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糖人的资料来历】吹糖人已步入中国的艺术殿堂为国争光

2017-12-16 10:56:11 知识

  每代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童年,现在的儿童更多接触的是电脑网络和电子玩具,而远离了那些“土”玩意儿。其实,有些土玩意儿至今还魅力无比呢!

  有人这样描写昔日传统民间工艺的一个行当:

  他们走街串巷,挑着小担,前挑是柜子,有个抽屉,内装一个火炭盆,火上坐一大铁勺,勺里温着糖稀,上面蒙一层布,用时从勺内取一块用手揉捏。艺人把捏好的糖稀往模子一搁,往里吹气,即可呈现可爱的小玩意儿。如玉米、公鸡、耗子等,晶莹剔透,喷上红绿颜色,又好看,又好吃。

  这个行当就是吹糖人。

  吹糖人具有淳朴的民间艺术特色。旧时京津及河南等地曾广为流行。艺人们能吹制“猴子偷桃”、“黄鼠狼拉鸡”、“鹬蚌相争”等各式动物及典故。你就看“老鼠偷油”吧,一只老鼠,俯身向下,正贪婪地盯着坛口内的香油,那垂涎欲滴的神态,不仅吸引住孩子们的眼球,而且也常让成年人驻足观看,脚步难移。

  其实,艺人吹出的糖人看似神秘,实际上使用的工具却极其简单:不过是小锅、木勺、木模和苇秆儿等。多以糖稀(即麦芽糖饴)和玉米糖为原料。艺人将麦芽糖放到炭炉上烘软后,以吹、捏、挤压、拉、模制(把软化的麦芽糖放在两块半爿的木模内再吹、捏)等方法,制作成各种生动活泼的形象。一小勺糖稀放在艺人手中,搓成一个中空的圆型球,紧接着把口封住拉长,再把细糖管弹断,一个生动的动物艺术造型瞬间便告诞生。

  吹糖人一般在冬季进行,冬季气温低,薄薄的麦芽糖膜容易凝结成型,只是质脆易碎,而在室内温度高时容易溶化。

  旧时在天津吹糖人的和捏糖人的往往是同一个人,使用同一副挑子,同一个炉子。顾客如果要吹糖人,艺人就吹制一个空心的葫芦或其他什么东西;如果要捏糖人,就捏制一个实心的猴或狗。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习惯做法,这似乎已成为约定俗成之事。相比之下,吹出的糖人总要比捏出的糖人要大一些,料却省一些。

  昔日,形容社会上人的复杂,有所谓“三教九流”之说。“三教”,指儒、道、佛三大教派;“九流”,指社会的各种行业。其中又分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而吹糖人的,则位列戏子(各类演员)和叫街(乞丐)之后,为下九流的最后一位。可见地位是多么的等而下之!

【吹糖人的资料来历】吹糖人已步入中国的艺术殿堂为国争光

吹糖人 河北

  为此,史籍上也就没有了他们的位置。要找寻其身影,就只有到俏皮话中去。如:吹糖人的改行———不想做人。再如:吹糖人出身———口气挺大。

  早年间,吹糖人艺人就是把糖人变换些花样,换点新花活,也无非是为多招揽些顾客,为口而干。如今,吹糖人不再是旧民俗事项中单纯反映市井生活的一个不起眼的小配角,它已广泛融入社会生活,不仅成为泥塑艺术中的形象,而且成为方寸邮票中表现民间艺术的内容。在北京王府井附近有家小店,墙上挂着多幅小画,其中就有吹糖人。并配诗一首:“一钱难买两全美,到手有吃没有玩,吹气成人任捏盘,从头到脚一味甜。”2002年金秋落成的天津鼓楼东街,即铸有吹糖人的组合铜像。吹糖人已步入中国的艺术殿堂,有些吹糖人艺人还以精湛传神的作品在民间艺术节获得了各种奖项,更有的走出国门,为国争光呢!

  吹糖人儿祖师爷是刘伯温。据说朱元璋为了自己的皇位能一代代传下去,就造“功臣阁”火烧功臣。刘伯温侥幸逃脱,被一个挑糖儿担子的老人救下,两人调换服装,从此刘伯温隐姓埋名,天天挑糖人担换破烂。在卖糖的过程中,刘伯温创造性地把糖加热变软后制作各种糖人儿,有小鸡小狗什么的,煞是可爱,小孩子争先购买。在路上,许多人向刘伯温请教学吹糖人儿,刘伯温一一教会了他们,于是,这门手艺就一传十、十传百的,传到现在据说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新世纪新生活,让古老的传统民间工艺焕发了青春,又拥有了新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