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观壁画的历史资料文化简介】寺观壁画的历史发展介绍

2017-12-21 10:38:34 知识

  寺观壁画是画在佛教寺院或道教庙观墙壁上的一种传统壁画。其前身是画在宫殿或厅堂内的殿堂壁画。相传,孔子参观周代的明堂,就见到壁间画有“尧舜之容,桀纣之像”,且“各有善恶之状”(《孔子家语》)。

  依现存史料记载,汉武帝时曾在甘泉宫建台室,上面画有天地太一诸神,这应是已知的道观壁画的开端,可惜片瓦无存。

  佛寺壁画是在印度佛教传入我国后出现的,时间上略晚于道观壁画。最早画佛寺壁画的画家是东晋的顾恺之。

  顾恺之,字长康,擅长人物写真。他画的维摩诘像,重在“以形写神”。相传他画人物,有时数年不点睛,人问其原因,他就说:“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之中。”兴宁中,在建业(今南京)瓦棺寺刚建成时,僧众设会请朝贤为庙捐资,但最多也没有超过十万的。顾恺之去后,要求捐资百万。大家知他一向清贫,以为他在说大话,全都讥笑他。顾恺之也不争辩,只要求为他准备一面墙,然后闭门谢客一月有余,在墙上画了一尊维摩诘像。将要完工只差点睛时,他对寺内僧众说,第一天来参观的人须捐十万,第二天可捐五万,第三天随意布施。等到了开光那天,施者云集,果然时间不长就集得百万钱。

  受其影响,从此,名寺、名观必有壁画,而壁画又必出自名家,后来就相沿成习了。

  寺观壁画最兴盛的时期是在唐代。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诸方面都为宗教的兴盛提供了条件。唐代皇帝姓李,便尊奉老子李聃为道教的祖师;武则天信佛,遂将十万脂粉钱付于佛门。当时,以长安、洛阳为中心,全国各地的佛教寺院、道教庙观数以万计,绘制壁画在唐代从未间断过。

  唐代的许多著名画家也屈尊低就,加入了“画工”行列。著名画家闫立本、展子虔、周等都曾亲自为寺观绘制“粉本”。周奉诏为长安的章敬寺作壁画,京都的男女老少,争着前去看热闹,人数达几万人。观看者有的说画得好,有的则提出不同意见,经一个多月,周随意改定,便使“是非语绝”,“无不叹为精妙”(《唐朝名画录》)。

  在民间,寺观壁画中最为后人称颂的是有“画圣”美誉的唐代大画家吴道子。

  据说,吴道子一生所作壁画,仅在长安和洛阳寺院道观中,便有“三百间”之多。他画的《地狱变相》图,没有一个形象是雷同的。“变状阴惨,使观者腋汗毛耸,不寒而栗”,竟使“京都屠沽渔罟之辈”害怕这一职业杀生过多,而“惧罪改业者,往往有之”(《东观余论》)。

  寺观壁画除宗教内容外,有的文人、士大夫一时兴起,也挥笔留“图”,但画的内容与宗教无关。名人借寺院挥洒风雅,寺院借名人扬其声名。如元代赵孟兆页与其妻管仲姬曾于归安天圣寺壁上画竹与山水;王蒙在杭州保亻叔塔寺画《海天落照图》;王冕在山阴蜀阜寺壁上画梅花等。

  为使壁画延年,绘制前要对墙面进行处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施用方法各不相同。汉代有“皆以胡粉涂壁,青紫界之”的记载。元代用沙泥土和胶混合作壁,经过捶压抹平,不等干透就开始在上面作画,这样便易于墙壁吸附颜料,不易脱落。明、清后,又在胶泥中掺入羊毛、棉花、麻刀、纸浆等,防止干裂,然后再刷石灰或白粉。

  绘制壁画,多用赭石或淡墨勾出粗样,待正式勾线定稿时,再用墨笔修正,然后依次着色完成。通常情况下,壁画的“粉样”由大画工亲自绘出(有的粉样是代代相传),起稿粗样和着色由一般画工或徒弟来完成。之后大画工再在粗样上落笔,随画墨稿随将颜色用代号注明,“小工子”或徒弟按照所注颜色逐一填出。

街市 (局部、金代) 山西繁峙岩山寺

街市 (局部、金代) 山西繁峙岩山寺

售鱼 山西洪洞广胜寺

售鱼 山西洪洞广胜寺

  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古壁画作品,保存完整的并不多,经典之作就更少。永乐宫壁画完成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总面积达960平方米,以三清殿为中心,描绘了诸神朝拜元始天尊的故事,是我国古代道教壁画中最高水准的范例。壁画绘制大小神礻氏286个,主像高达3米以上,人物形态各异,线条流畅飘逸;局部使用了沥粉贴金,因而画面效果绚丽多姿,五彩斑斓。

  佛教寺观壁画以保存完好的北京法海寺壁画为代表。法海寺在北京西郊的翠微山麓,建于明代正统四年(1439年)。壁画主要集中在大雄宝殿后面的墙壁上,共画35个人物及众多祥禽瑞兽。人物服饰华丽,仪态优雅,线条婉转,色泽浓丽。据当地人讲,“文革”中附近村里的老百姓,在壁画的表面涂上了一层薄泥,看上去与墙壁无异,才使这些精美的壁画幸免于难,能让我们今天重睹芳容。

  现存寺观壁画,艺术水平比较高的还有山西洪洞县的广胜寺壁画,其表现戏剧内容的作品最有特色:生、旦、净、末、丑一应俱全,各种演出道具描绘也很真实,也是研究戏剧艺术的珍贵史料。山西右玉县明代宝宁寺壁画,所绘水陆画一堂,儒、释、道各色人物形象俱全,色彩丰富、画工精致,是国内现存的水陆壁画杰作。其他还有山西大同华严寺壁画、善化寺壁画、浑远县永安寺壁画、新降县稷益庙壁画、稷山兴化寺壁画、青龙寺壁画、高平县开化寺壁画、山东泰山岱庙壁画、云南丽江壁画、四川新津观音寺壁画及西藏江孜县的白居寺壁画和青海乐都县瞿昙寺壁画等,都是高水准的传世杰作。

  寺观壁画的兴衰是伴随着宗教的兴衰起伏变化的。民国以后,国内战乱频繁,社会生活动荡不宁,寺观壁画也走向了穷途。但作为一门艺术,它留给人们的却是一笔取之不竭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