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笨鸭趣相斗

2017-07-09 17:10:27 知识

  在距苏州城东南20公里的用直镇上有一个“斗鸭池”,这是近年来修复开放的一大诱人胜迹,随之,“斗鸭”习俗又在这儿兴盛起来。

  鸭子虽性情温顺,却也能振羽相斗。斗鸭和斗鸡、斗鹌鹑一样,曾是古人十分感兴趣的游戏。

  斗鸭游戏的历史可以追溯得很远。《三国志》的“陆逊传”中,即有关于当时吴国君王孙策喜欢斗鸭的记载。孙策甚至打算在大堂之前建造一座精巧的斗鸭栏,身为大将的女婿陆逊立即阻止道:“君侯宜勤览经典,用此为何?”

  据《南史·王僧达传》记载,有名的文学家王僧达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女婿,又被文帝看中当上了太子舍人的要官。就因为喜欢去街头看平民斗鸭,疏忽了政事而被撤了职。由此可见,当时的斗鸭游戏在民间也蔚然成风。

  到了唐代,斗鸭之风更盛。斗鸭在浩繁的唐诗中也多有反映,唐代李邕还写过一篇《斗鸭赋》,其中有一段对斗鸭的精彩描述: “于是乎兮合纷泊,崩奔鼓作……或离披以折冲,或奋振以前却,始戮力兮决胜,终赶飞兮袭弱。声为惊鸿,回疑返鹊……号嗓兮沸乱,倾耳为之无闻,超腾兮往来,澄潭为之遗护……”把鸭君水战的情景,反映得十分生动。然而,从古代留下来的有关斗鸭的文字里,隐约可见斗鸭不仅可放在水中进行,似乎还可以像斗鸡一样围圈在平地上开战。

  唐代不少文人雅士也热衷于斗鸭。最有名气的当推诗人陆龟蒙。陆龟蒙是苏州人,在苏州、湖北当过官,后来因不满于社会现实,归隐于苏州用直。他在用直驯养了一群骁勇善搏的斗鸭,开了苏州斗鸭习俗之先河,据传近年用直镇上修复开放的“斗鸭池”,最早就是他修建的。

  斗鸭,人们利用的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动物本能。当两只斗鸭从不同的方向,呷呷地叫着,大摇大摆地步向池中时,主持者在它们中间放一条小鱼,于是两只斗鸭就扇起双翅,脚踩水面,飞动着去抢,搏斗就开始了。鸭子们伸着长颈,用扁嘴啄来切去,你争我夺,一会是你咬住了我的脖颈,一会是我啄下了你的羽毛,双方摆出一副不共戴“池”的样子,非斗胜对方不可。最为精彩的要算抢黄鳝了,两只鸭子分别狠狠地咬住了黄鳝的头尾,你吞一分我吞一分,吞到无法再吞时,争夺开始了。一会是你把头往后一甩,把我拖着疾游;一会是我把头往后一甩,把你拖着疾游,都拖得累了,就相对面地拉。你退三尺,我进三尺; 你进三尺,我退三尺,谁也不肯松口。那情形,简直像是两个木匠在拉锯,你拉我扯,我拉你送。一会又如两个力士在拔河,你拉过三分,并住;我拉过三分,并住; 大家并住,并、并、并,终于有一将败下阵来,吞入喉中的那段只得再吐出,只好垂头丧气地游到一边去了。而胜了的一方,则狼吞虎咽地送进肚中,扎个猛子、浮起,展展翅,呷呷呷地高叫着,一副常胜将军的派头。有的不讲“武德”的斗鸭,吃饱以后,精神更足,还要追划过去 “痛打落水狗”呢。于是,双方之间又是一番激烈的格斗,你啄我切,我啄你切,甚至斗到双方头上颈上片羽不留,血污淋漓还不肯罢休。

  至于观众,看到那些平素温顺驯良的呆鸭,如此好斗,都惊奇不已,尤其看到它们笨兮兮地啄来切去,虽然精神可嘉,但是战术拙劣,也都不由地讥笑起来,而那“拉锯”和 “拔河”却又使他们观兴顿足,禁不住鼓掌呼喊,为呆鸭们助威喝彩了。

  斗鸭虽没有斗牛、斗羊那么刺激,却也是谐趣横生,令人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