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节年为首 把过春节称为过年背后还有一段古老动人的传说

2017-07-09 18:07:32 知识

  农历正月初一,为农历的岁首,俗称年节,即春节。这是一个除旧布新的节日,汉族民间对新的一年寄托着无限的希望,因此庆贺新岁的来临也就特别的隆重和热闹了。

  汉族民间常把春节叫做 “年”。什么叫 “年”呢? “年”是时间概念,也是计时单位,在原始社会有不同的叫法。据古书记载: 唐虞叫做“载”,是万象更新的意思。夏代叫做“岁”,是表示新年一到,春天就来了。商代叫做“祀”,是表示四时已尽,该编入史册的时候了。直到周代才开始叫做“年”。“年”字原是“稔(rěn忍)”字的初文,是谷熟丰稔的意思。《谷梁传·宣公十六年》 中说: “五谷皆熟为有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所谓“有年”就是指农业有收成。“大有年”就是农业大丰收。甲骨文中的“年”字是果实丰收的形象。谷禾都是一年一熟,引伸一下,就把“年”作为岁名,“稔” 的初文,就变成了“年”。可见,“年”原是预祝丰收喜庆的日子。早在西周的时候,就出现了一年一度的欢庆农业丰收活动。后人承袭周代的习俗,为了庆贺丰收和迎接新的一年的生产,也就在 “立春”前后的农历正月初一欢聚在一起“过年” 了。

  在汉族民间,把过春节称为过年,还有一段古老的动人的传说哩。

  相传在商朝的时候,有个以打柴为生的青年叫万年,他聪明好学,看到当时节令混乱,不利农事,很想把节令定准。后来,他受自然现象的启示,设计了测日影、计天时长短的 “日晷仪”和用漏水计时的五层漏壶。通过观察,发现每隔365天,白昼的长短就会重复一次,最长的一天是夏至,最短的一天是冬至。

  当时的商朝第十四代天子祖乙,对节令失常影响农事也十分忧虑,便召集百官议找原因。节令官阿衡不学无术,又不负责任,他将自己的过失推诿于人们得罪了天神。天子信以为真,诏谕全国,设台祭天。万年闻知,便带着日晷仪和漏水壶去见天子,面陈节令未定准而使时序失常的道理。天子认为有理,便派人随万年在天坛前筑起日晷仪和漏水壶亭,请他继续观察。

  阿衡听说万年能把节令定准,并得到天子重视的消息以后,非常忌恨,生怕万年一旦制历成功,自己的失职被揭穿而遭贬。于是,他以重金收买一名刺客暗杀万年,结果只伤了万年的一只胳膊,而刺客却被抓住了。天子获悉这次暗杀万年事件是阿衡所策划的,便将阿衡判刑,并亲自登上日晷台看望万年。万年指着申星说:“现在申星追上了蚕万星,星象复原,子时夜更,旧岁已完,时又始春,请天子定个节名吧!”天子欣然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后来万年终于制定了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献给天子时,已是满头白发。天子见后深为感动,就把太阳历命名为 “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人们为了纪念功高德重的万年,就把过春节叫过“年”。时逢年节交替,而春耕又未始,正是农民们休息和欢乐的好时机,所以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比起其他节日来就更为丰富多彩,更具有浓郁的节日色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