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相非相 如梦之梦

2015-02-13 22:50:40 社会热点

诸相非相 如梦之梦1

  在任何行业中,都存在着这样三类人:“属于行业却又超脱于行业的艺术家”、“浪得虚名的混子”和“一般的工作者”。

  这三类人往往容易使人混淆,尤其是前两类。可是无论以何种标准衡量,在话剧界,赖声川都无疑属于第一类人。

  不用特别思索,我就可以信口举出“表演工作坊”近20年来感动过我,使我喜欢和陶醉的作品:《我和我和他和他》《暗恋桃花源》《宝岛一村》《他和他的两个老婆》《绝不付账》《台湾怪谭》《乱民全讲》《一妇五夫》《如梦之梦》……

  在这些作品中,《如梦之梦》最为特别。

   除了《如梦之梦》,其他的作品都会让观众很快地进入,它们的节奏明快洗练,亦庄亦谐,极具地方特色却又象征主义,现实而超迈,思辨又温和……它们往往在 一开始就抓住了人,直到曲终人散,我们还被它们的气质和情绪牢牢攥在手里。而只有《如梦之梦》,我像当年阅读马塞尔·普鲁斯特的巨著《追忆似水年华》或陀 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一样,在一些章节发生过阅读困难。

  因为在我看来,这部话剧作品的铺陈和写作方法,采用的竟是同样的传统、经典的长篇小说那样的笔法。

   没有绝对核心的人物,没有绝对核心的冲突。在最大篇幅地讲了顾香兰的故事以外,医生小梅的故事,5号的故事,顾香兰的故事,江红的故事……穿插其中,所 有这些故事被放进跨度80年的时间流里去叙事,用的是回忆与现实交织的方法。而用两三个人扮演一个人物的旁白方式,以及剧场的构造,舞美和灯光的使用,也 使故事显得如梦似幻。

  最核心的关于顾香兰的故事,其实是在下半部才开始讲述的。而在上半部,顾香兰只是一个缥缈艳冶的身影。上半部中的主要人物,医生小梅、病人5号以及偷渡者江红,下半部中也彻底地退位成倾听者、陈述者,或者干脆消失了……

  怎么会有这样的话剧!次要人物和次要故事占满上半部,却只是为了引出一个下半部才出现的顾香兰。2013年4月,当我第一次在北京保利剧院的剧场中看完《如梦之梦》的上半部时,这就是我最直接的感觉。

   我一开始认为这一场长达7个半小时的戏剧演出,是一个过于形式的作品。彼得·布鲁克9个小时的《摩诃婆罗多》绝不会是这样。《如梦之梦》上半场节奏松 散,言不及义,演员在演绎诸多场景如“相亲”“城堡餐馆的群戏”时,看上去并不具备必要性,也不够可信。它们既对故事情节没有推动,也对人性缺乏挖掘。