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雕的资料简介】砖雕的历史发展文化介绍

2017-12-22 11:25:17 知识

  砖雕,俗称刻砖,与石雕、木雕并称为建筑装饰艺术中的“三雕”,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民间传统工艺。

  早年间,官宦人家、商贾大户在建住宅、筑园林时,为显示身份和财势,其建筑装饰讲究“纤细繁密”,常将砖雕分别置于照壁、影壁、山墙、斗拱、门楼墀头、四合院居室墀头等处,同时其建筑也极富艺术魅力。

  其中一些富而不贵的商人,为了在社会上争得一席之地,在营建住宅上不惜工本,从庭院到门罩,从厅堂到天井,在门廊、照壁、屋脊、山墙、烟囱、梁柱、挑檐、廊心等众多的建筑构件上,都加以精雕细刻,有的甚至施重彩描真金。这一方面反映了豪门富商竞尚豪华的心理特征,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砖雕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天津著名的砖雕艺人刘风鸣(别称“刻砖刘”)曾说:“有落儿(有钱)人家的房子都是好几道院,给他们刻花活,一刻就得四五年。”

  砖雕艺术的发展,也有一个从简到繁、从平面雕到立体雕、从浅浮雕到半圆雕、镶雕、透雕的发展过程,使砖雕艺术更富于立体感、层次感。砖雕的题材丰富多彩,在借鉴油漆彩绘、寺院、陵墓碑石雕刻图案的基础上,创作出“岁寒三友”、“四季花卉”、“鸳鸯贵子”、“海马流云”、“辈辈封侯”、“加官进禄”、“安居乐业”、“功名富贵”、“一路连科”、“竹梅双喜”、“鹿鹤同春”、“福禄寿喜”、“龙凤呈祥”、“渔樵耕读”、“和合二仙”等图案。在艺术设计上,艺人们为遵循“建筑必有图(图案),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创作宗旨,大量采用世俗观念认可的象征、寓意、谐音,甚至禁忌的表现形式,制作出儒雅大方、庄重严谨、古香古色、层次分明、画面充盈,并为世人喜闻乐见的艺术砖雕。

渔樵耕读

渔樵耕读

  照壁和影壁是人们进入深宅大院时所见到的第一座建筑物,也是砖雕艺术的主要用武之地。官宦和商贾人家建豪宅,无一例外地要建照壁或影壁,且在这上面很下工夫,因此,这上面的砖雕制作也就极为精细:半圆雕、浮雕、镶雕、贴雕、线刻等多种技艺并用,层次分明,构图丰满,给人以“横看成岭侧成峰”之感。艺人们在照壁或影壁的顶部最显眼的地方,一般都采用梅、兰、竹、菊等四季花卉组成的图案,中间部分以历史人物、亭台楼阁、廊桥船舫与园林风景融为一体;也有的在中间只雕刻一个硕大的“福”字。在下方多是花卉与图案相结合的连续装饰纹样,组装在白色条石的框架上。这种以多种多样砖雕图案镶嵌组合成的照壁或影壁,充分显示出门第高贵、建筑豪华、艺术精湛的特点,是整个建筑群风景中不可或缺之作,表现出中国建筑的独特艺术风格。

  山墙是展示砖雕艺术的又一个用武之地。在山墙上的雕刻一般采用镂空六角形的创作手法,题材有“菱形牡丹”、“鹿鹤同春”等,寓意为繁荣昌盛、太平吉祥、春光共浴。如菱形牡丹,以砖雕的蔓草做底层,从蔓生的草绵延不断之意象,人们寄予了茂盛长久的吉祥之意。蔓草的花纹形象在隋、唐时期最为流行,成为一种富有特色的装饰纹样,后人称之为“唐草”。在蔓草砖雕的上面,是五朵花瓣层次分明的怒放的牡丹。牡丹是中国传统名花。它端庄妩媚,雍容华贵,兼有色、香、韵三者之美。唐代诗人李正封赞它为“国色”、“天香”,唐明皇更是备加赞赏,“国色天香”亦从此成为牡丹的雅号。牡丹以它特有的富丽、华贵和丰茂,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被视为富贵、吉祥的象征,为此牡丹成为砖雕创作中常用的题材。鹿鹤同春又称六合同春,因鹿、鹤同“六合”谐音(中国古代所指的六合为天、地及东、西、南、北四方)。砖雕构图极为精巧,采用鹿奔松林,鹤立寿石;鹿回头,鹤唳天,鹿鹤一呼一应,与松树一起组成一幅寓意普天太平盛世的吉祥图案。

民宅照壁百寿图 山西

民宅照壁百寿图 山西

  早年按官府不成文的规定,龙是英武、权威和尊贵的象征,为历代皇室所御用。民居和大众活动场所的建筑装饰,不允许采用龙的造型图案。然而,在中国民间龙又被看作神圣、吉祥、吉庆之物,因而在废除帝制之后,龙的雕刻图案也就跃上了民居的构件。“龙凤呈祥”砖雕就是其代表作。此砖雕雕刻细腻,由三四层贴砖镶嵌而成;以“中”字饰纹组成花边,衬托出龙凤飞舞在云朵之间的感觉;龙凤中的火珠滚动流畅,形成了外圆有方、方中有圆的造型美,寓意着对吉祥、富贵的追求与企盼。

  门楼、斗拱上的砖雕,大都以花卉和“万”字造型饰纹为主。而门楼和四合院居室墀头上的砖雕均具一定观赏研究价值。“和合二仙”图案,是门楼元额枋和正房居室墀头上常见的题材。“和合”是古代传说中的两位神仙名,即手持荷花的“和圣”与手持圆盒的“合圣”。依我国传统民间习俗,人们把他们视为和美谐调的象征。把这两尊神仙一左一右地雕刻在门楼或居室两边的圆额枋上,既统一和谐,又别具特色地显现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