘的土埂叫塘基,基上栽桑、种蔗、植蕉,把鱼塘、桑园、蔗田和蕉林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桑茂——蚕壮——鱼肥,反过来鱼肥——泥好——桑茂的良性生态农渔业循环。按俗规,这里的鱼塘,水深2米左右,混养在不同水层生活的草、鲢、鳙、鲮等鱼,谓之“立体养鱼”。这样,投下的蚕粪和各种饲料,首先给上层的草鱼吃了。草鱼的粪和剩余的饲料,被水中的微生物分解后,养殖了藻类和浮游生物,则成了中层的鲢、鳙鱼的佳肴。而鲢、鳙鱼粪及吃剩的鱼食,又成了底层的鲮、鲤、鲫鱼的饲料。由于广州郊区养鱼盛行,所以现在广州人吃鱼可以说是全国最方便的地区了,老百姓无论何时都可以办鱼宴招待客人。广西邕江边的南宁民间素有养鱼之俗,沿江的渔民多设鱼埗,布长密方网,拉取鱼苗,放入塘内养大后贩卖。有鱼塘的则用塘养鱼,一般一年三造,有一鲩养二鳙,三鳙养四鲤,四鲤养九鲮的鱼经之谈。

  浙江的杭嘉湖地区也是个鱼米之乡,此地俗称渔区为“荡”,养鱼人被称为“大司”,他们掌管一荡的养鱼技术,长期执业,经验丰富。鱼荡所养之鱼,以鳙、鲢、草、鲤四大家鱼为主,其中又以鳙、鲢鱼两种最多。鱼荡养鱼要放鱼苗,俗称“鱼秧”。人们用纸糊的方形大竹鱼篓到武汉、龙坪、武穴、九江、安庆等地采购长江中捞获的天然鱼苗。长江的苗期大致从立夏到小暑这段时间,过去这一带的渔民清明时摇船出发,去买鱼苗,到芒种前才能回家。鱼苗长到寸许时,先将野鱼苗筛选掉,并对家鱼鱼苗分类,俗称“做鱼秧”。这件工作十分重要,一般都在鱼荡中搭篷布棚进行,由有经验的渔民操作。旧俗做鱼秧要请财神,还要请人用划楫等物搅拨荡水,俗谓越搅越发。有的还要举行祭拜荡头五圣的仪式,俗称“发荡”,即在船头祭供猪头、大鱼、全鸡三牲,焚香点烛,磕头祭拜。祭毕,请亲友在船上吃喝供祭过的酒菜,以示庆贺。也有的中秋节时举行 “发荡”仪式。除夕之时,养鱼人还要给塘头五圣端午夜饭,把饭泼在荡内。

  过去,人们往往缺乏科学养鱼的知识,而对夏末秋初旺发的鱼病束手无策。当荡里死鱼时,只有举行“祭荡”,按俗规在荡头点香烛,揖拜祈祷。如果此荡淹死过人,则认为是“淹死鬼”在作怪,便要在荡头烧元宝、纸钱,以慰鬼魂,祈求淹死鬼不要作祟。近十多年来,由于人工孵化鱼卵技术的推广,科学养鱼的发展,许多旧俗已趋泯灭。

  稻田养鱼是汉族民间曾普遍流行过的一种养鱼风俗。在陕西省勉县曾出土过一件完整的红陶水田模型,上面有一条田埂,将田面分为两块,田面上有用红陶制成的落花、浮萍、鳖鱼等8件小模型,可见早在东汉时期汉族民间就有稻田养鱼的风俗。传承至今,仍是四川、贵州、广西、湖南、江西等地部分丘陵山区的一种生产风俗。一般是开春犁田灌水后,就放养鱼苗,肥田多放,瘦田少放。按习惯,秧田、坝田每亩放养一寸长鲤鱼苗40至70尾; 冷脚田、高榜田每亩放养一寸长鲤鱼苗50至80尾,或3寸长的鲤鱼种30至50 尾。不少地方的农民还自己培养母鲤鱼产卵孵化鱼苗,他们选择一间阴湿、凉爽通风的房屋,在地上铺一层二三寸厚的稻草,将鱼巢散开,薄薄地均匀地铺上一层,上面用杉树叶覆盖,这样重叠铺上四、五层,最上面用稻草覆盖。以后经常向上淋水,使鱼巢保持湿润,大约经过两昼夜,即将鱼巢移入孵化池孵化,有的地方为了使母鲤鱼在稻田里过冬,还有在田中筑鱼棚的习惯,他们或用树枝围成圈,或用稻草堆成人字窝,或用木柴搭成围栏,外盖稻草。鱼棚内挖一个水深约一尺左右的坑。第二年母鱼在稻草上产卵后,再把这些稻草拿回家孵鱼苗。由于稻田养鱼,投资小,收益大,吃鱼方便,一年到头均有鱼吃,所以民间戏称之为 “不用喂料的猪”。

  十分有人情味的是杭嘉湖地区的渔荡有寄养鱼之俗。放寄养鱼的一般都是与荡主有亲戚朋友关系的鳏寡孤老,在寄养的小家鱼的鳍或尾上做有约定的记号,或剪缺口,或结扎丝线等。寄养尾数俗规为“一二不过三”,数量虽少,但因寄养的是小鱼,捕捞时均长成大鱼了,鳏寡孤老有一两尾寄养鱼作过年鱼,以寓“年年有余”,就十分高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