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工艺彩绘历史起源】彩绘的详细分类介绍

2017-12-16 10:48:54 知识

  彩绘作为民间工艺的一种手段,应用范围其实是很广泛的。诸如民居、戏楼、戏衣、脸谱、泥塑、木偶、蜡像、风筝、蛋壳、儿童玩具及至草帽、雨伞等等一应日常物件,出于美化的目的,很久以来它们都成了施展彩绘工艺的绝佳载体。

  浩如烟海的民间彩绘工艺品,数不胜数,也难以数计。然而,无论是建筑还是器物,有精美彩绘的装饰或点缀,就为之增色添彩,抑或锦上添花。当然,也有很大一部分民间工艺品是把彩绘视为最后一道工序的,比如:泥塑、风筝、纸浆不倒翁、舞龙舞狮的龙头狮头等。

  在其他民间工艺品中,有的应用了彩绘而化腐朽为神奇,如蛋壳一类。而很多则因融合了彩绘手段,使之瑕瑜互补,如民间的木制玩具、部分雕刻品等。此外,民居宅院的外墙、影壁墙等亦使用彩绘。

天花板彩绘 天津天后宫

天花板彩绘 天津天后宫

  说到民居,自古人们就特别重视趋吉向善、辟邪免灾,因此地不分南北东西,从粉墙到照壁以至门楼、灶台等,都有彩绘以吉祥图案的习俗。图案内容:有禽鸟类,像“喜鹊登梅”、“松鹤长春”、“喜报三元”,也有绘两只恬静的鹌鹑再配上梅花、竹子的“春报平安”,绘雄鸡昂然站立于苍石之上的“室上大吉”等;有花卉果木类,像绘以盛开的牡丹花的“花开富贵”、“国色天香”,有绘松、竹、梅的“岁寒三友”,有绘梅、兰、竹、菊的“四君子”,也有绘“名花十友”的。“清友”是梅花,“净友”是荷花,“艳友”是芍药,“雅友”是茉莉,“仙友”是桂花,“佳友”是菊花,“韵友”是酴酉糜,“名友”是海棠,“殊友”是瑞香,“禅友”是栀子花。还有传说中的人物类,如绘一童子作“金鸡独立”状,并仰头张手招呼一只蝙蝠的“翘盼福音”。也有绘“张仙射天狗”、“八仙过海”或“刘海戏金蟾”的。当然,民居彩绘图案更多的还会采用诸如“丹凤朝阳”、“凤凰戏牡丹”、“狮子滚绣球”、“鲤鱼跳龙门”、“五福捧寿”和“福寿延绵”等等。

  民居建筑上的彩绘图案,往往暴露于室外,要历经风吹、日晒、雨淋、霜浸,因而所使用的颜料漆色一般很难保留。实地拍摄过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山西祁县“乔家大院”,还有可谓华夏经典民居的腰山“王氏庄园”等,建宅之初都曾在相关部位做过精美的彩绘,只可惜斗转星移、时光流逝,昔日风采只留下些许漆痕粉迹,依稀可辨了。

  现代著名作家欧阳山,在他传世力作《三家巷》中,对南方都市某处豪华民宅作过如下描绘:“……人们叫做‘古老大屋’的旧式建筑物。水磨青砖高墙,学士门口,黑漆大门,酸枝‘趟栊’,红木雕花矮门,白石门框台阶;墙头近屋檐的地方,画着二十四孝图,图画前面挂着灯笼、铁马,十分气派。”

  民间出现戏台设施,据考证是在北宋初年时候。而“戏台”、“戏楼”这一类名词出现,却要循到明、清年间了。那时节各地农村都修建了固定戏台,以供年节唱戏、娱乐乡民之用。鲁迅先生的名作《社戏》,就描绘了江南水乡人们露天看戏的盛况。一些官宦富豪宅第中也有戏台或戏楼,建筑规模稍小,但是其装修水平要远远高过民间的露天戏台。戏台多为土堆砖砌,而戏楼一般都是木结构的,豪华考究的要彩绘额枋、斗拱和藻井等,戏台后壁还要绘上大幅的《天官赐福》。这里所采用的吉祥图案,不仅仅是一手展条幅的“天官”立像,他的身边还要绘上一个小童、若干猴子,然后再辅以松柏、灵芝、蝙蝠和云纹。如果是戏楼,内墙板上也要绘制一些传统图案纹饰,如牡丹花、狮子和凤凰等。

  旧时某些店铺也搞彩绘,尤其是老字号的糕点铺,不仅油漆内外檐、粉刷上下墙壁,勾描出花纹彩带,有的还要精心绘制吉祥图案或古代传说、人物故事。在《老舍文集》第五卷内就有这方面的描写:“这是一家老铺子,门外还悬着‘满汉饽饽’,‘进贡细点’等金字红牌子。铺子里面,极干净,极雅致的,只有几口大朱红木箱,装着各色点心。墙上没有别的东西,只有已经黄暗了的大幅壁画,画的是《三国》与《红楼梦》的故事。”

  远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就有了关于在木结构建筑上做丹粉彩画的记载。

  想来梁坊彩画,当初是有美化装饰的用意,但,防腐防蛀怕是古人的主要目的。油彩、丹粉之类,无疑是保护木质建筑部件的有效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