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第一村”作家工作室在东莞市樟木头镇正式启用

2014-07-08 22:29:29 社会热点

2014年7月7日上午,“中国作家第一村”作家工作室在东莞市樟木头镇正式启用。回望过去的四年时间,“中国作家第一村”这块牌匾究竟给东莞这座城市带来了什么呢?有关负责人表示,东莞既得到了“名”,也有“利”,“这种以文学作品为媒介的宣传,影响广至全国各地,是对东莞最好最直接的宣传”。

“村民”增至38名

“我们现在发展作家村,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樟木头镇委委员詹振锋坦言,作家村是一个新生事物,没有任何模式和规律可以借鉴。正如其所言,所谓的“中国作家第一村”是一个概念村,由来自世界各地,在樟木头镇内各楼盘小区购房并不定期在此生活和创作的作家组成。这个创作群落成立于2010年9月,经过近四年的发展,由成立之初的近20名作家增加到现在的38名作家。

记者翻阅“村民”名单看到,里面不乏文学大腕。例如,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协创研部原主任、中国小说协会会长、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雷达任“村长”,副村长是王松、雪漠、曾小春等作家。其中,王松是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雪漠是甘肃省作协副主席、国内影响力很大的香巴葛举派密宗大师,曾小春是东莞文学艺术院副院长、市文联副主席、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得者。而“村民”中不但包括葛水平、王十月等国内作家,还有香港和海外的曹柱国、吴琼等华人作家。

已注册品牌保护

回顾过去的近四年时间,“中国作家第一村”究竟给东莞带来了哪些东西呢?樟木头镇有关负责人表示,排在首位的是“宣传效应”,“作家既是文化的培育者和传播者,也是文化的代名词。他们来自天南地北,携带着不同的经历及文化与岭南文化碰撞,产生了大量新气息的文艺作品。他们有的以樟木头和东莞为背景写作,有的直接写这里的人和事、这里的文化,有的作品带着东莞樟木头的名字和信息。这种以文学作品为媒介的宣传,影响广至全国各地,是对东莞最好最直接的宣传”。

在该负责人看来,作家村除了给东莞带来“名”,也带来了“利”。“要想把文化产业建设成为东莞新兴产业,作家村的力量不容忽视。作家村可以在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作品出版、文学作品交易等方面进行发展,目前‘村民’胡杰在我镇设立了文化公司,其《知我心之中国相亲报道》是东莞首部在广东电视台播出的电视连续剧;作家彼得·海洋拍摄的电影《五指山之恋》推进院线之前,就已收回成本并有所赢利。影视家关注作家村作品,将给东莞文化产业带来突破。”

据悉,樟木头镇已将“中国作家第一村”这个品牌进行了注册保护,并在香港注册成立“中国作家第一村文化发展传播有限公司”,延伸拓展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